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信好書·科普新知榜|15本書,讓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2021-01-12 中信出版集團

這周是阿信每年例行的中信好書榜發布周,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幫助我們票選出本年度最最最優秀的圖書。

在前兩天,我們已經發布了商業經管榜和人文社科榜,記得去為自己喜歡的圖書打call哦~

今天的榜單,包括了我們今年最重磅的15本科普圖書。

不論是天文地理還是未來科技,阿信希望你能在這些圖書中,獲得一些新鮮的知識。

身邊處處是科學

說起科學,似乎離我們很遙遠,其實很多科學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從生活起居到求醫問藥,從珠穆朗瑪峰頂到杭州灣的錢塘江潮,知識無處不在:

《這裡是中國》

星球研究所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 著

《這裡是中國》由人民網、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星球研究所聯合出品,經過3年的打磨,從191位風光攝影師的經典作品中,精選了365張代表性高清攝影作品。從雪域高原的冰峰,到溫婉江南的水鄉,你能在這本書中,看到最美麗的中國。

《海錯圖筆記·叄》

張辰亮 著

《海錯圖》成書於清康熙年間,是浙江人聶璜繪製的一部海洋生物圖譜,目前珍藏於北京、臺北兩地的故宮博物院。

這本書是「博物小亮」對《海錯圖》進行考證的第三冊。耗時兩年,考證63幅「海錯」,成就了這本有文化、有手作,更有深夜食堂的海洋博物筆記。

《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

薄世寧 著

薄世寧醫生,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重症醫學科的副主任醫師,已經在這個科室工作18年。為了了解薄醫生的日常工作,阿信還曾走進他的ICU會議室,聽他講述那些生命最危急時刻的搶救故事。

在這些生與死的故事中,阿信發現,也許多掌握一些基本的醫學知識,就可以避免很多悲劇的發生;多了解一點醫療系統,就可以多一些面對疾病的豁達和坦然。

這本《薄世寧醫學通識講義》,就是薄醫生匯聚半生所學,寫給普通讀者的一本醫學科普。它並不是講怎麼治腰酸背痛的具體處方,而是告訴我們疾病如何發生、藥物如何發生作用、應該如何對待我們的身體,這些更加貼近基本原理的問題。可以說,這本書就是普通人也可以進修的「醫學院」。

《萬物發明指南》

[加] 瑞安·諾思 著

如果通過時光機穿越回了過去,或者不幸流落到了無人的荒島,你該如何生存下去,甚至重建人類文明?這是一本以時光機維修指南的形式,教你如何「發明萬物」的遊戲書。

從鑽木取火到發明蒸汽機、計算機,從用你的名字命名元素周期表和物理定律,到時空穿越、再造人類文明,這就是你的通關秘籍。

科技改變未來

關注完身邊的小知識,也可以抬頭暢想一下人類的大未來。越來越發達的科技,正在改變我們的生活。在這裡,阿信不可免俗地想用田中芳樹的這句話概括:「我們的徵途是星辰大海」。

《為什麼:關於因果關係的新科學》

[美]朱迪亞·珀爾 [美]達納·麥肯齊 著

這本書既是AI領域前沿的理論建構作品,也融匯了宏大的歷史敘事與人文關懷。作者從「第一次認知革命」,人類進化出想像力說起,對因果思維的發展過程娓娓道來。

這是一場聲勢浩大的「因果革命」,顛覆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的理論範式之後,強人工智慧的實現將成為可能。

《深度學習:智能時代的核心驅動力量》

[美]特倫斯·謝諾夫斯基 著

就在幾天前,史丹福大學動力設計實驗室發布了他們的最新成果視頻:他們的自動駕駛汽車MARTY,已經能實現如同《頭文字·D》一般的連續漂移了。

其實,從這幾年大熱的AlphaGo、自動駕駛,到我們日常生活中已經習以為常的語音識別、智能翻譯、圖像識別……各種形式的人工智慧背後,都是深度學習在發揮作用。

這本《深度學習》,是世界十大AI科學家之一、美國「四院院士」謝諾夫斯基的重磅作品,從AI的源頭——深度學習開始,講述這個智能時代核心驅動力量如何一步步影響科技、商業乃至整個世界的進步。

