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窺鏡生產商海泰新光IPO註冊生效:青島第三家科創板上市公司

2021-01-16 中華網

中華網財經1月15日訊 1月13日,青島海泰新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泰新光」)科創板IPO註冊生效。2020年9月29日,上交所審議同意海泰新光的上市申請。這是繼海爾生物、高測股份之後青島第三家在科創板上市的公司,也是海爾生物後第二家醫藥板塊上市公司。結合發行人最近一次投資機構股權轉讓對應的估值情況以及可比公司在境內市場的估值情況,預計發行人發行後總市值不低於人民幣10億元。

海泰新光主要從事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公司主營產品分為醫用內窺鏡器械和光學產品,醫用內窺鏡器械包括高清螢光內窺鏡器械、高清白光內窺鏡器械和內窺鏡器械維修,光學產品包括醫用光學產品、工業及雷射光學產品和生物識別產品。

此前海泰新光曾於2016年4月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於2018年10月終止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轉讓。

海泰新光此次擬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擬公開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2178萬股(不新含採用超額配售選擇權發行的股票數量),社會公眾股數量佔本次發行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25%。海泰新光此次擬募集資金8.62億元,其中,4.45億元用於內窺鏡醫療器械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78億元用於研發及實驗中心建設項目,1.07億元用於青島內窺鏡系統生產基地建設項目,1.02億元用於營銷網絡及信息化建設項目,3000.00萬元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股權結構方面,截至招股說明書籤署日,鄭安民直接持有發行人16.10%股權,通過美國飛銳間接控制發行人15.34%股權,通過其一致行動人普奧達、傑萊特、馬敏、辜長明控制發行人19.43%股權,合計控制發行人50.87%股權,為公司的控股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在海泰新光前十大股東中,普奧達、傑萊特為公司員工持股平臺,美國飛銳是鄭安民控股企業,德豐傑、歐奈爾、德慧投資、邦明志初、勁邦創投、清控創投、張江創投均為投資公司。前十大股東共持有海泰新光85.72%的股權。

公司主營產品分為兩大類:醫用內窺鏡器械及光學產品。醫用內窺鏡器械主要產品包括螢光內窺鏡、螢光攝像適配器/適配鏡頭,螢光光源模組和白光光源模組,上述產品的合計收入報告期內佔醫用內窺鏡器械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3.09%、86.87%、87.54%和 92.80%。生物識別產品主要產品類型為指紋儀,該產品收入報告期內佔生物識別產品收入比例分別為 73.12%、85.90%、79.33%和69.22%。報告期內,螢光內窺鏡、螢光攝像適配器/適配鏡頭、螢光光源模組、白光光源模組和指紋儀為公司主要產品,合計銷售收入佔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 72.94%、67.93%、70.57%和 75.24%。

2017年、2018年、2019年和2020年1-6月,海泰新光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81億元、2.01億元、2.53億元和1.35億元;實現淨利潤分別為5020.74萬元、5453.53萬元、7263.31萬元和5005.95萬元;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分別為5109.28萬元、5455.45萬元、7193.08萬元和5014.95萬元。2018年、2019年和2020年上半年,該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分別為10.85%、26.00%和6.91%。

報告期內,海泰新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分別為6605.99萬元、4833.97萬元、8354.00萬元和4252.55萬元。2018年和2020年上半年,海泰新光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不及同期淨利潤。

2017年末、2018年末、2019年末及2020年6月末,海泰新光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分別為2397.94萬元、3032.65萬元、3448.22萬元和4580.89萬元;壞帳準備分別為79.49萬元、97.19萬元、111.23萬元和149.86萬元;應收帳款帳面價值分別為2318.45萬元、2935.45萬元、3336.89萬元和4431.03萬元,佔總資產的比例分別為10.04%、10.76%、10.12%和12.84%,佔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13.25%、15.11%、13.64%和16.94%(2020年1-6月的指標已年化處理)。各期末應收帳款帳面餘額增長率分別為26.47%、13.70%和32.85%。截至2020年1-7月,海泰新光2017年至2019年應收帳款回款比例分別為99.56%、99.80%和96.51%。

