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小題。
公安縣懷古①
杜甫
野曠呂蒙營,江深劉備城。
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
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②。
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
【注】①本詩作於大曆三年深秋。是年夏,吐蕃進犯靈武、邠州,京城震動。杜甫因好友嚴武去世,便離開蜀地到荊楚一帶的公安縣暫住。②此二句主要寫了三國時劉備君臣的關係及呂蒙的戰績。
1. 下列對本詩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 這是一首五言律詩。全詩八句,四聯對仗工整,頗顯詩人的詩律功底。
B. 頷聯中,「催」字將冬天季節裡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
C. 頸聯中,「灑落」表現出了劉備君臣的不睦,「飛騰」則表現了呂蒙聲播四方。
D. 整首詩層次清晰明了,首敘眼前之景,次寫想像之景,後直抒懷古情思。
A項,「四聯對仗工整」錯誤,尾聯「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對仗並不工整;
B項,「冬天季節裡晝短夜長的自然情狀形象生動地展現出來」錯誤,「【注】①本詩作於大曆三年深秋」,從注釋裡可見季節為深秋;
C項,「不睦」錯誤,「灑落君臣契」意思是「備孫權的君臣們都瀟灑磊落,互相契合」。
故選D。
2. 本詩運用了什麼藝術手法?抒發了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
①借景抒情或用典(借古抒情)。②對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
本題考查對詩歌藝術手法及思想感情的分析賞析能力。涉及的手法有借景抒情和典故。借景抒情不同於託物言志。是指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自己的心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修辭手法,多見於詩歌中。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思想感情題要結合詩句分析。
借景抒情或用典(借古抒情)。對呂蒙、劉備的緬懷、敬仰之情;自己懷才不遇、壯志未酬的無奈傷悲。「
寫景的詩句有頷聯:「寒天催日短,風浪與雲平」上句寫時間,下句寫地點。這時正是深秋,夜長晝短,才見旭日東升,忽又夕陽西下,好像有人催著似的。「催」,極見作者鍊字功夫。詩人這時正坐在江邊的小船上,面對風急天高、波濤洶湧的景色,不禁感慨系之。「與雲平」,極言浪高。
頸聯運用了典故:「灑落君臣契,飛騰戰伐名」,上句君臣暗指指劉備與諸葛亮的關係,下句指呂蒙擒關羽的戰功,主要表現出了劉備君臣的和睦關係以及呂蒙的赫赫戰功。「維舟倚前浦,長嘯一含情」中的情包含了兩層意思。首先是「古之幽情」。劉備與諸葛亮的君臣關係,非同等閒。劉備三顧茅廬,孔明隆中決策。劉備臨終時,託諸葛亮以後事。其次是「諷今之隱情」。唐代的李光弼、郭子儀就是像呂蒙那樣的名將,可惜他們不遇明主。所以他們雖然都有「飛騰戰伐」之名,仍然不能取得全國安定團結的局面,這是詩人引以為恨的。由弔古傷今而託古諷今,這首詩的弦外之音是可以想見的。
【點睛】
鑑賞作者的思想情感的答題思路:
(1)抓關鍵詞:指詩中最生動傳神的、最能體現作者思想觀點和情感態度的詞語.這些詞往往是「詩眼」。
(2)抓關鍵句:指最能概括詩歌思想內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抒情性或議論性的句子.這樣的語句一般出現在詩歌的結尾。
(3)緊扣詩題:不少詩歌的題目對詩歌的內容和詩人情感起著重要的提示作用。
(4)抓意象:意象就是含有情感的物象,以詩歌的意象作為切入點來解讀作者的情感,往往可以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5)抓注釋:注釋一般是對題目、作者、朝代、寫作背景等與詩歌內容相關的解釋或提示,很多情況下它們對我們的解題起著重要的作用。
古詩詞鑑賞: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人間歲月如流水,客舍秋風今又起
高三寒假複習之古詩詞鑑賞:吹簫有客停舟望,去國懷鄉萬裡心
詩詞鑑賞:江亭晚望+諸將五首
宿老師講古詩詞:毛澤東詞《憶秦娥·婁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