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前幾篇圖文不同,名字和格式稍作調整。
致敬我的白月光《殺破狼》,僅做內容梳理,記錄金句妙筆。
原擬:致敬 Priest《殺破狼》閱讀筆記 金句動人 妙筆入心 之除夕與新歲
章節涵蓋
21.除夕 22.起鳶 23.猛虎 24.妖僧 25.將離 26.求佛
晉江和商志把以上章節合歸入《卷一 北雁不歸》。
廣播劇涵蓋第一季6、7集。
此篇幅裡,除夕夜裡紅頭鳶上的團年飯、烈酒祝辭、依鳶射虎讀來精彩連連、心緒難平。初一顧昀帶長庚進宮給新皇拜年,初遇瞭然妖僧、長庚聽聞義父即將離京返營卻不帶他而心生憤懣,再及至大年十六長庚首次給顧昀煮壽麵過生日,害顧昀頭一次生出離家的惆悵來。
上一篇請戳:
致敬 Priest《殺破狼》閱讀筆記 金句動人 妙筆入心 之未卜歸京路
一些話碎碎念
長庚被待劍傀儡打得落花流水,發現自己和顧昀之間的鴻溝之後,便每天利用早起時間向義父討教本領。顧昀授課,嘴上雖然天馬行空沒條沒理,渾身卻是實實在在的本事,加之多年沙場歷練,喝過的風吃過的虧,都化作他的護身鎧甲,傾囊傳給長庚,雖然這所謂的授課對他來說就是玩。所以,其實,長庚的師傅,除了初時雁回的沈先生,後來遊歷時的鐘老,還不可不忘這全大梁再找不出第二個的安定侯。
晃眼就到年關,又趕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年三十裡加班結束返家途中,顧昀沈易心裡卻都沒什麼過年的好心情,愁完朝堂愁邊疆,想到不日還得把自己逮回來的北蠻世子俘虜再給送回去,糟心。
千裡江山,錦繡河山在新皇一句話中凝成了一線,壓在了安定侯肩上。他們覺得他手握玄鐵三大營,戰無不勝、無所不能。又倚仗他,又畏懼他。
且糟得安定侯心生感慨: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我們顧家就沒有命長的,非但命不長,連兒女運也是黃鼠狼下耗子,一代不如一代,老侯爺那時候每天看見我就長籲短嘆,到了我這裡更是……後繼無人了。
這個的確是很遺憾,對不住了。本還指望有個乾兒子可以轉轉運,可好,人算不如天算,首先得要滿足我們看官的喜好。
大過年的,嘮叨打住。還是帶兒子好好過年實在些,可這兒子喜歡宅家種蘑菇,還得親自扛出門才請得動。在長庚看來,過節守歲,大家一起在家裡圍個小火爐,溫二兩酒,聊兩句閒話不好嗎?非要出門喝風看人,這算什麼志趣?----當然,長庚現在說了不算,等他當家作主的時候,自然就這麼過了,故園煮酒道臨淵,這是番外後話。
顧昀因為只穿單衣被長庚裹了披風,笑眯眯地享受了一回氣鼓鼓的孝敬,心想:「有兒子真好,等小長庚長大了,我自己也找人生一個去——要能生個姑娘就更好了。」----別發夢!
