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01月02日 16:02 來源:中新社微信公號
參與互動2021,我在重慶等你!
作者:劉賢
編者按
跌宕起伏的2020年即將過去,這一年我們同心戰疫,這一年我們傾力戰貧。走過2020,我們共同經歷、共同堅守、共同奮鬥,我們彼此鼓舞、彼此溫暖、彼此慰藉。迎來新的一年,我們的生活將開啟新篇章,我們的國家將邁向新徵程。在日曆即將翻過去的那一刻,我們應該回首過去,我們也有理由憧憬未來。2021年,我們在這裡等你……
剛剛過去的2020年,
可能在每個人心裡都留下不同的印記,
也有同頻的記憶。
重慶,
這個網上響噹噹的「8D魔幻城市」,
也經歷了「魔幻現實」的一年。
這一年的洗鍊,
讓人們看到「網紅」背後,
更加真實、豐富、熱烈、奮發向上的重慶——
「雖然烏雲遮住了陽光,
雖然狂風驟雨太猖狂,
但你挺身而出、逆行而上,
共同築起鐵壁銅牆……」
正如疫情中,
重慶交巡警民警創作的致敬歌曲。
逆行而上,決不退讓。
除夕夜最美逆行者,
陸軍軍醫大學150人醫療隊馳援武漢。
1月26日晚,
重慶市市級醫療隊出徵湖北。
逆行者,
也是「爸爸」「媽媽」「兒子」「女兒」。
孩子擔心病毒不想讓媽媽去,
媽媽說:
「我去打怪獸,打了怪獸你就可以出去了。」
除了奮戰一線的醫護工作者,
「打病毒怪獸」的還有一個個堅守崗位的普通人。
在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工作人員為旅客檢測體溫。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重慶社區志願者編順口溜、打快板宣傳防疫知識。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重慶一社區環衛正在進行消毒工作。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工作人員為廠區消毒,準備復工復產。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廣場值班人員戴著一位重慶市民手繪的「重慶挺住」口罩。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眾志抗疫尋安定,
留在異鄉非異客。
因旅遊、探親等原因留在重慶的湖北人,
得到善意安置,
隔疫不隔情。
渝鄂同心,
蔬菜、糧油、水果……
一車車的物資從重慶運往湖北。
同呼吸,共命運。
當國內疫情得到控制,
防疫物資、醫療專家一批批馳援他國,
同心抗疫。
一路走來,歷盡艱險,
但山城人民一次次證明:
我們可以穿山越嶺、爬坡上坎。
重慶輕軌穿過佛圖關段的大片梅花林。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春暖花開,
疫情的沉重日漸退去,
大家恢復工作、上課,
又可以逛逛街,
坐下來安安心心吃一頓久違的火鍋。
然而,
生活就像重慶的路,
總有曲折盤旋。
洪水對這個城市來說並不陌生,
只是未料2020年來的是歷史罕見大洪水。
受四川盆地持續強降雨影響,
長江形成2020年第5號洪水,
嘉陵江形成2020年第2號洪水。
這是長江嘉陵江重慶段歷史罕見的大洪水。
截至8月20日8時,此次洪峰過境,
導致重慶15個區縣26.32萬人受災,
緊急避險25.1萬人。
精準預測、及時預警,
萬眾一心、攜手抗洪,
困難到來、迎難而上。
生活也像重慶的路,
無論前方是激流險灘,
還是高山險阻,
可以遇山挖洞修棧道,
遇水架橋拉索道,
遇樓穿樓不改道……
總之,
只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
移開貧窮這座大山,
重慶是這樣做的:
產業扶貧,重慶合川太和鎮民眾參加分紅大會。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彭水羅家坨苗寨發展旅遊,為貧困戶打開致富門。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2020年以來,
重慶市20萬名扶貧幹部奔赴扶貧一線,
分類施策。
集大城市、大農村、
大山區、大庫區為一體的重慶,
目前,現行標準下累計動態識別的
190.6萬建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抗疫、戰洪、脫貧,
這不是重慶2020的全部。
就像每個人的人生,
她一邊「打怪」,一邊「升級」——
老工業基地要升級為「智造重鎮」,
西部內陸城市要變身為「智慧名城」,
山城霧都要美顏為「山水之城 美麗之地」。
最重要的是,
國家在西部畫了一個「圈」——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
這為重慶的「升級」之旅定下目標。
藍天白雲下的重慶渝中半島。何超 攝
