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元一條短評,電影口碑買賣水有多深?| 調查

2020-11-23 1905電影網


1905電影網專稿 觀影前先看網絡評分,已經成為了當下觀眾的一種習慣。


口碑也逐漸成為一部電影票房「壽命」的關鍵。


就連陳可辛導演在澳門國際影展的發布會上,都不禁對著國際媒體們感嘆,「現在中國電影的票房越來越依賴一些平臺上的口碑。以前可能是首周高票房,然後第二周,第三周逐漸放緩。現在很多『黑馬』是首周表現平淡,反而後期增漲快速。」 


陳可辛在澳門國際影展上談到口碑對電影票房的重要性

 

在這樣的背景下,口碑營銷自然成為了電影營銷的重要一環。

 

如今,「買評分」已是當下電影評論語境下的一種常見現象。


我們曾不止一次做過相關調查。針對現有的各大評分平臺,各方從業者普遍反映,「豆瓣最不好刷,容易被過濾掉,貓眼最好刷。」


除了評分網站的短評,片方們還會刷新浪微博的大V推薦度和貓眼的「想看指數」,以及上映前「購買」知名影評人的正面反饋,讓他們發在各個平臺上發布。

 

關於豆瓣「最不好刷」的原因,豆瓣CEO阿北曾在文章《豆瓣電影評分八問》裡有過解答,稱豆瓣有反刷分機制,聲稱「能刷分的基本是在騙人。」

 


然而,他並沒有在文章中指出,如果當一位資深用戶被「買分」之後,系統將如何作出辨別。這一細節也成為了整個機制的漏洞之一。


「上映前半個月,片方找了一波的大V看片。當時要求他們打分都要5星,不然就別打分。」參與了今年某部熱片宣傳的小D告訴我們,「其實就是希望這部片子上映前,評分能高一些。」


果然,這部電影在豆瓣開分之後,問鼎了當月最高。而那些提前看完影片,並「收了紅包」的影評人們,成為了影片上映後多支物料中的宣傳點。

 

我們指著物料中的某位豆瓣粉絲近4萬的影評人問到,「他的短評價格是多少呢?」

 

「2400元,算是性價比較高的價格。」

 

報價1萬?5千?

主要看粉絲和渠道


大V的短評到底多少錢一條呢?

 

「我們投過最貴的好像是3000元多一點。」從事新媒體營銷的YY告訴我們,「我們一般不會投那麼貴的,因為沒有意義。」在宣傳人員眼裡,這群大V多是這個平臺的頭部用戶,加上他們有一定的關注,整體在豆瓣短評區能靠前一點。



「大部分豆瓣影評人會挑片子,因為怕說多了翻車被人掛。」之前《上海堡壘》上映期間,豆瓣小組就曾專門有過一個帖子,將所有打高分的大號曬了出來。


豆瓣小組相關帖子截圖


YY表示:「有的人儘可能把那(豆瓣)當作淨土,不接這類短評廣告;有的人會挑片子,那種一看就是爛片的,就不會接。但是那種看完模糊不定的片子,也願意收錢打4星。」在「挑剔的」豆瓣評分下,4星對於不少片方而言,已是不錯的成績。

 

不過,曾為一部好萊塢電影做過豆瓣口碑的C則有不同的看法,「有時候其實是價格太低了,『高冷』不接廣告的人其實屈指可數。當時和一個人談價格的時候,他直接開價5000元,真的是想錢想瘋了。


當我們質疑該影評人是不是故意開高價「勸退」時,C否認了這種可能,並向我們解釋:「你可以去看他的觀影記錄,但凡是標記時間和上映日期同步,並賦予一定短評內容的,都是廣告。」

 

我們隨後翻閱了該影評人的豆瓣,發現近2個月裡,除了少數院線片有如C所說的情況以外,其他電影的標記僅有簡單的一個評分。


有時候,不止是電影片方希望能短評和評分更好看,藝人宣傳同樣希望自己的藝人能被人在短評中「特別提及」。

 

從事藝人營銷工作長達6年的汪老師告訴我們,他近年遇到過短評最高的價格是1萬元。「對方在豆瓣電影圈子裡還挺有人氣的,粉絲數量算得上是頭部。當時我們在做一位藝人的宣傳,希望他能在短評裡提一下藝人的演技,結果一看報價,還是算了吧。」