毛利率較大起伏獲問詢

2017年度、2018年度、2019年度及2020年1-6月,海泰新光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9.29%、58.15%、58.38%和64.78%,2017-2019年毛利率較為穩定,2020年1-6月較2019年上升了6.40%。同期,同行業上市公司毛利率平均值分別為58.10%、60.17%、60.44%和63.26%。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於 2020 年 12 月 21 日出具的落實函顯示,上交所針對公司其中收入佔比較高的高清螢光內窺鏡器械在報告期毛利率得到提升,醫學光學產品的毛利率有較大起伏情況進行了關注。要求公司對細分具體產品類型,以表格形式分別列示報告期銷售數量、銷售單價(美元與人民幣)、單位成本,說明上述兩類產品毛利率變化的合理性。

八成營業收入來自境外自主品牌銷售收入僅佔營收1%

按區域劃分,海泰新光產品對外出口至美國、新加坡、韓國、德國等多個國家和地區,以外銷為主。

報告期內,海泰新光各期的境外銷售收入分別為1.60億元、1.70億元、2.20億元和1.24億元,佔各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88.50%、84.89%、86.92%和91.42%。該公司在美國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26億元、1.25億元、1.60億元和9870.12萬元,佔境外銷售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8.49%、73.20%、72.83%和79.87%。

報告期內,海泰新光的內銷業務收入分別為2081.80萬元、3033.26萬元、3308.58萬元和1160.17萬元,佔各年營業收入的比重分別為11.50%、15.11%、13.08%和8.58%。同時該公司在招股說明書中提示風險稱,公司國內業務增長存在不確定性。

若按模式劃分營業收入,海泰新光採用直銷的銷售模式,包括ODM模式、OEM模式和自主品牌銷售三種類型。

過去三年及一期,該公司ODM模式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40億元、1.44億元、1.83億元和1.06億元,佔比分別為77.95%、72.74%、72.54%和78.26%;OEM模式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3877.83萬元、4904.82萬元、6209.01萬元和2787.97萬元,佔比分別為21.63%、24.77%、24.65%和20.68%;自主品牌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76.30萬元、493.38萬元、709.65萬元和142.87萬元,佔比分別為0.43%、2.49%、2.82%和1.06%。

超70%營業收入來自第一大客戶史賽克

海泰新光的產品銷售對史賽克存在較大依賴。報告期內,海泰新光來自前五大客戶的營業收入合計分別為1.54億元、1.61億元、2.09億元和1.19億元,佔當期營業收入的84.92%、80.32%、82.63%和88.26%。其中,海泰新光向第一大客戶史賽克銷售收入分別為1.19億元、1.18億元、1.53億元和9538.06億元,佔比分別為65.88%、58.96%、60.43%和70.56%。

對此,海泰新光表示,目前,國內醫用內窺鏡市場仍以進口品牌產品為主,由於進口品牌產品具有一定的先發優勢、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國內市場被進口品牌產品佔據絕大部分份額的局面預計將持續一段時間。未來公司擬加大整機系統產品在國內的推廣,可能存在推廣拓展效果不理想或無法快速、顯著地擴大國內市場份額的情況,進而影響公司未來在國內的業務增長,提醒投資者關注公司國內業務增長的不確定性。

另外,海泰新光還表示,受限於螢光核心光學技術水平較高及中國市場產品推廣時間較晚等因素,目前我國螢光硬鏡市場參與者較少。

值得一提的是,海泰新光的產品還存在能被NOVADAQ取代的風險。2017年6月,史賽克收購了螢光成像技術開發商NOVADAQ。NOVADAQ的主要產品包括一款螢光技術的內窺鏡整機PINPOINT系統和一款主要用於開放手術和整形重構手術的成像系統SPY螢光技術平臺等。

