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是我國現在的官方流通貨幣,平時大家可以使用人民幣去買一些生活用品以及食物和消耗品等等。國內的所有貨物目前都可以使用人民幣來交易,它的影響力和使用範圍都是有目共睹的。而有的小夥伴也有疑惑,那就是為什麼人民幣就是一張「紙」,它卻擁有作為交易媒介的不可替代性呢?
其實不只是人民幣,如今世界上大多數的貨幣都是「紙幣」。紙幣是代替過去金屬貨幣的流通而被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具有方便攜帶,不已損毀的特點。
我國最早的紙幣是北宋的「交子」,宋王應麟《困學紀聞·評文》:「按範淳父為《郭子皋志》,言交子云:紙幣之設,本與錢相權。
紙幣的價值主要是國家賦予的,它本身沒有價值,國家在流通中所需要的貨幣量為限度發行紙幣,這才讓紙幣具有了貨幣的屬性。當然今天我們不是來討論紙幣的貨幣屬性問題,還是來說說我國人民幣上的一個錯別字,人民幣上有一個錯別字,小學生都知道,為何到現在都不改?
在生活中,我們常把一塊錢兩塊錢稱為一元錢兩元錢。在1995年國家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銀行法》裡也有說到:「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不僅如此,如今一些官方的正規寫法都被統一強調成為了「元」,比如說支票上錢的單位一定要是「元」,如果是其他的圓或者園是得不到銀行認可的。但是仔細觀察可以發現,現在人民幣上中央寫的字並不是「元」而是「圓」,並且這個「圓」字已經沿用了很多年了,那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我國最早以「圓」為單位的貨幣出現在清朝,清朝末期因為鴉片等商品進入中國,各國貨幣也都一起湧入國內,清政府不得已開始改革貨幣政策。這種新鑄造出來的貨幣模樣和外國貨幣類似,被稱為「銀元」著定位「圓」,因此此後的貨幣單位都是以「圓」來稱呼的。
後來清政府滅亡,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都用「圓」來作為貨幣的,直到新中國成立以後,許多人都已經習慣了這種用法,所以「圓」這個字才被印在了人民幣上。
後來國內規定人民幣的單位為「元」,人民幣上的單位卻沒有改變,主要還是怕人們一時間不習慣,會造成貨幣市場的紊亂。所以直到現在人民幣上的漢字都是「圓」而沒有被改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