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自網絡)
前幾天跟一個某行業的大V聊天,他非常的積極,經常分享心得,每天看視頻學習,也不停地健身,更會時不時做直播等,看起來是一個非常身心健康的人。但是,私底下,他卻需要看精神科醫生,打算做心理諮詢來讓自己康復,原因是因為他被斷定為重度焦慮中度抑鬱。
群星都落在處女座的時候,談起這個話題,也是非常湊巧。很多星星都落在處女座的我,對的,是我,在今年春夏的時候,也一度因為焦灼而每周有兩三天抗拒工作,後來我找了一本斯坦福教授的認知療法的書來看,做自我判斷題的時候,發現我已經是接近中度焦慮了,其中有兩個很明確的認知錯誤,就是:如果我不能做到更好,這件事就不算做好;一個人只有自己做好了,才值得被其他人愛。
這是一種完美主義、討好性人格的錯誤認知。
其實我們不需要做到最好,只要去做了,努力過了,這就是好的。還有,任何人都值得被愛,愛本身不是條件談判……
我和這位大V聊起來我的認知療愈過程,也跟他分享了最近看到的一段話:
我接受了我自己,接受了我就是這樣一個隱藏著自卑又心比天高,但實際上,只是個平凡的普通人這件事。
一定有人活得比我幸運,也一定有人比我慘。我只是個普通人。
我只是個普通人,再怎麼堅強也不會經歷傷痛而全然無謂,我會痛苦會軟弱,沒有人會怪我。
我只是個普通人,遠沒有自己想像中那麼能幹。有的事,我的確做不好。
另外,人生不可能重來,我們能做的,唯有接受如今這個不完美的自己。然後繼續向前。。
以前總是想要變得更好,希望自己更堅強更優秀,以期望不喜歡我的人能因此喜歡上我。他不喜歡我,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好。——我曾經是這麼想的。
但是我慢慢地知道,喜歡一個人與他有多麼優秀並沒有必然關係。他不喜歡我的話,不管我再怎麼努力他都不會在意。而喜歡我的人,不管我多麼失敗都依然會喜歡我。
我想變得更好,僅僅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更加快樂。——這個是我現在的觀念。
我永遠都不會變成最好的樣子,但是總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我。
我永遠都不會有最完美的時候。但是這不完美,絕不代表我不夠好。
——這段話比我說得還要清晰,變得更好,僅僅是希望自己的生活能更加快樂;我永遠都不會變成最好的樣子,但是總有人會喜歡這樣的我;我永遠都不會有最完美的時候。但是這不完美,絕不代表我不夠好。
不必完美,不必苛刻,最好的自己,也許永遠都不會到來,但我們愛自己,那麼更好的,一直都在來的路上……
祝新一周愉快!
藍姐(依然是你的燈塔藍)
編輯助理:Lena,小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