 

與多位參與深度營銷的人溝通之後,我們發現相比豆瓣短評的價格,新浪微博的價格會便宜得多。



「微博主要會影響大V推薦度,那個不會上映後被其他用戶影響。」 YY告訴我們,「而且有的影評人不願意在豆瓣發,但願意發微博。」

 

「我們找KOL(Key Opinion Leader,意見領袖)的時候,短評打分很少會打包多個渠道,通常打包他們公眾號、今日頭條這種渠道比較多,今年開始會比較多涉及觀影團,不過這些又是另一套邏輯。」

 

某位KOL就曾向我們自曝,他堅決不在豆瓣發這類推廣,但可以選擇在微博發布,「我粉絲不多,價格差不多1200左右。」他還告訴我們,這些在微博上有涉及推廣的影片,他在豆瓣上通常不會給評分和短評。「如果被人發現的話,就太過明顯了。」


「燈塔」公開「賣」評分?

只是用錯工具

 

「我們現在一般都是在『燈塔』上直接下單。」

 「沒辦法,我們和『燈塔』籤了年框,每年要有一定的消費。」

 「現在越來越多的電影公司要求直接在『燈塔』下單。」


在和所有人的溝通中,他們都提到了一款APP——「燈塔專業版」。


在這款主打票房播報的軟體中,有一個「大V寶」的按鈕,上面寫著,「擁有海量優質自媒體資源,可覆蓋微博、微信、頭條、抖音、小紅書等各大平臺KOL,平臺式操作一鍵下單,通過類型精準區分,實現超高性價比。」該平臺需要營銷公司註冊帳號才能登陸,普通用戶並不能直接看到更多內容。

 


「去年燈塔的工作人員拜訪了每個營銷公司,向大家推薦這個平臺。在我們看來,它更像是一個中介,可以這裡找到相應的KOL去做短評、長評,甚至是觀影團。當然,他們可以拒絕這個推廣。」

 

YY向我們形容起這個軟體,「我之前用公司帳號登陸操作過,它整體的界面和淘寶很像,可以直接搜索或者選擇類別,比如影視娛樂、搞笑段子手之類的。我們也能看到他們的粉絲數、平均閱讀量、互動量和價格。」


小電君也第一時間聯繫到了「燈塔」的相關工作人員,他直接回應道:「我們沒有大V庫,我們接入的是微博認證的及微信有商業價值的號。不僅僅是影評人,只要微博認證有商業化性質的博主,都可以在這裡進行推廣。」


燈塔相關工作人員回應「燈塔」接入標準


很顯然,「燈塔」在官方定位上是推薦各個平臺上,具有商業性質的博主。但是YY和我們透露,「如果不是在『燈塔』裡下單,這些投放但凡加了電影片名,就很容易在微博上被檢測是廣告,進而直接被官方屏蔽。」


「燈塔」工作人員也進一步和我們解釋,「入駐微博的KOL必須走『微任務』,否則會被官方限流。這是微博官方早幾年前就有的規定,而『燈塔』只是一個合作平臺,這些規定也不是我們設定的。」


小D同樣告訴我們,「這個東西剛起來的時候,我身邊有的KOL是拒絕的。平臺也要賺錢,所以他們會壓KOL的價格。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片方強制要求用這個軟體,好像有的人就妥協了。」


「阿里的片子肯定要求用燈塔,還有一些電影公司的股東就是阿里,也會要求用。對於電影出品方而言,用燈塔下單,價格更公開透明,而且也能開發票,會更方便。以前直接聯繫影評人或者博主的話,都要自己想辦法開發票報稅。」



如果說,「燈塔」自我定位是電影宣傳營銷推廣的助手,那麼從營銷方的角度來看,直接「下單購買」評分和短評就成了最快速的推廣方式,但很顯然,這種方式已經曲解了產品最初的用意。


評論環境待優化


「現在觀眾挺信任電影開分和後續口碑。」

 

對於如今的電影營銷而言,口碑營銷的費用已經越來越高。每一位和我們交談過的工作人員都感嘆,「口碑適當還是要做,但如今很多影評人和KOL的價格太高了。」


「如果說是長評或者觀影團這些模式,因為涉及相應的稿費和人工費,價格相對會高的話,我們都能理解。但是短評體量並不大,現在的報價都已經沒邊了。」小D說。

 

