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對於行測考試來說是比較常見的知識點,考查側重於考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接下來中公教育就該部分內容進行分享,淺析哲學部分如何把握知識點和學習。
哲學這門學科比較側重對原理的理解與運用,需要識記的只是其中的較少部分內容,因此培養一種恰當的學習方法,以下是部分學習方法的概括,僅供各位考生參考。
第一、要學好哲學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把握哲學的體系,建構知識體系;二是理解並背誦原理。這兩個基本要求是對哲學最基本學習要求,建立在此基礎知識才能有所提高。具體說來,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分為唯物論,辯證法,認識論,唯物史觀等幾個部分。原理內容不多,把原理摘抄下來,然後熟記背誦就可以。同時多看關於原理的說明性文字,加深對原理的理解,對馬哲的體系要有總體把握。
第二、在對體系總體把握的基礎上,把原理展開:①唯物論主要是物質和意識關係的原理;②辯證法主要是兩大特徵、三大規律和五大範疇;③認識論主要是感性認識與理性認識,歷史與邏輯統一,主觀和客觀統一;④人生觀價值觀主要是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人生價值與奉獻。哲學體系展開以後就這些內容,體系就算把握住了,下一步就是做題。
第三、做題鞏固。選取比較有代表性題目,難易程度比例要均衡,不能偏廢,簡單難度的主要選取一些識記型題目,原理類題目適當多增加,培養分析能力。
下面將分析一道案例題,進行學習探討:
(單選)下列句子體現了運動與靜止的辯證關係的是( )。
A.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
B.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C.動者恆動,靜者恆靜
D.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答案】A。中公解析:A選項「花相似」體現了相對靜止,「人不同」則體現了絕對運動。所以花和人都處在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辯證統一。B選項「仁者心動」屬於離開物質談運動,屬於唯心主義運動觀。C選項「動者恆動,靜者恆靜」割裂了運動與靜止關係,不能入選,D選項「金無足赤,人無完人」體現了矛盾中兩點論的觀點。因此本題正確答案為A。
綜合此題來看,哲學要在掌握理論的基礎上分析事物,了解客觀世界。只有這樣,才能更好把握哲學部分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