想了解深度學習,讀這本就夠了。

《人類的未來》

[美]加來道雄 著

阿信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正好剛剛看完了BBC的年度巨製紀錄片《行星》,兩者都為我們暢想了一個「流浪地球」式的未來:人類終將拋棄地球,在璀璨群星中流浪。

在這本《人類的未來》中,加來道雄教授帶我們重新認識了宇宙的時間與空間邊界,重新定義了人類智慧與宇宙文明的關係,重新探索了物種起源與人類未來的宿命轉折。

當然,也提前彩排了人類末日災難來臨時的逃生路線:在未來,人類會成為「多星球物種」,居住在星際之間。

「21世紀是生命科學的世紀」

在1984年「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的時候,「21世紀是生物的世紀」是學者們對新世紀的美好暢想。儘管這句話開始淪為「生物狗」們的自嘲,但是,人類對生命的好奇和探索,從來不曾停止:

《祖先的故事》

[英]理察·道金斯 [英]黃可仁 著

今年的10月28日,澳大利亞科學家通過基因研究,將現代人類的起源地指向了20萬年前的非洲馬卡迪卡迪溼地。這個研究被《環球科學》雜誌評入2019年的十大科學新聞。

事實上,人類對於起源的追尋從未停止。這本書是理察·道金斯繼《自私的基因》之後的又一力作。在這本書中,道金斯用化石、再生遺存、三角推斷法,構建了生命演化的全景圖。

只要我們往回走得足夠遠,所有人都有同樣的祖先。

《美的進化》

[美]理察·O.普魯姆 著

孔雀張開華麗尾屏、侏儒鳥跳起太空舞步、園丁鳥搭建愛的涼亭……大自然五彩繽紛、複雜多樣的美,應該如何解釋?

耶魯大學知名鳥類專家普魯姆,在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關於性、愉悅感和進化論的故事,讓被遺忘了150年的達爾文理論重煥光彩。

自然界的絢麗多姿,也許可以填補我們理解進化史和人類起源的一塊空白。

《基因與命運》

[加]史蒂芬·J.海涅 著

「智商基因」「肥胖基因」「癌症基因」,這些基因真的存在嗎?我們可以通過基因幹預,讓自己變得更好看嗎?DNA的雙螺旋結構,已經編織好了我們的宿命嗎?

預計到2025年, 10億人將完成基因組測序。我們都想知道,是什麼使我們成為了獨特的自己。而這本書為你提供的,就是正確思考基因問題的路線圖。

《生命與新物理學》

[英]保羅·戴維斯 著

生命是什麼?這個終極之問,阿信相信很多人都想知道答案。在這本書中,保羅·戴維斯說:「生命=物質+信息」。

在此之前的科學,關注的是生命的「硬體」——化學結構,而保羅·戴維斯的新物理學,創造性地聚焦於生命的「軟體」——隱藏的信息網絡。

生物體中的信息流,就是解釋生命議題時一直缺失的那塊關鍵性拼圖。

基礎科學,也能很簡單

說起數學、物理學這些基礎科學的書籍,阿信的第一印象就是:看都看不懂的公式、念都念不順的術語、讀都讀不明白的原理……但是,有的科普圖書,能把這些複雜晦澀的知識,講得有趣又好懂:

《數學簡史:確定性的消失》

[美]莫裡斯·克萊因 著

在看到本書之前,阿信很難想像,以嚴密、精準著稱的數學,原來還遭遇過衝擊學科根基的「數學危機」。作為20世紀最著名的數學史大師之一,克萊因幾乎不藉助公式,就將數學2500年的歷史講得準確而深入。

