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碳達峰過程中,一系列潛在風險必須引起警惕

2021-01-10 創投網

「目前,我國尚處於工業化後期,經濟發展仍有較高預期。在此情況下,能源需求將緩慢增長,直至2030年後才有可能趨緩、達到峰值。以化石能源為主的結構,導致二氧化碳排放仍會有增長。為實現碳達峰,要大幅降低單位GDP碳排放強度,以此抵消經濟增長帶來的新排放。換句話說,單位GDP碳強度的下降率要高於GDP的增長率。」在近日舉行的「中國電力圓桌」2020年四季度會議上,中國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何建坤表示。

一邊是經濟持續發展,一邊是控制碳排放增量,如何兼顧?與會專家普遍認為,以碳達峰為目標導向,關鍵在於推進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控制能源消費總量。但在此過程中,一系列潛在風險必須引起警惕。

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就是減碳

根據最新目標,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左右,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12億千瓦以上。「由此可使能源總需求的增量,基本依靠增加非化石能源供應來滿足,從而實現碳達峰。」何健坤稱。

在此之前,大量化石能源何去何從?何健坤表示,以長期碳中和目標為導向,必須嚴控煤電、鋼鐵、石化等高耗能產業擴張,注重以電能利用取代煤炭、天然氣等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燒利用,用智能化、電氣化推進終端消費的脫碳化。尤其要避免近期高碳基礎設施和產能擴張的技術鎖定效應,以及高碳產能提前退役帶來的擱淺成本。

在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吳吟看來,儘可能減少化石能源消費就是減碳。「為實現碳中和目標,節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節能是第一清潔低碳經濟能源,不是面向單一領域或某一地區,而是要推進系統節能、形成節能氛圍。」

以碳基能源利用為例,吳吟表示,我國煤電裝機容量10.1億千瓦,發電煤耗若能達到289克標準煤/千瓦時,可節煤4.17億噸;鋼鐵、建材、化工單位產品煤耗若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節煤4.2億噸;燃煤工業鍋爐若採用高效、低排放的煤粉爐,熱效率由65%提至90%,可節煤1.4億噸;居民和服務業燃煤爐灶採用熱效率70%的新型爐灶,可節煤2.1億噸。

「這幾項加起來的節煤量,相當於8.5億噸標準煤。按照2019年能源消費總量48.6億噸標準煤計算,在非化石能源用量不變的情況下,其比重可由原本的15.3%提高到18.6%,節能潛力巨大。」

警惕轉型帶來的安全風險

除了化石能源帶來的高碳風險,可再生能源發展也面臨值得警惕的問題。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王志軒指出,碳中和目標掀起能源電力系統轉型的新熱潮,但其中,存在大概率且影響巨大的「灰犀牛」事件,以及小概率、高風險的「黑天鵝」事件。具體而言,分別指風電、光伏等新能源發電波動性、不確定性、隨機性對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造成的影響,和由小概率自然現象引起的能源安全大風險。

「傳統電力供應安全體系,建立在以煤電、水電、氣電、核電為基礎的『源隨荷動』模式上。『源』供應的安全性穩定,決定了電力系統的整體安全性。過去10年,可再生能源發展雖快,但佔比依然不大,電力系統仍以煤電為主體,後者起到兜底保障作用。而在碳中和目標下,可再生能源將大規模、大比例進入電力系統,使得能源安全問題的性質發生新的重大變化。」王志軒表示,目前對「灰犀牛」已有高度認知,處於破解難題階段,但對「黑天鵝」的認識遠遠不夠,應對幾乎處於空白。「比如,大面積、長時間的陰雨天、靜風天,對光伏、風電為主體的電力系統將造成重大電力斷供風險。

雖是小概率事件,一旦發生破壞性很大,對經濟社會和日常生活將帶來災難性風險。」

這一觀點,得到中國能源研究會特邀副理事長韓水的贊同。「新能源在較長時間內不發電,並不是偶然事件。調研顯示,西北地區連續4天無風的情況常有發生,將來若有超過80%的新能源進入系統,對電網而言是極大考驗。今後輸送新能源還要不要發展火電?備用電源如何配置?持續4-5天甚至跨季節的儲能如何發展?」

重視風險防範成本的傳導

面對上述問題,與會專家進一步提出建議。何健坤認為,「十四五」應確立積極的節能降碳指標,力爭單位GDP能耗強度下降14%,非化石能源比重達20%左右,並將能源消費總量控制在55億噸標準煤以內。「十四五「期間,力爭實現煤炭消費達峰甚至負增長;「十五五」期間,石油消費量爭取達峰。期間天然氣消費增長產生的碳排放,必須由煤炭消費量下降所減少的碳排放來抵消。

