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用的報告小程序
寫文章、做研究、查資料【必備】
微信掃一掃,我知道了(圖片系原作者拍攝)
本文來源微信公眾號:輝哥奇譚 | huigeshow,作者:張輝,車和家組織發展部負責人
昨天晚上飛機回北京,我和鄰座的同事談到讀書問題,她說正在看《原則》一書,打算把花些時間這本書看完。我問她:你怎樣讀書?她說:從頭看到尾。我說:也許有更好的方法,於是我講了自己是如何讀《原則》這種大部頭書的。今天也和大家聊一下。
我的讀書方法中,最重要的經驗是一定要「以我為主」,而不是「以書為主」,這其實也是「掌握主動權」在讀書中的體現。具體怎麼做呢?以《原則》一書為例,我會先仔細審閱書籍目錄,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那一個章節,直接跳到此章節閱讀。如果為了理解這個章節,需要參考前面一章或者後面一章,那我就接著讀相關的下一章,直到對我自己的感興趣的東西有一個快速而相對完整的了解為止。
之後再次回到目錄,再找一個自己比較感興趣的章節,也是按照上述的方法直接跳過去閱讀。以此類推,直到這本書所有我感興趣的章節讀完。一般而言,特別好的書有大約50%能引起我的閱讀興趣。而一本普通的書籍,可能只有20% - 30% 能讓我有興趣。對此類書,我也會毫不猶豫的直接去看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而先忽略其他我暫時不感興趣的話題。
我在以前的有關讀書方法的文章中提出過這個方法,有朋友在看到這個方法後,迅速的把大部頭的《原則》一書中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看完,內心成就感爆棚。今天藉機再次把這個方法單獨提出來,希望能引起大家重視。
這樣閱讀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你能迅速把此書與你最相關的部分閱讀完,而不是像很多書籍一樣,買來之後再也沒有機會閱讀過,放在角落裡落灰。同時,這也是「速讀」的基礎技巧。
為什麼這樣的讀書方法是可行的?原因很簡單,單純的讀書是沒有用的,必須把書上寫的內容變成自己理解的內容才可以。按照認知的理論,人只會對自己最關心,最有興趣或者最有切膚之痛的內容有更加深刻的認知。第一時間去看書中這部分內容,可以幫助你在很短時間內快速獲得與你自身相關的大部分內容。比如你被焦慮症困擾,那麼你在讀心理學方面的書籍時,會對有關焦慮症,神經官能症內容比其他人理解的要深刻很多。而你此時正好也非常需要書中內容去解你內心疑惑。不去直接看與你密切相關的內容,反而選擇從第一頁讀起才是真的有問題。
我幾乎用這種方法看了除小說之外的所有書籍,很少有一本書是從頭一頁一頁翻到尾。甚至是《窮查理寶典》這樣的經典製作,我也是先從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直接切入,後來以「亂序」的方式讀完了全書。
這種方法適用於除小說之外的幾乎所有文體。小說本身因為時間線的特殊性,亂序閱讀很難實現。也是因此,在我閱讀的所有類型的書籍中,小說是速度最慢的一種。當然,我也會嘗試用「亂序」的方式去讀小說,說不定會有新的體會,到時候與大家分享。
我為什麼經常會談起閱讀問題?因為閱讀是我們獲取知識,讓自己出類拔萃的最佳手段之一。如果我們在閱讀習慣上能不斷的「迭代」,持續更新自己的「閱讀作業系統」,則我們會大大提高自己吸收和運用新知識的能力。
下次有機會時,我和大家分享一下「閉環閱讀」的方法。這種方法已經超越了「閱讀」本身,它代表著更高級的知識運轉方式。據我觀察,這個世界上只有極少的人能熟練運用「閉環閱讀」方法。
好,祝大家周末能讀到好書。
本文來源輝哥奇譚,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前瞻網的立場。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