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東瀛
一生何求陳百強
這位長者,最配談談「娛樂資本論」。
他與世界最大、人數最多的政黨,幾乎同齡。簡潔的官方蓋棺定論,不只是澳門知名愛國企業家,還屬於更高一個層次:「港澳知名愛國企業家」:容納港澳兩地的新叫法,並非在呼應嚴峻了快一整年的香港安全形勢。
如果強大的非簡體中文資訊,硬是在這個時刻,把一個稱號跟香江兩岸最新通過的立法,去做統戰聯想,那真是太小兒科、太牽強、太不了解現當代大中華地區的事兒了。
就算香港讓北京省心,作為全國政協九到十一屆常委,何鴻燊也必須是「愛國企業家」這個身後評、千古名,更別說被混過三代血,體內含有英國、波斯、猶太和中國四種基因,身份認同早已像財富自由一樣可以隨意支配的世界賭業大亨,自己最在乎的名號,恰恰是「愛國企業家」。
何鴻燊在澳門的王者榮耀,不必多說,世所共睹,曠古罕見。他在香港的淵源、資源、地位和娛樂圈權力,亦是一等一的跺一腳亂顫。何大佬諸多身份、高端頭銜交織配置,以及對「娛樂資本」的長臂管轄能力,經得住滄桑巨變和傳奇考驗。
從不賭博的賭王
許多九十年代茁壯成長的青少年是怎麼知道的何鴻燊、葉漢等一代賭王豪名,那是通過地攤裡的雜誌文學開始。
灰色勵志的成功學人物,是由故事包裝的半遮半掩,逐漸登入大雅之堂,擴展到公共視野。
「賭」這種帶有原罪感的娛樂行為,從來沒有被中國傳統文化肯定過、接納過,何鴻燊做的生意在境外,再大再合法再有成就感,也是內地主流輿論心照不宣、有意迴避的議題。
但注意力市場化、媒體開放化的引導和驅動,還有受眾培養,可沒有停止過。新聞資訊的生產、加工,對「獵奇」的追逐,其報導邊界和尺度,是一點點探索的。
何鴻燊常年被關注的三個主要方向就是1 商海不倒翁的發家經歷2 美眷後代的枝葉繁茂 3 遺產歸屬分割的豪門大戲想像。
香港回歸前,澳門博彩業和香港跑馬業經多年發展,凝結了強大的亞文化:開賭場、稱賭王的「故事板」,在開發價值上變得時髦,香港類型電影和電視劇的主力題材乘勢而上,本港導演王晶,演員周潤發、周星馳、張家輝都依靠相應作品,在不同階段夯實了自身的演藝圈地位。烏託邦、幻想式的賭壇江湖、賭場風雲在「賭片」中被藝術化、誇張化、虛無化、系統化地重新建構,賦予人物形象以「賭神」、「賭王」標籤,無限延展它們的符號意義。
香港亞視(ATV)出品的《勝者為王》是登陸內地最早一批和《大時代》相比肩的時裝港劇代表作,前者講賭術奇觀,後者講股術奇觀。上歲數的內地觀眾,都會記得一個叫「石志康」的賭場超級英雄,以正義者求仁得仁的姿態,在牌桌上用出神入化的本領「翻江倒海」,戰無不勝。那年我六七歲的樣子,看著電視裡「石志康」把撲克牌當飛刀一樣,甩死一隻牆上的大蚊子,小孩兒震撼的眼睛都直了,只可惜這種不健康的情節,讓爸爸媽媽多了一個逼我睡覺的理由。他們在隔壁屋追看此劇,我只能偷偷爬起來,聽門兒,根據臺詞想像著劇情,去腦補「石志康」的牛逼。
當然,後來懂事兒了,讀到的所有「何鴻燊」有的沒的,其實都讓我更理智,他老人家不會是「石志康」那種賭王。他只做生意、場景和產品、服務,從不成為「賭」輩中人,亦不會躬身入局:常在河邊走,就是不溼鞋;一生在賭鬼叢中過,卻惡習不沾身。
除了他父親導致的家道中落、境況生變,讓他經歷了從富三代到窮小子的落差,這段故事可以考證外,別的關於他英雄少年樣樣在行,既是教會學校學霸,又是方圓幾裡的運動健將,更是以拳擊特長在小夥伴裡拉幫結派,隻手遮天的領袖,聽聽算了。
總體上,何鴻燊的青少年形象,在傳記文人的筆中是完美無瑕的,而且把風流倜儻和諸事順遂延續到他的創業奮鬥史:22歲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已經營了幾年公司,並通過入股公司的100萬葡幣分紅,獲得了第一桶金,辦了個煤油公司,又掙了些,遂轉道香港發展,繼續利用槓桿,借別人的風和勢,搭合作夥伴代理,幹上建築公司。
二戰結束,東西方冷戰,他發達了,成為1950年代的港島大亨,那個時候,同是20世紀20年代生人的霍英東在吭哧吭哧幫內地做戰略物資起家;李嘉誠什麼都還不是;而南洋李光耀,剛從英國旅居回歸故土,律師在途,衝鋒議員,這仨後來的亞洲四小龍政經「巨子」在當時,比何鴻燊的牛X,都差著好大的一截呢。