韓水也稱,能源消費總量越大,對實現碳中和提出的要求就越高。但目前,我國單位GDP能耗仍是發達國家的2倍左右,部分行業甚至存在高用能、低貢獻的情況。「比如,工業用能佔比約為66%,對GDP的貢獻卻只有32%;交通用能佔比在9.2%,在GDP貢獻中僅佔4.3%。為有效控制能源消費總量,這些行業應該加速轉型。」

同時,「不能把所有注意力全部壓在風電、光伏身上。核能、氫能等,對於電網運行安全控制有好處的非化石能源,以及煤電機組耦合生物質發電等低碳發展方式,同樣值得關注。」韓水表示。

王志軒提出,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也是以電價為引導的能源電力轉型過程,各種風險控制成本就是能源轉型成本,最終必然傳導至終端用戶。「沒有將電能全成本傳導到終端用戶,不利於用戶認識低碳發展的艱巨性,也會間接影響碳價,以及碳市場正常運行。因此,電價政策改革要以電能商品屬性為依據逐步完善,政府要高度重視系統支撐和風險防範的成本傳導。可再生能源即便發展到比煤電更便宜的階段,是否就能構建一個百分之百的可再生能源系統,仍是一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相關焦點

  • 央行表態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銀行意味著什麼機會
    經濟觀察網 記者 胡豔明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作為新重點任務後,金融行業也開始了相關工作部署。1月6日,央行網站公布消息稱,2021年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1月4日上午以視頻形式召開。在工作會議提出的10項重點工作中,將落實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部署放在了重要的位置,位列貨幣政策、信貸政策之後的第三位。
  • 購房指南:買房警惕三大潛在風險
    二手房交易流程較複雜、需要的時間長,且伴隨著各種各樣的風險。那麼,買二手房之前,應該注意哪三大潛在的風險呢?一、產權風險產權風險是二手房交易中常見的風險,比如:1.交易對方並不是產權所有人,或者不是完全產權人。
  • 「炒」新興文化產品,年輕消費者應避免哪些潛在的消費風險?
    年輕消費者應避免哪些潛在的消費風險?獵奇心態成為消費出發點案例在盲盒愛好者王麗家,亞克力收藏架中展示著一排排的盲盒玩具。這些盲盒玩具造型各異,頭髮、服裝、配件等做工精良,有的玩具設計還體現了宮廷瑞獸、西遊等文化元素。「一開始是看到某一系列的產品中有自己喜歡的款,所以會為了買到自己喜歡的那款購買。
  • 多省份提出在全國率先實現碳達峰,上海時間表較全國提前五年
    這意味著,上海將力爭比全國時間表提前五年實現碳達峰目標。2020年9月,中國宣布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爭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首次明確提出碳中和目標,也是中國經濟低碳轉型的長期政策信號,引起國際社會廣泛關注。
  • 行業發布碳達峰與碳中和宣言 提出六項倡議和承諾
    一是推進能源結構清潔低碳化,大力發展低碳天然氣產業,實現從傳統油氣能源向潔淨綜合能源的融合發展;二是大力提高能效,加強全過程節能管理,淘汰落後產能,大幅降低資源能源消耗強度,全面提高綜合利用效率,有效控制化石能源消耗總量;三是提升高端石化產品供給水平,積極開發優質耐用可循環的綠色石化產品,開展生態產品設計,提高低碳化原料比例,減少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帶動上下遊產業鏈碳減排
  •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為何要實現、以及怎樣實現呢?請你接著看一圖讀懂碳達峰/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碳達峰是指我國承諾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後逐步降低。
  • 區教委切實防範潛在風險,築牢校園疫情防線
    萬州區教委相關負責人強調,全區各學校各單位要持續落實「外防輸入、內防反彈」的防控策略,切實防範新冠疫情傳播潛在風險,築牢校園疫情防控防線,織密疫情防控責任網,紮實做好冬春季疫情防控工作。要高度重視,時刻繃緊疫情防控這根弦。要持續關注,科學研判應對疫情防控最新勢態。
  • 壓力傳感器對於工業用氧運輸過程中的重要性
    背景氧氣在冶煉工藝、化學工業、國防工業、醫療保健領域有其重要的作用,但是氧氣生產及使用過程極易發生燃燒、爆炸。潛在的引起燃燒或爆炸的激發能源大致以下幾種方式:摩擦、壓縮熱、衝擊力、電弧、共振等。工業用氧氣管道施工中應對管道進行除鏽、擦洗、噴砂、吹洗、脫脂、酸洗等多道清洗工藝,去除管道內的油汙及雜質使其達到輸送氧氣介質的條件,並按照相關標準進行驗收,合格後方可使用。
  • 說一個潛在的風險和機會
