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上方藍字「 魁北克蒙特婁...」關注我們
回復前面的「數字」查看更多信息1- 移民故事 2- 籤證入籍 3- 購物秘籍
4- 移民留學 5- 安家置業 6- 出租求租
7- 吃在蒙城 0- 投稿&聯繫我們
26歲的薩拉是眾多被魁北克家庭收養的中國女孩之一。她有一個很長的名字:Sarah Niya Lavoie-Richard。這裡面除了她的養父母雙方的姓氏以外,還有他們二十多年前把她從武漢抱回來的時候執意在證件上加上的她的中文名字,尼雅。
2006年,薩拉和媽媽在中國旅遊時的合影。
她離開中國時還不滿一歲,自然不會說中文。命運讓法語變成了她的母語。她在魁北克城生活到22歲,四年前來到蒙特婁市,目前在一家公司裡從事電腦工作。
剛剛和養父母相遇的薩拉。那時她叫向尼雅。
在CBC和Radio-Canada為紀念加拿大建國150周年聯合推出的《講出你的故事—加拿大2017》專題報導中,薩拉的故事也在其中。不過「故事」這個詞用在這裡有點名不副實。因為她在三言兩語說完自己姓甚名誰以後,剩下的篇幅都用來講她的小夥伴了。她們是一群像她一樣被魁北克家庭收養的中國女孩。
群裡的「中國姐妹」。
2013年,薩拉在Facebook上建了一個群,給它起了個好聽的名字:「杏仁眼,魁北克心」(Yeux en amandes, Coeur québécois)。剛開始群裡只有十三個成員,現在已經有280人了。姑娘們在群裡認識新朋友,互通信息,交流各自的經歷。薩拉現在最好的朋友就是在群裡認識的。
薩拉最好的朋友Delphine是在群裡認識的
薩拉屬於最早一批被魁北克家庭收養的中國孩子。魁北克城的亞裔人口也不多。但是薩拉並沒有覺得自己有什麼不同,也沒有經歷過身份認同危機。她是家中獨女,父母的掌上明珠,此外還有一個由祖父母和眾多表兄弟姐妹組成的大家族。和許多擁有幸福童年的人一樣,她覺得自己的成長經歷和周圍的人差不多。
2006年,她隨父母去了一次中國,參觀了她當年住過的孤兒院,還去了北京、上海等城市觀光。不過,雖然薩拉對中國文化有興趣,也希望有一天能學會中文,但是她並沒有尋找親生父母的打算。她乾脆地說,她現在的父母才是真正的父母。
薩拉決定離開父母搬到蒙特婁來,一個重要原因是在這裡找到了愛情。
在那篇自述短文的最後,薩拉說,她要代表群裡所有的姐妹感謝收養她們的家庭。能夠生活在魁北克和加拿大是她們的幸運。
(來源:加廣中文www.rcinet.ca、微信ID:radio-can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