紅頭鳶上的顧昀,展露了其多面至真的性情,有血有肉,多情好色,不假不空。三杯敬酒祝辭更是令我動容的高光時刻之一。
除夕夜裡顧昀臨時說起訂紅頭鳶,這真是難為沈易有本事,當然更要謝魏王有心了。
一時間,玄鐵的冷意頃刻間侵襲了十丈軟紅塵,雅間裡曖昧難明的氣息頓時被驅散一空。顧昀眼角瞟了一眼識趣退出去的侍者們,其中一個格外賞心悅目的臨走還含情脈脈地偷看了他一眼,顧昀便衝她笑了一下,同時心裡遺憾地想,他身邊帶著三個半大孩子,這半夜三更的娛樂恐怕也就只能止步於眉來眼去了。
罷了這雅間裡的「不著調」也往魏王身上推,欺負他出場少沒話語嗎?嘿嘿,齷齪。
「諸位都是我大梁萬裡挑一的勇士,跟了我,卻既沒有榮華富貴,也沒有權勢好處,邊疆清苦,連餉銀也就那麼一點,都受委屈了,我先敬弟兄們一杯。」
「第二杯敬留在西域的弟兄們,當年我不知天高地厚地把他們帶出去,沒能把他們帶回來……」
「第三杯,」顧昀輕聲道,「敬皇天后土,願諸天神魔善待我袍澤魂靈。」
這一刻,顧昀的落寞和陌生讓長庚突然間生出一種想要立刻變得強大的渴望來,他不要永遠當孩子,他要成為可以感受小義父每種情緒的大人,與他並肩而立。
這一段裡首次提到了顧昀曾訂過的親事,這沒曾見過一面就香消玉殞的京城雙姝之一郭家大小姐,也是紅顏薄命了。不知到底該賴安定侯祖輩殺孽深重,還是該怪朝堂險惡風雲莫測。
而後安定侯戴著琉璃鏡倚著門框放出了射虎擒人的非凡兩箭,鎮住了現場混亂的人心,也鎮住了三次元的凡人如我,感覺非得貢獻一陣土撥鼠尖叫才能表達傾慕。
這兩箭,射落了「種子」,也射下了西洋教皇「樓蘭計劃」的帷幕。從此時起,大梁將在四境敵人的幾年暗中布局中,走過世路榮枯的飄搖歲月。
起鳶樓此時天上人間繁華無雙,而若干年後卻將見證敵軍圍城的悲壯。P大對盛景構建的想像力之豐富,實在令人嘆服。
回到侯府來到顧昀「世不可避」的寒酸臥房中,長庚關於顧昀大冬天也只穿單衣、眼睛是裝瞎還是真瞎的問題依然無解,等到倦人歸,卻等不來想要的答案。跨過不平凡的年夜,初一清早長庚隨顧昀進宮打秋風領壓歲錢,哦,不,是給他皇兄拜年。
兩人在殿外邂逅了護國寺大小和尚,老禿驢了痴一向惹侯爺心煩,忽視之。而小妖僧可謂給父子倆留下了深刻印象。於顧昀,證明了他是妥妥的顏控,沒事盯著個光頭看什麼看?他好看啊!咳咳;於長庚,他尚不知曉這修閉口禪的小師傅,將是領他入塵世進臨淵的引路人。(還有,顧帥,您可是記性不好?還是小和尚長大皮相變了?這小師傅說來可是助過您剿匪平叛的故友啊。日後番外再敘。)
其實李豐算個好皇帝,只是差點意思。在其位,謀其政,不必因為他不是本篇主角,行事有違所謂情義,就處處看不慣他。若是換個君王大戲,他是男一,就好理解了。插一嘴,廣播劇裡的隆安陛下,聲音熟悉吧?嚯嚯,藍二哥哥耶。
這皇城帝都,恩仇皆是隱蔽,乍一看誰和誰都是一團和睦歡喜。
這篇結尾,以三個小屁孩給侯爺籌辦的生日趴來收口吧。吃了兒子煮的壽麵,更不敢開口直言第二天就要離京的安定侯,你可知前路漫漫即將行至水窮處,是你小長庚的家書才讓你還了魂。而你再見他,已是快兩年後,身披鷹甲親赴江南。
自古溫柔鄉是英雄冢,顧昀哪次離京都是來去無牽掛,唯有這一回滿心惆悵。可能是因為每次都是「回」邊疆,只有這次是離家遠赴吧。可惜,不要說這種溫柔的惆悵,就算肝腸寸斷,也別想絆住安定侯的腳步。
廣播劇加持:
這一篇主要聽傑大的配音,顧昀在紅頭鳶上或落寞或調侃的語氣,皇宮裡看到和尚時的嫌棄,以及在新皇面前聽到長庚長大要侍奉他時的內心OS,都表達到位,加雞腿。
主要出場人物簡記:
隆安皇帝:李豐,元和帝太子,繼位後國號隆安。
祝小腳:隆安帝的近侍祝公公。
了痴:護國寺住持(這是個東瀛人,OMG)。
瞭然:了痴師弟(臨淵閣成員)。
魏王:元和帝之子。
西洋教皇使者:以與大梁通商為藉口,暗中布局牽制大梁四境
雅先生:使者助手
時間點、大事件簡記:
隆安元年除夕夜,顧昀紅頭鳶上射猛虎;正月十七,離京返回北疆及西域。
長庚14歲
這一篇梳理了「除夕與新歲」,下一篇是繼續「新友與將離」呢,還是番個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