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府日前印發的《推動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明確力爭三年開工幹線(包括高速公路、國省幹線、管道等)6500公裡,全力建設9大基礎網絡。9大基礎網絡如何實施?將啟動哪些重大工程?完工哪些重大項目?1月5日,重慶日報記者採訪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對《方案》進行了詳細解讀。
市交通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方案》旨在加快構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互聯互通、快捷高效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打造西部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和國際門戶樞紐。未來,重慶、成都將加快形成「高鐵雙通道、高速八車道」的複合快速通道,即成渝高鐵、成渝中線高鐵兩條高鐵通道;通過拓寬改造成渝高速、渝遂高速等高速公路,形成雙向八車道的高速通道,有力支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1 打造「四網」融合軌道網絡
分工合理、銜接順暢
推動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和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完善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體系,形成分工合理、銜接順暢的多向出渝大通道,打造軌道上的雙城經濟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個性化交通需求
高速鐵路:暢通多向出渝大通道
目標:高速鐵路在建及運營規模超過1800公裡,全力推進「米」字型高鐵網建設。
舉措:新開工成渝中線高鐵、渝西高鐵、渝萬高鐵(已於去年開工)、成達萬高鐵(已於去年開工)、渝宜高鐵、黔江至吉首高鐵聯絡線。建成鄭萬高鐵重慶段。
加快建設渝昆高鐵、渝湘高鐵中心城區至黔江段,重慶北站南站房改造、重慶東站等鐵路樞紐建設,打造一體化無縫換乘樞紐體系。積極推進蘭渝高鐵、渝貴高鐵,重慶至廣安、重慶至自貢至樂山等城際鐵路。
貨運鐵路運輸幹線:拓展完善鐵路出海、出境大通道
目標:到2022年,建成普速鐵路293公裡(含成渝鐵路改造工程重慶站至江津段),全市普速鐵路運營裡程超過2100公裡。
舉措:面向「絲綢之路經濟帶」,積極推進蘭渝高鐵前期工作,釋放蘭渝鐵路貨運能力,提升中歐班列運行水平和運營效率。
面向「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積極推進涪柳鐵路、廣忠黔鐵路、川黔鐵路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提高南向貨運能力,減輕長江航運壓力,有力助推重慶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物流和運營組織中心。
面向長江經濟帶,加快推進成渝鐵路改造工程(重慶站至江津段),積極推進沿江鐵路、達萬鐵路擴能改造等項目前期工作,暢通鐵水聯運通道,加快構建沿江綜合立體交通運輸走廊,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
市域鐵路:打造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
目標:著眼構建主城都市區「多中心、多層級、多節點」的網絡型城鎮空間,推進建設一體融合、互聯互通、環射結合的市域鐵路系統。