在書中,作者講述了數學中「確定性的消失」:數學並不是關於客觀真理的學科,也不代表絕對正確,它只是人類有限經驗的提煉,可能存在邏輯上的瑕疵。但是,並不用灰心喪氣,數學仍然是人類認知未知世界的最好武器,指導著最前沿的科學探索。

就像作者說的:「音樂能激起或平靜人的心靈,繪畫能愉悅人的視覺,詩歌能激發人的感情,哲學能使思想得到滿足,工程技術能改善人的物質生活;而數學則能夠做到這一切。」

《物理學的進化》

[美]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波蘭]利奧波德·英費爾德 著

創立高深難懂的相對論的愛因斯坦,也能寫出通俗易懂的科普讀物。

這是一本偵探小說一般的物理學進化史,全書沒有一個數學公式,卻說清了從伽利略、牛頓時期的經典理論,到現代的相對論、量子論和場論的演變。

你不是愛因斯坦,但是你可以像他一樣,在科學的世界裡自由地思考。

《上帝的骰子》

羅金海 著

看到「量 子 力 學」四個大字,相信有不少人就會和阿信一樣,開始頭腦放空,雙眼失焦,進入「啥玩意兒啊?咋回事兒啊?我怎麼啥都看不懂啊?」的懵逼狀態。

不過,作為官方蓋戳的「2019年十大科普自媒體」之一,「量子學派」公眾號在科普量子力學知識上真的是非常有一套。這本書就源自他們的連載科普漫畫「量子物理趣話」,它以詼諧幽默、輕鬆搞笑的筆法,將難懂的量子物理知識推向大眾,累計閱讀超過3000萬次。

阿信曾經就選取過他們的漫畫向大家講解量子物理學的故事,真的又有趣又有料!

《結構是什麼》

[英]J.E.戈登 著

為什麼一座吊橋即便開通了八條車道也不至於倒塌?為什麼堤壩可以阻攔或釋放巨大的水量?為什麼希臘人在晚上會將馬車輪子卸下來?為什麼人類會腰痛?為什麼鳥類有羽毛?摩天大樓和袋鼠的設計有什麼原理?

生活中,「結構」無處不在。建築物和橋梁不會坍塌,蝙蝠能飛過玫瑰花叢而翅膀完好無損,都是因為結構之力、結構之美。這本暢銷40餘年的結構設計入門書,摒棄了工程師慣用的不知所云的技術術語,用淺顯、幽默的語言為讀者解釋了結構的有趣原理。

#阿信寵粉計劃#

1. 為你支持的好書投上一票吧!票數會計入到最終2019年年度好書綜合評比中去哦。

2. 留言告訴阿信你最看好哪一本書以及為什麼?(理由需大於50個字)如果你支持的書成功入選2019年年度好書總榜,阿信會在每份榜單的評論區挑選10名幸運小夥伴,將這本書送給你!

