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就在美國媒體爆出姚明退役消息的十幾天前,我在採訪NBA(微博)中國新任CEO舒德偉時向他發問:如果姚明退役,NBA中國是否已經做好了中國市場因此受到全面衝擊甚至陷入衰退的可能?
舒先生環顧左右而言他,並不願意正面回答這個問題,不過他的一句話我相信是發自肺腑,「我希望中國能夠再有十個姚明」。
如果有可能,我真的非常想在的姚明退役從一種假設變成幾乎確定的事實之後,再問一次舒先生同樣的問題,但是,我想至今沒有接到姚明的退役聲明的NBA中國恐怕更加沒有心情回應了吧。
近兩個賽季,姚明缺戰而導致的收視率暴跌、關注度下滑、球迷流失,NBA相信已經領教過了,而從小看瓊瑤阿姨作品長大的我們也應該很清楚,同樣是消失,「那人只是去了遠方,縱是千年萬載我也要等他回來」和「今生今世,永不再見」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狀況。
NBA要面對的,是他們十年好局的一夜崩塌,中國人對NBA的關注度將退回至姚明進入甚至是有希望進入到NBA之前,那大概是2000年前後,那大概意味著是一個千萬規模的球迷群體——毫無疑問,這個連微博用戶十分之一都不到的盤子是裝不下NBA的野心的,15座NBA級別的球館,自主職業聯賽,5000萬人民幣「保證金」,離開了姚明,這些曾經美麗的夢想現在聽上去是那麼的搞笑。
NBA何嘗不知道「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風險,他們在不斷地嘗試,希望能夠讓沒有中國北京的科比、詹姆斯、霍華德們能夠成為和姚明一樣的中國公眾偶像,但是「有姚則火,無姚則冷」的中國賽證明,這又是一個「美麗的夢想」。
冷酷的現實擺在NBA眼前:如果想要重新找回「姚時代」的輝煌,只有下一個姚明能夠做到。
但是,篩遍中國籃球界,純籃球意義上的「下一個姚明」無跡可尋。姚明當年離開CBA時場均32.4分、19個籃板、4.8次封蓋,如今,即使把這個數據打一個對摺,中國的年輕內線又有哪一個能夠達到?
可NBA太需要「下一個姚明」了,這已經不是一個「純籃球」的需求,所以也別以為NBA會坐在那傻等。
有很多可以變通的方法:易建聯這根獨苗一定要保護好,他一定會去一個曝光率很高的球隊,一定會得到一份合同,一定會得到很多機會,一定不會遇到一個不讓他上場的教練,一定會遇到一個願意給他傳球的後衛;會有更多有潛力的中國球員被NBA選中,他們也許只是二輪新秀,也許會是輪換陣容邊緣球員,但是他們能夠在電視上出現,能夠被中國球迷看到,就算質量不行,可以用量補;一定會有更多的美國籃球界人士以各種身份介入中國籃球,他們或者將目光投向更基層的璞玉,或者通過教練員、經理人培訓的方式增加天才的出產率……
總而言之,被冠以「下一個姚明」的一個人或者一群人的誕生,並不會太遙遠。但是,我們應該非常清醒地看到,這只是一場NBA用來自救的概念炒作行為,第一個姚明是中國籃球界百年不遇的天才,第二個,第三個,恐怕和「財」的關係比「才」更多。也許就在不遠的將來,當一波波「中國風暴」從NBA刮來時,千萬別因此產生了「中國籃球已經發達到可以『量產姚明』」這樣的錯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