如果你在2020無緣打卡「魔幻」重慶,
那2021,
我在重慶等你——
等你來看看洪崖洞,
走進宮崎駿《千與千尋》的畫面中;
洪崖洞夜景。彭鏞 攝
等你來打卡火遍海內外的「網紅」交通設施——
穿樓而過的軌道交通2號線;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列車穿樓而過。
中新社記者肖江川 攝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李子壩站列車穿樓而過。
中新社記者肖江川 攝
等你來720度三層旋轉立交橋「融僑轉轉橋」,
體驗坐過山車的感覺。
也許你熱愛健身,
那一定要來爬一下「魔鬼歸家路";
「魔鬼歸家路」走紅網絡,網友調侃」有一種健身叫回家「。
中新社記者 周毅 攝
也許你勇於挑戰,
那要來站在重慶的3D懸空步道,
俯瞰高樓林立,盡覽滾滾江水;
重慶驚現3D懸空步道 腳下竟是高樓聳立。
中新社記者 賈楠 攝
也許你好奇黑科技,是個科幻迷,
那你更要來重慶。
《長安十二時辰》作者馬伯庸說,
重慶很有未來城市的感覺,
是一個很有科幻感的城市。
2021,
你一定要來深度感受
「魔幻」背後的「科幻」重慶——
機器人彈琴、智慧涼道、
AR樂隊、無人駕駛巴士……
到禮嘉智慧公園,體驗未來生活;
智慧涼道,夏天根據溫度自動噴霧降溫。
中新社記者 陳超 攝
到工業重鎮感受硬核科技的魅力。
兩江新區水土工業園《機器人展示中心》。徐霜 攝
長安全球研發中心。張義 攝
無人智能流水線。周濤 攝
當然,歷史浩瀚,
重慶還有許多值得探尋的「獨一無二」。
2021,
你一定要到合川釣魚城。
古城晨曦。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風景名勝區事務中心供圖
它是迄今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古戰場遺址,
是中國古代軍事要塞和戰區築城防禦體系的突出代表。
釣魚城護國門。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風景名勝區事務中心供圖
從公元1243年到1279年,南宋合州軍民在守將王堅、張珏的率領下,憑籍釣魚城天險,歷經大小戰鬥兩百餘次,抵禦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力量——蒙、元精銳之師,創造了守城抗戰36年這一古今中外戰爭史上罕見的奇蹟。
1259年,蒙哥汗(元憲宗)在御駕親徵釣魚城之戰中戰死,導致蒙古大軍從南宋和歐亞戰場全面撤軍,阻止了大蒙古國的擴張浪潮。
由此,釣魚城延緩了南宋的滅亡,緩解了歐亞戰禍,影響了世界歷史進程!
釣魚臺勝境。重慶市合川區釣魚城風景名勝區事務中心供圖
你一定要到重慶大足石刻。
作為中國石窟藝術的最後一座豐碑,
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經歷了千年風雨,
依然璀璨奪目。
你一定要到位於涪陵大山中的
「816核軍工洞工程遺址」。
它是我國「三線」建設浩大歷史事件的載體,
1967年開始動工,
先後有6萬餘工程部隊官兵參加建設,
2002年4月獲準解密。
816核軍工洞工程遺址內部。馬勇 攝
816核軍工洞工程遺址內部。馬勇 攝
816核軍工洞工程遺址內部。馬勇 攝
816核軍工洞工程遺址內部。馬勇 攝
你一定要到世界首座水下遺址博物館——
白鶴梁水下博物館。
白鶴梁,
是位於涪陵城北長江中的天然巨型石樑,
刻有自公元763年至1963年間的題刻165段,
記錄了長江涪陵段1200餘年間的枯水水文,
有「世界水文資料寶庫」之稱。
因三峽工程蓄水,
它將被淹在水下邊40米深的地方。
院士葛修潤提出「無壓容器」方案,
保護白鶴梁。
白鶴梁上的題刻。馬勇 攝
水下白鶴梁。馬勇 攝
水下白鶴梁。馬勇 攝
大自然鬼斧神工,
也賦予重慶瑰麗奇景。
你一定要去看:
層林盡染三峽紅葉美如畫,
奉節天坑地縫神秘令人著迷,
天坑地縫。馬勇 攝
萬盛黑山谷幽、險、奇、秀。
黑山谷景區。馬勇 攝
2020年初,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
使成渝地區成為具有全國影響力的
重要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
改革開放新高地、高品質生活宜居地,
助推高質量發展。
2021,重慶必將以嶄新的面貌,迎接你。
核心CBD解放碑。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兩江協同創新區。張坤琨 攝
清澈嘉陵江。渝中區委宣傳部供圖
航拍果園港。馮旨意 攝
魔幻的,科幻的,美麗的,
歷史可深溯的,
未來可期冀的,
2021,我在這樣的重慶,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