注意:活動需要在【中信出版集團】微信公眾號參與,關注【中信出版集團】,回復「2019中信好書」即可參與。

相關焦點

  • 最傲氣的3大星座,上知天文下知自然地理,卻終究孤單寂寞
    人這一輩子說長不長,說短不短,和誰歡度這一生就看起來至關重要,情感這類錯綜複雜的事情,無法下結論到底是好是壞,就只有認真體會。因此所有人必須學好審視自己的情感,要和最該的人相處,要和最愛的人歡度這一生,才會獲得幸福快樂,讓自身沒有缺憾和痛楚。
  • 最孤傲的三大星座,頂級聰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註定孤獨
    這三個星座性格驕傲,非常聰明,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卻因為不願將就,註定感到孤獨。漫長歲月中遇到的人和事太多,如果沒有靈魂上的契合,沒有感情上的熱烈純粹,兩個人就無法幸福度過這一生。所以面對感情不將就,就是對自己和未來愛的人最大的尊重。
  • 我希望孩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像比爾蓋茨一樣有智慧
    一套書可以從小學讀到高中一套書既能練英文又能練中文拓寬孩子視野,樹立正確的三觀那這套書絕對是你的首選三個熱門主題維度,對歷史上的先驅人物、歷史上的偉大建築及影響深遠的歷史事件進行解答,打亂整套人物傳記或歷史傳記的類型,將名人、名地、名事整合在一起,讓傳記閱讀不再枯燥,記憶點不再單一。
  • 天才總是孤獨的,即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星座也難逃寂寞的命運
    以上的三個星座,聰慧過人,沒有什麼事情是他們不知道的,在古代可以用學富五車來形容,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越是優秀的人,越是有自己的煩惱,所以在大家眼裡顯得格格不入,這是自己出現了問題,是別人的問題,我們總是嫉妒那些很優秀的人,卻從來不檢討自己的過失,或許在以後的某一天我們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 天文為何叫「天文」?地理為何叫「地理」?這其中有何說法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常被用來形容為一個個人學識淵博,通古博今。如果再加上「中曉人和,明陰陽,懂八卦,曉奇門,知遁甲」,那就是數百年才出的一位「經國濟世」的人物。翻看歷史,有此才者也不過數人,如伍子胥、管仲、張良、諸葛亮、劉伯溫等。
  • 想要「上知天文」,首先要明白天人感應與七政四餘
    自古大才與博學者,常被冠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曉人和」。何為天文呢?文,即紋路、紋飾;天文者,就是天空中呈現的「紋路」。那麼浩瀚的宇宙,紋路從何而來?星體運行·網絡供圖為何要於人事結合?其實這不是問題,人們關注到天象,本身就是與人事聯繫起來的。
  • 上知天文與十天幹的關係
    天文泛指天文學,包括天文學知識,天文曆法,地球大氣以外的各種天體的特性以及在天體上發生的各種現象。古人稱其為天文現象。十天幹分配天文天文學的研究對象涉及宇宙中的各種物體或物質,範圍從月亮,太陽,行星,恆星,銀河系,銀河系星系,甚至整個宇宙,小到小行星,流星體以及風,雲,雷聲,電,雨,露水,霜凍,霾和其他分布在廣闊的宇宙中的各種大小的塵埃顆粒。
  • 中信銀行首推「2019·中信紅財神節」大促主題活動
    新年伊始,中信銀行首次推出的金融產品大促主題活動——「2019·中信紅財神節」正式拉開序幕。本次主題活動將從1月持續到3月。
  • 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都不比諸葛亮差!
    相傳最初的中華預言第一奇書《推背圖》即是唐太宗李世民為推算大唐國運而命令讓袁天罡和李淳風編寫的,預言了從唐開始一直到將來天下一家發生在我國歷史上的首要事情。袁天罡能稱骨算命,猜測一個人的終身,福禍雍容,而且一旦猜測出,都非常精確,算命的精確率之高,讓袁天罡被看做神通常的人物,民間的大家都以為袁天罡是天罡星中才智之星下凡。
  • 綠茶|遺珠之憾,2017年好書榜錯過了這十本佳作
    文 | 綠茶最近在整理2017年度各類好書榜,在所有榜都一一呈現眼前的時候,總覺得少了點什麼?可能是那些我眼中特別特別好的書,無緣各類好書榜,少了一次重新靠近讀者的機會,總覺得是個遺憾。這樣的遺珠之書有很多,這裡整理推薦十本,希望讀者朋友們能發現他們之好。
  • 抖音科普達人用《上海灘》唱紅垃圾分類攻略
