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遼寧老年人「數位化生活」現狀調查顯示
一邊是日益增長的老齡人口,一邊是數位化發展的日新月異,面對行動支付、線上掛號、網絡約車等「數位化生活」洪流,不少老年人感到茫然。「手機掃碼」時代,數位化帶來的便利正在成為一些老年人的「障礙」,老年人與數位化社會的齟齬也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課題。
那麼,目前遼寧老年人數位化生活的狀況如何?又遭遇了哪些困境?連日來,記者通過調查問卷以及電話、郵件、微信隨訪方式,調查了解遼寧老年人「數位化生活」現狀。
從調查結果來看,遼寧省87.5%的老年人會使用手機上網,每天上網時長多於5小時的佔15.62%,上網用途主要是閱讀新聞資訊、看電視劇或短視頻等。由此可見,遼寧省大多數老年人在努力適應「數位化生活」。
雖然有很多老年人在積極地適應「數位化生活」,但仍有12.25%的老年人從未用手機上過網。相對於老年人用手機上網主要是為了跟上時代的腳步、打發空閒時間等,不用手機上網的原因則不一而同。對於65歲的張桂枝老人來說,用手機上網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張桂枝現在每天都圍著自己兩歲的小孫子轉。談及不用手機上網的原因,老人直言「很複雜」,歸結起來,無外乎幾點:自己眼睛花了,看屏幕會累;每天都在帶孫子,沒時間上網;不願意讓小孩過早接觸電子產品;網上騙局太多,擔心上當受騙……同張桂枝一樣,買東西用現金、出門沒有健康碼只能登記身份證號是一些老年人生活的常態,對他們來說,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顯得尤為重要。
不用手機上網的老年人希望能保留傳統的服務方式,會用手機上網的老年人則在手機上網過程中遭遇各種各樣的困境,令他們在「數位化生活」邊緣手足無措。而在眾多令老年人「寸步難行」的窘境中,手機APP下載、手機系統升級與維護、軟體註冊登錄這些基本操作是他們遇到的最為常見的難題。
另外,會用手機看資訊、刷短視頻、展示健康碼、線下支付等,只能說明老年人「能」上網而非「會」上網。網絡上真假信息難辨,謠言與真理共存,剛接觸網絡不久的老年人還很難判斷信息真偽,更容易上當受騙。
與調查結果一致的是,記者在走訪中發現,老年人在使用手機遇到困難時一般都會求助於兒女。深圳大學「數字代溝與數字反哺課題組」曾就此開展過專題調研,得出的結論是「解決老年人數字鴻溝問題需要多方合力」,其中「家庭反哺」是最有效的方式。從調查結果來看,老年人很希望兒女能夠做自己的「數位化生活」領路人,與老年人的意願相比,兒女的積極性則略有差距。數位化時代,老年人更應該被溫柔以待。(見習記者 李曉玉 趙博文)
【來源:遼寧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