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8 22:27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謝謝您 居家的每一位鄰居
早上十點,微信服務群裡面傳來一陣陣「滴滴」,不用看就知道,鄰居們開始每日的體溫檢查工作了。近一個月的相處,大家已經形成默契,什麼時候訂菜、什麼時候購水電氣、什麼時候扔垃圾、什麼時候測體溫......
有這樣一句話「遠水不解近渴,遠親不如近鄰」還有一首歌這樣唱:「功名利祿雖然讓人誘惑,但是人間真情最能暖心窩」。在我當志願者的這段時光裡,我對此感同身受。
三樓住了一位瑜伽老師,她獨自帶著8歲的兒子在家,老公奮戰在抗疫一線,卻一直很少見她在群裡面訂購生活物資。一日收垃圾時忍不住問道:「居家這麼多天,很少見你訂菜,家裡有什麼需要嗎?「我和兒子兩個人在家怎麼都能將就,看你們志願者那麼辛苦,不忍心給你們增添負擔。」她這樣回答我。
一樓住了一個女孩叫阿孜古麗,她主動到社區當志願者。我們這個單元152位居民,只有她一個人上下班時能出入單元門口。每次她下班回來時經過打饢店,都會在群裡問大家有沒有需要順路帶饢回來。
十樓有一位小夥子,因公司臨時辦事處租賃在我們單元,所居住的房子按照辦公場所裝修,沒有廚房,一直以來都是靠方便麵和饅頭充飢。志願者齊利軍上門收集訴求時發現了這個問題,後面出現在十樓的物資中便經常多了一份自家做的便當飯。
五樓的小孩因腹瀉引起不適,在群裡向大家求救,各位寶媽們拿出自己多年帶娃經驗進行分析診斷,家裡有藥的住戶紛紛慷慨解囊,讓志願者送到其家中以解燃眉之急。
這樣的事情在我們單元還有許多,沒有驚天動地的大行為,也談不上可歌可泣,但誰都不能否認,正是這一件件充滿親情味的小舉動,將守望相助的鄰裡之情展現得淋漓盡致。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沒錯,鄰裡之間的感情,如冬日裡的暖陽,給予我們溫暖;像黑夜裡的指明燈,給予我們光明;如輕拂的春風,吹散我們心裡的冷漠與疏離。
正所謂「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同時,我們的志願者隊伍也總能帶給我不期而遇的感動。姑麗米熱每一次接班時都會從17樓到1樓將整個單元的垃圾清掃個遍;已經退休的王叔緊跟年輕人的節奏,一到值班時就盯著手機回答居民的訴求,生怕漏掉一條信息;麥爾耶姆是一名老師,雖然獨自在家帶著兩個孩子,但仍然堅持每天的志願者工作。空閒時,你總能看見她抱著一本英語書在充實自己;烏拉因大叔,和他一起值班,你永遠搶不過那些累活髒活......
雖然工作繁忙瑣碎,但從第一天報名到現在,我們的志願者沒有一個人臨陣退縮,相反,直至今日都還有居民希望加入我們的隊伍。感謝這次不同尋常的「戰鬥」,讓我有機會慢下腳步來認識你們,感謝這裡的每一位鄰居,讓我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這些美好。
願時光再慢一些,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靜下來認識彼此,傾聽彼此。住進彩虹社區C9號樓的5年裡,直到現在,我才知道我們這個單元裡面人才濟濟,除去公職人員不說,3樓住了一位瑜伽老師、11樓住了一位律政佳人、7樓的一位姐姐每天和衛星信號打交道......
願時光再快一些,讓我們早日相約在燦爛陽光裡。或許我們還不曾謀面,也不曾清楚彼此的名字,在微信服務群裡面你我名字均是一個個由房號組成的代號,可那又怎樣,待「春暖花開」時,我一定會和你們重新認識,我會和3樓的老師一起去追尋瑜伽大師尤迦南達的修行之路;我會到7樓的姐姐那裡窺探宇宙空間的秘密;我更想到11樓的律師那裡去探討即將施行的民法典如何用她慈母般的胸懷保護著每一位公民的權利。
歲月靜好,現世安穩,由我們共同來守護。讓我們肩並著肩、攜手共進,共同期待「春回大地」。
到那時,門前自有桃花絢麗綻放,我們相遇在樓道口、在電梯間、在停車場、在草坪外時,頷首打聲招呼:「嗨,你好,我是12D的楊洋。」(記者:後彥紅 通訊員:楊洋)
喀什市融媒體中心
編 審:邵 華
責 編:包雪蓮
編 輯:宋小龍
原標題:《有幸被愛 無畏山海 | 謝謝您!居家的每一位鄰居》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