父母不讓娶的都沒娶,父母不讓嫁的都嫁了。觀察一下身邊的親戚、朋友,雖說不是百分百如此,但的確有這種現象。
我認為主要還是因為男女之間對愛情、對婚姻不同的訴求和態度造成的。而父母的態度,其實只是一個「催化劑」。
父母不讓娶的,都沒娶
一般情況下,毫無疑問,父母都是希望子女能夠得到幸福的。
男孩父母不讓娶的,應該是在父母眼裡,他們認為今後不能讓兒子得到幸福的女孩。
無非就是父母認為:女孩家庭條件不好,或者是女孩的性格不好,又或者是女孩的外表不是父母喜歡的類型等等。
在對待子女的感情問題時,父母是偏理性的。他們往往關注外在條件,多過關注孩子在愛情中兩人的感情問題。
在父母眼裡,感情固然重要,但是如果兩個人各方面的條件不夠匹配,僅有感情,也是難以維持婚姻關係的。
而多數男性對待感情的態度,其實與父母如出一轍。他們也是偏理性的。
一方面,大量的心理學以及社會學調查研究表明,在婚戀關係當中,其實男性比女性更加「現實」。這與我們的慣常認知是相反的。
比起感情,他們更加看重婚姻裡比較現實的部分。
所以,當父母對他的婚姻問題提出異議的時候,他們也就找到了說服自己的「藉口」,於是,就順其自然地聽從父母的意見了。
另一方面,如果男孩當前的經濟狀況尚未獨立,那麼,他自己很難負擔結婚的一系列經濟支出,也只能依賴父母的支持。
所以,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底氣因為維護自己的感情,而向父母去極力爭取對自己婚姻的支持了。
第三個層面呢,其實在多數男孩眼裡,父母比伴侶更重要。
儘管在家庭排序裡,現在我們都知道了,夫妻應該是排在第一位,子女和父母是第二位,這樣家庭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
但是,男孩眼裡,一般都是把父母排在首位的。
當然,不可否認,孝順父母的人,往往都有好人品,但是,在面對自己的感情問題的時候,如果能夠有所擔當、並努力去爭取婚戀幸福,也是有情有義的表現。
愛情,對一個男孩來說,在他的一生當中,只是他的一小部分,所以,父母的態度,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夫妻感情,往往是排在父母后面的。
作為女孩,作為女性,你懂得了這個普遍規律,才有可能真正理解男友或老公的心理,不計較、並給予包容,這樣才有可能得到男友或老公的肯定和愛護。這好像有點不公平,但,這就是事實啊。
所以,父母不讓娶的,都沒娶。
父母不讓嫁的,都嫁了
天下父母心……父母不讓嫁的,其實往往與父母不讓娶的情況都是差不多的。
多數也都是因為一些外在因素導致父母不太滿意,而不是以考慮感情為主。
在父母眼裡,感情因素和其它外部條件,同等重要。
而女孩絕大多數都是感性為主導的。
一旦她愛上一個異性,心裡、眼裡全是他。
無論誰反對都沒用,哪怕是被世俗所不容,她也要忠於自己的感情,不顧一切去維護自己的愛情。
這是女性感情的特點。
然而,這也是男女差異,以及女性在感情中不能與男性保持情感平衡的根本原因:
男人太理性,女人太感性。
其實,經歷了半生風雨,父母往往都是比較理性的。
而事實也證明,那些父母不讓嫁的,在女孩執意嫁了之後,往往過得都不怎麼幸福。人生,從來都沒有那麼簡單。
結語:
如今的離婚率直線上升,各種非正常兩性情感關係「大行其道」。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如果普遍在兩性情感中得不到安全感,幸福也就無從談起了。
能夠完美平衡理性與感性,並且有情有義有溫暖的人,其實現實中不是太多。而人的素質和教養,在中間起了很大作用。
所以,父母不讓娶的,都沒娶;父母不讓嫁的,都嫁了。這兩種情況,都缺乏一定的平衡。
唯有讓理性與感性相互交融,找到一個平衡點,彼此用真心去付出自己的真誠,才是我們得到幸福的保證。父母的意見,應該參考,但最關鍵還是自己內心深處的平衡。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