舉措:加快建設璧(山)銅(梁)線,建成通車江(津)跳(蹬)線,推進永川線、都市圈環線等,加快實現主城新區城市間、主城新區與中心城區間直聯直通,打造主城都市區「1小時通勤圈」。
城市軌道:提速成網計劃
目標:到2022年,中心城區城市軌道線網運營裡程力爭超過500公裡。
舉措:開建軌道交通4號線西延段、6號線重慶東站延伸段、15號線等項目。加快建設軌道交通4號線二期、5號線一期南段、5號線北延伸段等項目。全力推進TOD綜合開發,強化軌道站點與常規公交無縫銜接、與城市功能融合發展。
2 道路網絡
層次分明、覆蓋廣泛
暢通對外高速公路通道,優化城際快速路網,推動毗鄰地區互聯互通,加快完善普通公路和城市道路網絡,打通「斷頭路」和「瓶頸路」,強化城市快速路、主幹路與高速公路、普通幹線公路一體化銜接,有力服務區域協調發展
高速公路網絡:加寬加密,加快構建「三環十八射多聯線」
目標:到2022年,力爭開工建設高速公路800公裡,建成高速公路700公裡,全市高速公路通車裡程近4000公裡,省際出口通道達到27個,其中川渝間一體化通道達到16個。
舉措:開工建設成渝高速加寬、合川西環、開州至梁平、重慶至赤水、秀山至印江等項目,加快建設渝遂高速北碚至銅梁段擴能、渝湘高速巴南至彭水段擴能、雲陽江口至龍缸、彭水至酉陽等項目,建成黔江至石柱、南川至兩江新區、大足至內江等項目,全面緩解射線通道交通壓力,有效加密「一區兩群」高速公路網絡。
普通公路:完善網絡
目標:到2022年,實施國省幹線公路改造4000公裡,新改建農村公路2.2萬公裡,普通省道三級標準以上比例達到72%,具備條件的村民小組通硬化路率達到95%。
舉措:有序推進川渝省際國省幹線公路提質改造,實現毗鄰地區G210等11個普通國道出口通道達到二級標準、S105等12個普通省道出口通道達到三級標準。加快推進「一區兩群」內部幹線公路提檔升級,改造一批串聯重要樞紐、旅遊景區且交通量大的國省幹線公路,基本實現中心城鎮間由三級及以上等級公路聯通。
中心城區城市道路網絡:加速完善
目標:到2022年,新開工建設城市道路80公裡,建成110公裡,中心城區城市道路裡程達到5800公裡。
舉措:開建陶家隧道、鹿角隧道、黃桷坪長江大橋、茶惠大道、李家沱複線橋南北引道等項目。加快建設新燕尾山隧道、金鳳隧道、一縱線中心站至獅子巖段等項目。
建成白居寺長江大橋、水土嘉陵江大橋、二橫線西段、二縱線華巖至跳蹬段等項目,打通跨江穿山交通瓶頸,完善城市骨架路網。加密次支路網,打通「斷頭路」81條,完善路網結構,提升市民出行環境。
主城都市區高速公路和快速路:強化一體化銜接。
目標:強化高速公路與城市骨架快速路網一體銜接,形成快速轉換網絡。
舉措:開建兩江新區至長壽區快速通道。加快建設渝長高速複線連接道等中心城區高速公路進出城通道項目。積極推進兩江新區至涪陵區(龍頭港),中心城區至永川、合川、綦江-萬盛等支點城市快速通道項目等。
3 水運網絡
實現通江達海、聯動協同
健全以長江幹線為主通道、重要支流為骨架的航道網絡,加快長江上遊航道整治和梯級渠化,加強港口分工協作,構建結構合理、功能完善的港口群,著力打造長江上遊航運樞紐,加強成渝地區航運體系統籌分工協作,提高長江上遊航運中心服務水平
目標:到2022年,基本形成幹支聯動、暢通高效的長江上遊航道網絡,全市四級及以上航道裡程達到1400公裡;全市港口貨物吞吐能力達到2.2億噸,全面支撐長江上遊航運樞紐建設的現代化港口集群基本形成。
舉措:實施長江幹線朝天門至涪陵段航道整治工程(已開工),建成渠江重慶段、三峽庫區重要支流黛溪河等航道整治利用工程,提升支流航道互聯互通水平。
開建主城港區黃磏作業區一期、洛磧作業區一期等項目。建成忠縣港區新生作業區一期等項目。加快江津港區珞璜作業區改擴建、涪陵港區龍頭作業區二期建設等項目。謀劃布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無水港」。
加快建設嘉陵江利澤航運樞紐工程,烏江白馬、涪江雙江航電樞紐工程等項目,積極協調國家加快推動三峽水運新通道建設。
4 航空網絡
引領內陸、輻射全球
目標:到2022年,全市機場旅客吞吐量力爭達到5000萬人次/年,貨郵吞吐量達到45萬噸以上。
