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因詩懶違春約……望舒
但得身閒臥酒鄉……白衣凌風
春約即和春天的約定,一般泛指踏青郊遊,自古以來這種風俗就很盛行,一直延續到今天,各地時間不盡相同,現在以清明為多,夢得詩句中有云:陌喧金距鬥,樹動彩繩懸。奼女妝梳豔。從中就可以看出活動的盛大。 酒鄉即醉鄉,昔人曾云:一身天地窄,祗是酒鄉寬。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而是一種文化象徵和精神寄託,追求絕對自由、忘卻生死利祿及榮辱,是其精髓所在。
尤難修到無塵界……望舒
終未生成不動心……林南
在喧囂的城郭中,也能保持心地清淨,無塵可棲,便是無塵之界,足見境界之高之難,試問有幾人能做到:師住青山寺,清華常繞身。雖然到城郭,衣上不棲塵。 佛云: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於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總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出對句俱含佛家妙理,平實質樸,且嚴絲合縫,宛如生鐵鑄成一般,在喧囂浮躁的當今聯群裡也算是一股清流了。
棋聲以外花開落……望舒
杯影之間世變遷……林南
許渾詩句「花間酒氣春風暖,竹裡棋聲暮雨寒」,頗得山居閒適之情趣。棋聲以外花開花落,春去春來,
棋聲以外花開花落,春去春來,是從容態還是詠嘆調,就需要讀者自己去細細品味了。
杯影即杯觥交錯,借喻快樂時光,世變遷即人和事物都已經改變,也指時光飛逝,對句和出句手法一樣,都有些言猶未盡之意,有人讀出了淡淡的憂愁和傷感,有人讀出從容和淡定,這就是意境聯的奇妙之處,隱藏在其中的情感不是單一的,而是複雜呈多面性的。
眼界豈教山所限……素處以默
物華本應我而生……滴滴
眼界,指目力所能及的範圍,指見識的廣度,包含眼光、胸襟、膽識、等心理要素的內在布局。所謂老驥伏櫪,尚志在千裡,何況我正當年輕有為,豈能因為區區一座高山的阻擋而不積極向上。 物華指自然景物,世間的景物景象如果沒有人欣賞豈非是最大的悲哀,正因為有了我,事物景象才更加絢麗多彩,世間萬物都是互相依附互相襯託的共存關係,始而形成了多元。 出句立意端莊雄渾,對句另闢蹊徑,流水承接,置身事物之上,既驚豔亦大氣。
已無物可加青眼……不一
幸有人能明素心……白夜
青眼即眼睛正著看,黑色的眼珠在中間,是對人或物喜愛和重視的一種表情。 素心即本來心,純淨而不邪見之心。 出句表達了一種生活境界和品味,漸漸地已經沒有什麼人和事物可以青眼相加了,對句是一種安慰,縱然無物可加青眼,但有人明白我本來之心,也算是欣慰了。 出對俱工穩流暢,句子中轉折所在處理得都極好,又不著痕跡,難能可貴了。
量才不過鬥之外……不一
取義敢爭天下先……春天
古人有才高八鬥之說,以鬥形容一個人的才華之高,出句是一種自謙之說,意為自己的才華還不足以鬥而量,更別說八鬥了。 取義即捨生取義也,陳毅元帥有詩云:取義成仁今日事,人間遍種自由花。 對句豪邁大氣,頗具流水韻味,才低又何妨?關乎大義絕不含糊,我敢於天下人爭先,端為楷模,不由得讓人不敬佩!
林深間有驚禽起……不一
居僻久無俗客來……one
出句是一幅白描景象,寂靜的深林中,間有鳥兒驚飛而起,按理說再也平常不過,玄機就在驚禽二字上面,禽鳥為什麼而驚呢? 對句就很好的詮釋了這點,由於住所太偏僻,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很久很久已經沒有外人來過了,察覺到了鳥兒的異狀,心裡已經明白是有外界的客人來了。 好的意境聯就是這樣,各種的懸念和答案就隱藏在不經意的字眼之中,需要用心去尋找。
激流觸壁空咆哮……不一
古木參天自屹然……春天
激流觸壁而引發咆哮之聲,是多麼的令人震撼,古木參天而屹然紋絲不動,卻又是多麼的堅韌不拔,面對大自然的雄偉壯觀,我們除了感嘆自身的渺小,還能夠說什麼呢? 這組句子的亮點在於一動一靜,相得益彰,各擅勝場。 白描句子並不僅僅是靜止的畫面,會帶領人進入一個奇妙的世界,讓人有一種身臨其境之感,恍惚間已是人景合一,無分彼此。
華堂未抵山廬淨……望舒
玉盞何如酒肆閒……林南
華麗寬闊的房子未必就比山裡面的茅草廬乾淨,山廬雖僻卻無絲竹可亂耳,山廬雖小卻無塵可染,華堂雖高端大氣卻有案牘之勞形。 盛酒玉盞再精美卻有各種規矩和講究,有各種繁文縟禮約束,哪有平常酒肆中的安閒自在隨意? 出對俱工穩精緻,都表達了嚮往平凡樸實渴望自由的生活意願。 現實中我們何嘗不是如此,住的是高樓大廈,帶著虛偽的面具穿行在都市,捧著一顆千瘡百孔的心苦苦掙扎,極度的渴望自由,渴望親近大自然。這是我的悲哀,也是大多數人的悲哀。
亦有微痾成大患……望舒
莫因輕視誤先防……機會主義
小疾不治,終成大病。 小惡不除,終成大患。 不慮於微而終成患的例子生活中實在是太多太多,究其因還是人們的僥倖心理和不重視,總覺得是小事無所謂,而輕視,而不先防,而放任由之發展,最終喪失了最佳時機,到頭來悔之晚矣。 出句看似輕描淡寫,卻有當頭棒喝之意,有警世之感。 對句不止是滿含誠摯勸勉,短短七字可以說是豐富閱歷和人生經驗的高度總結。
始信壺中存世界……不一
不疑掌上有乾坤……望舒
大多數人將壺中理解為僅僅是酒,我個人不這樣認同,除了酒還有茶,茶比酒更有禪意,茶飲之風盛行於唐代的佛寺,後來隨著茶館的興起,茶的禪意也隨著茶飲進入了民間,融入了市井生活。坐在茶館中的人們,把長長的日月當成了一壺水,把生活的各種滋味當成了茶,慢慢地品,從唐宋品到明清,從明清品到今天。歲月悠長,波瀾不驚。 出句從小處見大,是出世心態。對句從大處見小,是入世心態,壺中的世界是理想中的虛擬的世界,掌上的乾坤是世界的具體而微者,是實實在在的存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和對立面,一虛一實,很讓人值得把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