2019年,NOVADAQ(於2017年被史賽克收購)和歐譜曼迪分別以5700萬元和5390萬元的銷售額佔據我國螢光硬鏡領域51.4%和48.6%的市場份額。未來公司擬加大螢光硬鏡自主品牌的推廣,可能存在與史賽克直接競爭的風險,進而影響公司未來在國內的業務拓展,因此公司市場拓展存在不確定性。

2019年關聯銷售佔營收10.93%

報告期內,海泰新光關聯交易涉及Suprema集團、SiVal Instruments, Inc.美國飛銳、蘇州國科美潤達醫療技術有限公司等多家關聯方。報告期內,海泰新光向關聯方銷售商品和提供勞務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5.66%、8.30%、10.93%和5.55%,向關聯方購買商品和接受勞務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1.42%、3.12%、6.86%和0.24%。

相關焦點

  • 歐特美、三柏碩兩家啟動上市輔導,青島上市輔導企業總數達21家
    《青島資本圈》從青島證監局獲悉,歐特美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歐特美」)和青島三柏碩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三柏碩」)已於2020年12月29日在青島證監局進行輔導備案登記。據《青島資本圈》統計,目前青島轄區正在輔導備案企業已達21家。
  • 新經濟企業扎堆IPO,2021年或再迎上市熱潮?
    消息來源:BT財經 四、「AI四小龍」陸續奔赴科創板,曠視科技啟動科創板上市輔導 1月12日,北京證監局備案公告顯示,曠視科技正在接受中信證券上市輔導,擬以公開發行中國存託憑證(CDR)的方式在科創板上市。
  • 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0半年度報告摘要
    深耕航天領域模擬仿真業務的同時,報告期內公司主要針對機載光電載荷的模擬仿真進行拓展,開發航空領域的應用,與中航工業多家研究所及主機廠進行技術交流;公司承接軍方仿真試驗和功能測試的設備項目,並進一步擴大技術交流的廣度和深度;結合現代戰爭對指揮、作戰人員的要求,公司採用模擬仿真技術實現對指戰員的實裝訓練,提升相關人員的作戰能力,目前,該技術方案正在深入交流中。
  • 牛眼IPO | 科創板將迎首家集VIE架構、AB股結構、發行CDR於一身的...
    根據6月12日17點後公布的科創板今年第42次上市委審議會議的審議結果顯示,九號機器人(300024,股吧)(簡稱:九號智能)的科創板上市申請獲得通過。而今日的上市委審議會議只審議了九號機器人一家公司的上市申請。  該公司在科創板的上市申請於去年4月17日獲上交所受理,迄今為止已經經歷了多達422天。
  • 證監會:2019年3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
    證監會:2019年3月1日,證監會發布了《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註冊管理辦法》)和《科創板上市公司持續監管辦法(試行)》(以下簡稱《持續監管辦法》),自公布之日起實施。
  • 山東新增5家獨角獸企業,其中有兩家來自青島
    具體來看,作為此次唯一一家來自濟南的獨角獸,天嶽科技是我國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碳化矽的龍頭企業。公開資料顯示,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註冊資本3.87億元,是從事半導體單晶材料的研發、生產、銷售的高科技企業,天嶽科技總部位於濟南高新技術開發區,在濟南槐蔭工業園設有生產基地。
  • 歷時逾3個月 智神信息科創板IPO終止
    北京商報訊(記者 董亮 馬換換)成立五年之際,桂林智神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神信息」)在實控人廖易侖的帶領下欲衝擊科創板,但未曾料到,僅歷時逾3個月,公司的科創板IPO之旅便按下了「終止鍵」。9月1日晚間,上交所官網顯示,智神信息科創板IPO處於終止狀態。
  • 天士力生物IPO再出波折,暫停科創板上市為哪般?
    2020年,「闖蕩」港交所無果的天士力生物選擇了再戰科創板,但在新年伊始,其一紙公告宣布了暫停科創板上市。1月8日,天士力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天士力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撤回科創板上市申請。公告指出,天士力生物撤回上市申請主要考慮到2020年年度審計進度安排及自身業務發展,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相關規則,決定暫停本次發行上市工作。天士力生物預計將在2020年年度審計工作完成後繼續推進IPO相關事項,但後續是否重新提交上市申請、提交時間以及提交後項目的推進,均存在不確定性。 天士力生物是天士力集團的生物醫藥平臺。