    > 風險上,市場風險以及系統性風險都不大,主要風險在於選股上和操作上,更重要風險是潛在的風險。選股風險主要是既不能追漲也不能殺跌,最好的選股方式是首先選多頭票,同時選擇一些剛剛突破的上方距離壓力位有一定空間的票,這樣才穩健。操作風險在於止盈操作方式以及逆勢下跌的並未形成底部結構的票,要有合理的操作方法。潛在的風險咱們之前提過三次了,也就是說年底肯定會有部分資金撤離,導致市場有所回落,僅剩二十多個交易日,此時我們要提前做準備了。
  • 警惕全球疫情的尾部風險:新興市場動蕩對全球金融經濟的影響
    越來越多跡象表明,疫情擴散已到達「3.0階段」的「趕頂期」,儘管前三階段風險基本被市場吸收,但需要警惕「4.0階段」的超預期風險,防範疫情「震中」從歐美國家向南亞、拉美、中東等新興市場國家轉移過程中的「次生風險」。
  • 來稿選登 | 談基於調查特殊過程確認的落實
    來稿選登 | 談基於調查特殊過程確認的落實 2020-10-19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時刻保持警醒警覺警惕,切實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
    時刻保持警醒警覺警惕,切實築牢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防線!>在整個演練過程中,杜小剛不時與大家交流探討,點出薄弱環節、指出問題癥結、提出明確意見,要求進一步完善工作預案、提升工作標準,確保一旦發生疫情能更快速、精準、科學、有效地應對處置
  • 英國一出生13天嬰兒死於新冠、北京34個地區被列為中風險,今日疫情...
    國內疫情仍需警惕。據國務院客戶端小程序顯示,截至6月20日15時,豐臺區馬家堡街道升級為中風險地區。至此,北京已有34個街道(地區)被列為疫情中風險地區。但群眾也無需過度恐慌,北京疾控中心提醒大家,未接觸過新發地市場人員感染風險極低,不必扎堆檢測。紐約州長自誇:我們病毒控制現在好過世界上任何國家「我們完成了180度大轉變,從最差變成第一。
  • 「破解內控、合規與風險建設的智能化密碼」系列:解讀三條線防控
    為更好地指導集團企業內部控制與全面風險管理系統建設,該公眾號將相繼推出智能化全面風險管控理論與實踐一系列推文,以期為目標企業藉助信息技術全面提升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能力提供借鑑性思路。 「破解內控、合規與風險建設的智能化密碼」系列推文七: 解讀三條線防控 一、「三條線防控」的新含義 風險管理責任落實的第一道防線是:核心業務部門(Core Business);第二道防線是:支持職能部門(Supporting
  • 關於做好《石化產業規劃布局方案》貫徹落實工作的通知(發改產業...
    為做好《方案》及相關文件的貫徹落實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一、加強輿論宣傳引導近年來,國內陸續發生多起因PX等項目建設引起的群體性事件,不僅嚴重損傷了政府公信力,而且損害了石化產業聲譽,對產業發展和社會穩定造成了負面影響。
  • A股的情緒指數已處於極高區間 需引起警惕
    另一方面,港股市場的情緒相對低迷,受成交量、賣空、期權市場的隱含波動、回購、期權交易的認沽/認購比率及國家/地區風險溢價等幾個指標影響,目前港股市場的情緒指數低於其1年移動平均值1.5個標準差。華興證券重申在《三季度市場策略:關注風險,細選個股》中的看法,即:我們中期依然看好中國股票,但對三季度的市場走勢,建議抱持更為謹慎的態度;目前完全由市場情緒驅動的漲勢未必可以持久,而且任何可能影響市場情緒的因素(如不及預期的數據點或負面消息等)都可能導致市場調整。相對而言,A股的情緒指數已處於極高區間,估值水平也不便宜,有可能帶來短期的調整。
  • 三種潛在風險,可能是自卑的導火線!
    文/貝貝豆(原創文章,歡迎個人轉載分享)性格是可以決定命運的,孩子的性格和未來有著很大的關係,所以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都會對孩子的性格培養非常重視。大多數的準媽媽都認為細緻文靜才是女兒有的樣子,也都會朝著這方面培養,那女孩性格太文靜是好事嗎?其中潛在的風險,父母知道嗎?
  • 「股東認繳出資」必須防範的四大風險
    實務中,由於對認繳制的責任風險認識不清,很多人也因此跌了跟頭,經總結歸納,筆者認為,關於股東認繳出資,以下四大風險必須引起大家的注意和防範。一認繳出資需要承擔實繳風險?所以,認繳有風險,出資需謹慎,在認繳出資上,要量力而行,吃跳一跳夠得到的蘋果,如果註冊資本10萬,就能正常經營運轉,就大可不必打腫臉充胖子,去認繳注資1000萬了。二認繳出資所持股權對外轉讓需補齊實繳資本的風險?
  • 北京新增一處中風險地區
    新華社北京1月18日電(記者 蓋博銘)18日,在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劉曉峰介紹,北京市17日報告2例本地確診病例,經評估,自1月18日起,新增大興區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為中風險地區。  據介紹,2例確診病例現住大興區天宮院街道融匯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