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詩人徐志摩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再別康橋》那優美的詩歌,可是徐志摩卻是一個說著最美的情話,做最薄情事情的才子。
他一生最著名的可能就是這個《再別康橋》了,這個詩是在他無比迷戀林徽因的時候寫的深情詩作。
可是他有一封鮮為人知的書信,卻是給他的原配妻子張幼儀寫的,這封書信不是在他們七年婚姻裡寫的,而是在離婚後的四年,他給妻子寫下的,信裡是這樣描述的他的狀態,"我也悶得慌,破客棧裡困守著,還有什麼生活可言。
徐志摩為了與林徽因在一起,選擇離開張幼儀,在苦等林徽因沒有結果的情況下,又和陸小曼結婚,而且當時陸小曼還是有夫之婦,兩個人違背道德走在了一起,氣得導師梁啓超在他們的婚禮上大發雷霆,說他們的結合是不道德的,希望這是他們最後一次結婚了。
當時徐志摩給張幼儀寫信的時候,恰好是他與第二任妻子陸小曼新婚兩個月之後。本來新婚燕爾不應該快樂嗎?
可是徐志摩為何會發出這樣的感慨呢?是張幼儀當初不夠好嗎?導致徐志摩堅決的離開,當然不是的,張幼儀出身良好,而且接受過很好的教育,但是不知道徐志摩為何對她百般嫌棄。
當徐志摩給張幼儀寫這封信時,不知道他還能想起當初對她的冷漠不?徐志摩最常對張幼儀說的一句話是:"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咄咄逼人,將張幼儀說得一無是處。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之上,張幼儀因為暈眩而嘔吐,徐志摩馬上嫌棄道:"你真是個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從來沒珍惜過她,特別是當他遇到了心中的白月光——林徽因,更是視張幼儀如糞土,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張幼儀好像什麼都沒有得到,她得到的全是傷害。張幼儀在德國生下了二兒子彼得,身邊沒有一個人照顧,徐志摩一直追到了柏林,不是為了看兒子,而是追著張幼儀籤離婚協議書。
徐志摩把渣男的屬性發揮到了極致,他逼迫張幼儀離婚,他說不愛她了,甚至開始厭棄她和兒子。
本來張幼儀還想挽留,因為當時的她,已經被徐志摩否定得什麼都不是了,她覺得配不上他,他身邊的紅顏知己,個個都比自己強,她懦弱,她膽小,在沒有離開徐志摩前,她就沒有活成自己。
在離開徐志摩後,她不止一次說過,自己人生的轉折點就是在德國,去德國之前,她任何事情都害怕,做什麼都畏手畏腳;去了德國之後,她覺得自己什麼都沒有了,自然也就無所畏懼了。
離開徐志摩的張幼儀確實過得很好,沒有人打擊她了,也沒有人諷刺他了,她也看不到丈夫的冷漠了,她終於活成了自己的樣子。
離婚後,張幼儀到巴黎投靠二哥張君勱,並隨其去了德國,入裴斯塔洛齊學院攻讀幼兒教育。
張幼儀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後來在張嘉璈的支持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與此同時,八弟張禹九與徐志摩等四人在靜安寺路開了一家雲裳服裝公司,張幼儀又出任該公司總經理。
1953年,張幼儀在香港與鄰居中醫蘇紀之結婚。時過境遷的張幼儀為這一段沉重生活打了一個生動的比喻:「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來驅趕吸血的蚊子。」
徐志摩與陸小曼的婚後生活也是一地雞毛,正如胡因夢說過的一句話,「一個屋簷下生活,沒有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