  • 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近日,蘇州天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準科技)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公司擬公開發行不超過4840萬股,募投項目擬投資總額為10億元,其中4.75億元用於機器視覺與智能製造裝備建設項目。
  • 科創板|昊海生科發布上市公告書 將在10月30日上市
    【TechWeb】10月29日消息,在申聯生物周一上市之後,科創板明日又將迎來兩家新的上市公司,上海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 睿創微納科創板上市申請獲上交所受理
    中證網訊(記者 張玉潔)3月22日,記者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煙臺睿創微納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睿創微納」)申請科創板上市獲上交所受理,成為目前山東省首家申請科創板上市獲上交所受理的企業。  2018年7月,睿創微納就與中信證券籤訂了IPO輔導協議。
  • 杭可科技、容百科技信披違規被罰均是天健會計師事務所執業的IPO...
    科創板上市公司容百科技(688005,股吧)和杭可科技(688006,股吧)雙雙遭挫,其中杭可科技最大下跌近19%,股價一度創去年7月上市以來盤中新低,容百科技亦跌逾10%。此前兩家公司因招股書信披存在問題收到證監會下發的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一年內不得公開發行證券。
  • 科創板首次大考 蘇州天準科技等全部過關
    6月5日晚間,上交所披露,科創板首批上會企業——微芯生物、安集科技、天準科技3家企業的發行上市均獲得科創板上市委同意。這意味著3位「考生」全部通過大考。事實上,審核過會還不能等同於發行上市的成功。
  • 第三批集採8月20日開標;京東健康據傳或赴港上市;博邁醫療完成數...
    《科創板日報》(特約記者 朱潔琰)訊,本周(7月27日至8月1日),醫藥行業投融重要事件包括:第三批集採8月20日開標,56個品種入圍;京東健康據傳或赴港上市,擬募資10億美元;博邁醫療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高瓴創投領投。
  • 艾隆科技科創板IPO過會 需就公司行業分類定位是否準確的問題進行...
    艾隆科技科創板IPO過會 需就公司行業分類定位是否準確的問題進行說明 2020-11-04 14:33:01 來源:智通財經網
  • 1月4日中瓷電子上市 河北省A股上市公司擴容至62家
    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A股IPO新上會企業總共有639家,過會621家,通過率達97.18%。而2019年,A股新上會企業只有276家,過會247家,通過率為89.49%。2020年河北省IPO擴容增速,年內首發上市4家,公開發行並晉級精選層2家,另有5家過會待註冊。伴隨著2021年1月4日中瓷電子首發上市,目前,河北A股上市公司總數達62家。
  • 2020年IPO大事件:這家頭頂光環「一路綠燈」,那家上市前夜一場空
    作為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其也是全球第六家掌握14nm工藝的晶圓製造企業。此前,中芯國際已登陸紐交所和港交所,並於2019年5月從紐交所退市。 7月16日,科創板開市一周年的前一周,被寄予厚望的中芯國際正式「叩開」科創板大門,一躍成為「科創板一哥」。
  • 龍芯中科擬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 或將再次引爆相關概念股
    龍芯中科擬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或將再次引爆相關概念股。  龍芯中科擬科創板IPO  12月28日,北京證監局網站顯示,龍芯中科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芯中科」)與中信證券於2020年12月籤署《關於首次公開發行人民幣普通股(A股)並上市之輔導協議》。協議顯示,龍芯中科擬於上交所科創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