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辰吉日也叫黃道吉日。出自戰國·楚·屈原《九歌·東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良辰吉日,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美好的時辰,吉利的日子。就是圖個吉利的心思,常用於稱宜於成親的日子。有人說這是一種迷信,但不可否認,這已經成為了一種風俗。俗話說:天時地利人和,這個天時就是我們常說的良辰吉日。
黃道吉日,是中國傳統曆法「黃曆」(萬年曆)中的特有詞彙,指的是諸事皆宜的日子。黃曆以十二神煞中的「青龍、天德、玉堂、司命、明堂、金匱」稱為六黃道(十二值日中的「除、危、定、執、成、開"稱為小黃道日),這黃道六神值日之時,諸事皆宜、不避兇忌,即為「黃道吉日」。古人依據天體星象運行變化對人類影響的規律制定了黃黑道日,從而對國人的用事擇日趨吉避兇提供了一定的參考與選擇,這種擇吉文化自古以來已深入中國人的思想,無時無刻的影響著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形成了一種習俗。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擇吉習俗是中國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文化,它具有相當廣泛的文化蘊含,擇選吉日其根本就是尋找、確定用事活動的適宜時空點,能充分的把握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由此之間的和諧關系所造成的適宜機遇,從而達到趨吉避兇、吉祥如意的結果。
傳統的擇吉日的基本原則就是八個字:「以事為綱,以神為目」,或者是「以事為經,以神為緯」。這兩句話的意思都是說,選擇吉日因事而起,根據所辦事情的性質去尋找最能帶來大吉大利的善神,同時明確最可能造成大災大難的兇神惡煞,然後推算出善神所值之日與所理之方,這便是所需要的「黃道吉日」與吉山吉方。然後推算出兇神惡煞所值之日與所理之方,這便是所需避忌的「黑道兇日」與兇方。
因此,擇吉的第一步就是要弄清日子裡有哪些神煞,其吉兇宜忌如何,力量大小與善惡輕重之程度怎樣等等。接著根據所要辦理的事情,尋找最適宜於它的吉神,以及它最忌諱的兇神,趨吉避兇。從原則上說,每一位事情,都有一至若干個最適宜於它的吉神和為它所忌諱的兇神。所辦事情明確,所宜所忌神煞清楚,然後根據諸神煞之所從起,逐一推排,即可獲得所需的吉時吉方。
選吉日在傳統文化中是一門大學問,真正懂得人又少,會準確利用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所以,這門精奧的神秘科學並沒有得到合理的社會地位和存在價值。在奇門遁甲中,在固定的地點,那麼就需要每一天一個時辰一個時辰的去推算,看看哪個時辰最合適,這種就比較複雜,但是準確度非常的高,但是會的人,又去應用的人太少,歷史上有些大師考慮到這個問題,就發明了一些簡化便於記憶的公式,他提前計算好一些時間,然後脫離按時間排盤,後人們不會算也沒關係,可以從公式裡推導,好處是簡易,壞處是準確度下降,因為簡易只能排除很多特殊因素,造成準確率下降。後人的後人們,傳來傳去,只剩下公式,不明原理,再加上個人的理解修改,就越來越亂了。
本人會多種擇吉術,真正實踐中用的最多的還是奇門遁甲,奇門遁甲是以時間跟空間為基礎,可以精確到每個時辰,還能描繪出這個時辰發生的事情。這就是奇門運籌的範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