舉措:開建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B航站樓及第四跑道工程(已開工),建成武隆仙女山機場(已完成首飛),開建重慶新機場、潼南通用機場等項目,建成萬州五橋、黔江武陵山機場改擴建工程,與成都雙流國際機場、成都天府國際機場共同打造雙核驅動、內陸引領的國際航空門戶樞紐體系。
研究布局萬盛、城口等支線機場,加快構建以「樞紐機場為核心、支線機場為支撐」的運輸機場布局體系。積極推進開州、忠縣等一批通用機場前期工作。
5 管道網絡
形成內聯外暢油氣管網格局
目標:到2022年,全市天然氣骨幹管道力爭達到5500公裡、成品油年供應能力力爭達到1000萬噸。
舉措:天然氣管道方面,圍繞川渝天然氣千億立方米產能基地建設,推進川南-渝西天然氣管道建設,實現資源就地上載、就近消納。開建渝西天然氣管網,完善「四環二射」市域輸氣管網,加快銅鑼峽、黃草峽儲氣調峰設施建設,形成以國家管網為骨幹、儲氣庫基地為中樞、區域支線為輻射的蛛網式管網格局。
成品油管道方面,強化綦江-重慶成品油管道運營管理,加快推進中航油西南儲運基地及長壽-重慶江北國際機場航油管道項目建設,積極推動國家規劃建設沿江成品油管道,謀劃陝西入川渝成品油管道項目,以提高成品油有效管輸能力,突破成品油三峽大壩「過閘」瓶頸。
6 郵政網絡
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目標:到2022年,全面鞏固郵政「村村直通郵」,符合條件的建制村基本實現「村村通快遞」。
舉措:加快完善郵政快遞物流體系和完善郵政基礎設施網絡,基本建成普惠城鄉、聯通區域、輻射國際、高效銜接的寄遞基礎網絡。加快郵政快遞業重大項目建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建設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加快構建暢通便捷、經濟高效、便民利民的區縣、鄉鎮、村社三級寄遞物流服務體系等。
7 綜合交通網絡
打造無縫銜接多式融合的樞紐體系
目標:建設銜接高效、多式融合的綜合交通網絡。
舉措:集約通道資源,統籌鐵公水空多種交通方式協調發展,加快推動重慶東站、科學城站前期工作等一體化綜合客運樞紐建設和銜接高效的綜合貨運樞紐建設,推進鐵路專用線進重要樞紐型港區、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等。
打造物流多式聯運集散體系,開建長運集團西郊總部物流基地,加快推進重慶空港物流園(重慶市快件集散中心)、重慶交運物流基地(渝新歐物流基地)等貨運樞紐和萬州新田等樞紐港的集疏運鐵路建設,建成重慶鐵路樞紐東環線,促進多式聯運和港產城融合發展,增強周邊貨源組織能力,助推內陸國際物流樞紐建設。
8 運輸服務網絡
開行公交化列車 發展「一單制」聯運服務
目標:建設人享其行、貨優其流的運輸服務網絡。
舉措:通過開行公交化列車、加密發車班次、加大停站頻次,探索推行川渝兩地範圍內鐵路線路月票乘車機制,讓旅客共享出行便利服務。推動多層次軌道交通網絡運營管理銜接融合,推廣「一卡通」服務和二維碼「一碼暢行」,加快實現運營公交化。
加快構建便捷舒適的跨省城際客運體系,推廣農村客運片區化經營模式或開通預約響應式農村客運,加快構建川渝毗鄰地區旅遊環線、開通直達景區景點的旅遊專線、直通車等。
依託中國(重慶)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快建設「1+5+N」物流信息平臺;加快發展鐵水、公鐵聯運和「一單制」聯運服務,鼓勵川渝兩地大力發展「水水中轉」和「鐵水聯運」,常態化運行瀘州港、宜賓港等至果園港的水水中轉線路等。
9 智能交通網絡
打造車路協同示範段和試驗段
目標:建設創新驅動、智慧綠色的智能交通網絡。
舉措:建設石渝高速涪陵至豐都段車路協同示範段,建設渝合、永川至江津高速公路基於5G技術的車路協同試驗段,開展大觀、龍溪河等5G智慧服務區試點。積極推進涪江智慧航道、果園智慧港口建設。
同時,研究推動智慧高速公路建設,推動軌道交通跨線運行;推動綜合交通大數據管理服務平臺建設,打造川渝地區交通運輸數據資源中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