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舉行的「六合彩40周年金多寶」攪珠,過去十數天一直備受全城矚目,馬會提前一周,即於上月23日已開始發售彩票。連日來全港各區投注站均出現長長人龍購買彩票,部分人龍長至排到出街外「打蛇餅」,昨日仍有不少市民湧往投注站趕搭「末班車」購票。
是次多寶金額為7,500萬元,馬會於攪珠前預料,如頭獎10元一注獨中,派彩可高達1億元。豈料市民的「熱情」遠超馬會估計,最終竟錄得破紀錄的4.46億元投注額,較2014年9月13日一期攪珠的3.48億元舊紀錄多出差不多足足1億元!因此,昨日一期攪珠的最終頭獎基金高達1.36億元,最終頭獎被5注瓜分,每注僅派2,721.8萬元。
每次六合彩結果總是有人歡喜有人失望,但頭獎者是否可在人生中「笑到最後」卻未可逆料。曾有媒體報道指出,70%中獎者很大機會於5年內會花光所有獎金。更有網民分享說,有客人曾中一次頭獎獲彩金逾千萬元,本身亦是做生意,但中獎後「衰貪心」用獎金玩股票,「連盤生意都輸埋」。外國有不少例子,中獎者因為一夜暴富,性情大變胡亂花費,最終落得悲慘下場。
天降橫財,港人通常收得「密密實實」,不讓外界知道。不過,2011年的六合彩頭獎得主阿星SINGHJAGPAL,不僅大方公開自己得獎,更加善用這筆橫財,投資有道,成為餐廳老闆。印度裔港人阿星原是跟車工人,他於2011年5月,在北角馬寶道投注站下注40元,卻「刀仔鋸大樹」,成功捧走逾4,400萬元彩金。
他在事後不僅在全城見證下前往馬會總部領取彩金,更加曝光接受訪問,成為傳奇的「幸運星」。不過,他中獎後亦一度傳出遭逢橫禍,在外地遇上重大事故,但實情他不僅生活穩定,更沒有安於現狀,例如豪擲1,500萬元在東湧購入3個單位出租,更擬投資印度菜餐廳。
另外,更有幸運兒中獎卻不自知,白白浪費發達良機。根據馬會歷年資料,2007/08年度有高達1.02億元六合彩獎金無人認領,為近8年最多,而2011/12年度亦有9,100萬元六合彩獎金無人認領。由於六合彩獎劵有效日期為60日,其後彩票宣告無效,中獎者亦無權上訴,有關獎金會撥入金多寶彩池,成為「超級六合彩」;而賽馬的無人認領獎金,則會撥入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1億元六合彩在多個網上討論區引爆熱烈討論,不少人選擇買樓放租,盡顯港人生意頭腦,更有網民開帖實況報道攪珠結果。也有網民張貼投注12萬元,卻只中1個半字的彩票,讓人啼笑皆非。
攪珠尚未開始,不少網民已經幻想如何使用這筆「橫財」,當中不少與住屋問題、生活及工作壓力有關,「買三層樓兩層收租一層自住,瘋狂去旅行」、「收購公司再炒曬班冗員」,也有網民希望享受生活,「買架法拉利做uber司機」。
不過,在眾多物質追求之中,也有人決定「返璞歸真」,想過一般人的生活,「去小國住,間中返香港探親」、「唔使為錢做嘢,幫嚇人」。亦有網民借機調侃,「中咗一億即刻扔俾雲加(英超球會阿仙奴教練)增兵」。
不過,隨著六合彩中獎號碼一個一個被攪出,網民渴望中獎的心情如坐「過山車」般經歷高山低谷,當所有中獎號碼全部攪出後,不少網民大感失望,有人笑言「各位揸住張廢紙有咩感受?」社交媒體facebook上更流傳兩張彩票,其中一張投注12萬元,卻只中1個號碼加1個特別號碼。
有網民隨即回應,貼上另一張投注2.5萬元,中5個號碼加1個特別號碼的彩票,揚言「識買兩皮半已經搞掂」,更有網民即場計算該彩票實質中獎注數及獎金,語帶酸溜溜地表示「好葡萄」(妒忌)。
六合彩除了為不少港人帶來希望外,其獎券收益更成為政府及獎券基金的重要收入來源,造福社會不同階層。現時六合彩獎券銷售收入除會撥作派彩外,其餘大部分收益,即銷售收入的40%會透過獎券博彩稅及獎券基金回饋社會。過去40年,六合彩獎券回饋社會的總額累計合共逾570億元。
六合彩獎券收益一直是獎券基金主要收入來源。獎券基金由社署署長負責管理,主要用作資助福利計劃的非經常開支及補助有期限的試驗計劃,涵蓋安老、康復、家庭及兒童福利、青少年及社會福利支援服務等多個重要範疇。單是2010/11年度至2014/15年度期間,獎券基金共有3,203項撥款,涉及金額達64.3億元。
獎券基金近年資助的項目,包括將屯門小欖醫院舊址與觀塘啟能庇護工場及宿舍舊址,重新發展作綜合康復服務大樓;設立「社會福利發展基金」;推行「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及「到校學前康復服務試驗計劃」等。
根據最新財政估算,獎券基金於2015/16年度的期末結餘約為219億元,包括特區政府於2014年注資100億元以推行「私人土地作福利用途特別計劃」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 聶曉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