    「紙巾,幹垃圾,不管多溼它都是幹垃圾;瓜子皮,溼垃圾,不管多幹它都是溼垃圾;豬能吃的,是溼垃圾,易腐爛的能夠粉碎的;豬不吃的,你不懂的,只要無害,統統丟幹垃圾。」乍看過去,這就是一套垃圾分類的口訣,可如果這段口訣配上經典名曲《上海灘》的旋律,會不會更加琅琅上口呢?
  • 中國歷史上通曉天文地理的十大奇人,賴布衣劉伯溫只列第九第十
    歷史上有很多通曉天文地理命理風水的奇人和預言,有些已證偽,如傳說的姜子牙《乾坤萬年歌》,據考證應是清朝文人偽託而著,而有些仍待考證。以下列出十位著名的風水大師,都是歷史著名人物,他們的奇人奇事,大家且當故事聽吧。
  • 文學好書榜6月榜單
    文學好書榜是由中國出版協會文學藝術出版工作委員會下屬40餘家專業文學出版機構聯合推薦,經各社社長、總編輯投票,精選出本月最新的文學好書16本,每月定期權威推薦。這裡是2020年6月文學好書榜榜單。本期,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的《你和我》(萬方/著)入選。
  • 抓住小學階段孩子的天文敏感期,你可以輕鬆培養孩子的學霸型思維
    康德說:世界上讓他心靈深深震撼的東西只有道德和頭上燦爛的星空。人類自誕生以來,對宇宙的探索從未停止。中國古人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來形容一個人的學識淵博,而在美國的兒童培養中,他們選擇在孩子6歲以後開始培養孩子的天文學興趣,有研究表明,在孩子6-12歲這個階段,是「天文敏感期」。
  • 佛山讀者都在讀哪些好書?TOP10榜亮相!
    2019年已過大半,佛山讀者都在讀哪些好書?以下是佛山市新華書店2019年上半年綜合類圖書的銷售排行榜top10,一起來看看吧。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中央宣傳部編◎學習出版社本書深入淺出、重點突出,分30個專題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行了深入分析和解讀闡釋,有助於廣大黨員、幹部和群眾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
  • 【醫學科普】血液秘密知多少
    【醫學科普】血液秘密知多少 2021-01-08 15: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世界地理常識100道大全 考考你自己(圖解)
    【100道世界地理常識題,你敢挑戰嗎?】當年我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現在…是不是把知識都還給地理老師了!世界面積最大的平原是哪個?哪裡最早迎接日出?世界最深的湖泊是哪個?赤道周長是多少?我國地勢階梯界線是什麼……今天,世界地球日,看100道世界地理常識題吧↓↓
  • 北鬥新款AI+AR智能地球儀上市,開啟兒童地理探索智能4.0時代
    世界這麼大,帶娃去看看,疫情不方便,北鬥來幫你!2020年6月18日,北鬥最新款AI+AR雙智能地球儀——北鬥月伴精靈上市,它實現了專業地理知識智能問答、3D動態演示、幼教故事、兒歌隨身聽等眾多功能的集合,開啟兒童地理探索智能4.0時代。
  • 知中·一本讀懂!山海經
    「一」初遇《山海經》是年幼時在語文課的課外讀物上,那時讀到「精衛填海」、「夸父逐日」、「嫦娥奔月」、「后羿射日」、「大禹治水」還有「女媧補天」的故事,驚異於那短短幾句詞語釋義勾勒出的神話故事。可,那會並不明白引注的意義,所以也不清楚《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神話故事傳說。而後,與《山海經》內相關故事的再遇,卻是遠渡重洋,在妖怪列島日本的動畫作品裡。
  • 21世紀2020年度好書入圍書單發布,北大滙豐提供學術支持
    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自2016年發起「21世紀年度好書」評選,到今年已是第五屆,共計30本著作入圍2020年度「21世紀年度好書」。21世紀經濟報導、21世紀經濟研究院2020年度「21世紀年度好書」共有30本入圍,這些著作不僅思想性、可讀性強,而且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特別值得推薦的是,今年的好書評選第一次增加了金融類圖書,選定了多位重磅作者的新書,為讀者提供他們關於資本市場監管、金融危機反思、價值發現式投資等多方面的思考,既關照現實,又關係長遠。希望讀者在閱讀中有所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