可是邵逸夫與何鴻燊的體量是對等的,何鴻燊在彼時,沒覺得電影業、娛樂業是個好生意。
儘管他那個時候除了不菲的千萬財富,還有明星的帥氣臉龐、高大健碩但卻略顯瘦削的身材、腦力出眾卻玉樹臨風的氣質。地產商人這個象限的川普,公道的講,在七八十年代的紐約也是這個形象。
政商關係才是賭王的頂級智慧
情況1961年發生了變化,這一年,內地的饑荒災難讓家家戶戶掀不開鍋了,那一邊,在東方之珠立足的中年超級富豪,重新殺回媽閣這座城,熟練運用合縱連橫、組建團夥的「大殺器」打通四方,和同齡人霍英東、年長他八歲的妹夫葉德利、老賭王葉漢擺脫各路黑白勢力、搞定多種利益集團,瀟灑拿下澳門殖民地的博彩專屬經營權,以旅遊娛樂為門面,成立「澳娛」,大興土木葡京酒店,重組香港的房產、水路客運業務並套上新殼「信德」,從此集權勢、財富、聲望於一體,跟前特首之父,並列成為與葡萄牙殖民政府首腦平起平坐的華人「二何」影子澳督。(註:「二何」指何鴻燊、何賢。何賢為首任澳門特區行政長官何厚華之父)
這以後的故事,何鴻燊的「政商關係」智慧得到了最充分的有效發揮,其高超的平衡藝術,讓他與葡萄牙政府、澳葡政府、港英政府和中國政府在原有和諧關係的基礎上,繼續保持平穩、良性的溝通、互動。幾十年的事實證明,幾十年澳門的太平安康、興旺發達更加證明,不賣祖求榮,不玷汙國家,不挾洋自重,只要有了賭場經營權這張王牌,財富自由、身份自由、言論自由的何鴻燊一樣可以在與歐美人的利益博弈和多元交流中,從容自得、泰然自若、不卑不亢。
何鴻燊的春秋大業,賭字頭當先,以船務客運、房產地皮為兩翼,七十多歲前後,入股澳門各項民生基礎設施—銀行、機場、人工湖,還能把賭場開到越南這個社會主義國家裡,更能和老哥們兒鄭裕彤一起玩玩兒加拿大的石油。
進入新世紀,也是澳門剛剛回歸祖國之際,何鴻燊的內地投資在逐漸加碼,只是改革開放的內地經濟,發展勢頭和速度,何鴻燊有點追不上,北京建國門那座著名的涉外商店「友誼」,青島的港澳商城,他都因年事已高和代理人原因,而無法達成最後交易。不過換成通州的城市綜合體商業地產項目和東直門寫字樓項目,就好像順很多。
在這之後,還有上海力仕鴻華房地產、廣州信德房地產、常州正方置業、三水大橋、廣州麓湖高爾夫球鄉村俱樂部、中山溫泉高爾夫球會等。地產、物業、高爾夫,確實是港澳同胞的審美,也是他們整整先進於內房企一截的優勢。
何鴻燊這代生意人,信風水,講究做生意的「命」,雖然內地投資的完成,是他最喜歡的二房女兒和最喜歡的四房太太——香港婦女界領袖何超瓊、澳門立法會議員梁安琪在管,但風格是何鴻燊的風格。老頭兒十三年前一個勁兒的給國家買回來失散的昂貴文物,更詮釋了生意是生意,感情是感情的終極價值理念。
何家「四房十七傑」與娛樂圈源源不斷
何鴻燊和香港演藝圈的關係,舉兩例便可見一斑,發哥說他和「何生」是好兄弟,「何生」總是捧場他的電影;何鴻燊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環節的嘉賓常客。1985年的香港金像獎上,他穿著燕尾服和謝霆鋒他爸謝賢、周潤發一起上臺,暖場了一下脫口秀,幽默詼諧、連貫敏捷的語言,讓人忍俊不禁。
都說「何生」風流倜儻,但是從不流裡流氣的高貴格調,他堅持了一輩子,沒有淪為笑柄的情場往事。在這一點上,下一代的情種富豪劉鑾雄就不太行,比大劉強太多的楊受成跟「何生」比,還差意思。
何超瓊是事業女強人,兩岸三地皆知,在嫁給後來是李嘉欣老公的許晉亨之前,她和香港著名已故歌手陳百強談過戀愛,何鴻燊阻攔了。這段往事過了幾十年,何鴻燊的兒媳婦裡還是出了模特出身的內地90後女孩奚夢瑤;何鴻燊的準女婿裡,走了唱歌的臺灣吳克群,還是到來了海外80後華人演員竇驍。更遑論他那個完全進入演藝圈的金像獎最佳女配何超儀了。
一生何求,何鴻燊不會計較讚美與詛咒,不會去糾結放棄與擁有。然而賭徒的迷惘,就在於他們永遠看不到一生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