不少人也表示,還是有很多大V「挺良心的,他們真的很喜歡這部電影,會象徵性收個稿費,然後電影上映時也會幫我們宣傳。」


面對這樣的情況,受訪者普遍認為暫時沒有更好的解決方式,即便他們深知這群人並不能絕對帶動票房,但可以確定的是,他們能為電影帶來一定的熱度,以及相應的口碑導向。

 

如今是「酒香還怕巷子深」的時代,我們始終無法忽略電影的商品屬性,如果不進行適當的營銷,可能很難有亮眼的票房成績。「這波影評人大多是早期就在一些論壇、豆瓣寫評論,還是有一定的公信力,這些評論某層面也會影響影院經理排片」小D也表明了他們的無奈。

 

在調查中發現,很多觀眾是清楚某些分數和評論含有「水分」的,所以經常出現有電影開分較高,但可能不到半天就會掉分的情況。這種模式下,傷害的不僅是電影本身,還有這群影評人和KOL的公信力。對於電影營銷方而言,或許應該尋找更好更恰當的營銷模式,而對於大V而言,也應該運用好自己的評論及大眾的信任,真正營造一個健康的評論環境。

相關焦點

  • 弒母案背後的身份證買賣產業鏈:五百元可「私人定製」
    據接近警方內部人士透露,逃亡期間他通過網絡購買30多張身份證,一直在國內活動。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吳謝宇能夠購買多張身份證的背後,一條長期盤踞在各類證件之上的黑色產業鏈浮出水面。  在調查中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僅僅需要500元,客戶不到一星期便可以拿道「私人定製」的身份證。除定製外,在暗網某個擔保市場中,新京報記者發現大量與個人證件買賣相關的信息。
  • 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國產電影摘「魔咒」
    《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  國產主旋律電影摘「魔咒」  近日,《2017中國電影年度調查報告》出爐。據報告總結顯示,2017全年,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總票房高達559.11億。國產片、進口片累計起來,共有92部影片達過億票房。
  • 辛巴公司被立案調查 燕窩行業水有多深
    本文轉自【北京商報】;「辛巴燕窩造假事件」又有新進展。12月8日,有消息稱,廣州市白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已對辛巴公司立案調查。從信誓旦旦地發布律師聲明,稱其所售燕窩為合格正品,到提出「退一賠三」的解決方案,「辛巴燕窩造假事件」歷經多次反轉。
  • 大量明星核酸檢測人臉照片被買賣?2元能買70張,警方已介入調查
    話題衝上微博熱搜引起網民關注「1元購買健康寶查詢方式」「2元70多位藝人健康寶照片」「1元1000多位藝人身份證號」…… 據報導,近日,明星「代拍」行業裡,出現了一項新型的「健康寶照片」買賣交易。
  • 90後大呼春節被掏空:一年攢5000元 過年花了7000多
    工作一年半攢下5000元春節借錢支出7000多元兩年前從湖北武漢某高校畢業後,璐璐成了「深漂」一族。今年春節回家,工作不久的她又「破產」了。?除去平日和同事、室友的聚餐費,公交、電話費,工作一年半,璐璐攢下了5000元,「我也不知道錢是怎麼花的」。雖然攢下的錢不多,今年回湖北黃石老家,璐璐一點沒含糊:給家人準備了4500元紅包。
  • 南京"手機吉祥號碼"買賣調查
    記者調查,「吉祥」手機號碼買賣在南京非常火爆。   五花八門的號碼   這個7月底剛剛開的俱樂部,人氣很旺,每天,上來發帖買號賣號的網友進進出出,好不熱鬧。記者仔細看了上面出售的號碼,可謂五花八門,名堂眾多。
  • 出生證買賣黑幕揭秘:7500元「交給醫院包上戶口」
    (受訪者供圖)  讓寶貝回家·出生證調查  記者奔赴廣東惠東、河南安陽、河北邢臺、上海等地調查出生證買賣黑幕  「現在買回小孩兒,上戶口太容易了。如果上不了戶口,就沒有人會買了。」微博打拐成名的志願者仔仔告訴新快報記者,他寫了一封近4000字的《致全國人大、全國政協的建議》,詳細列舉了戶籍管理的現狀、問題及建議,希望相關部門關注並對戶籍管理工作進行整改。
  • 中國14億人,月收入超5000元的有多少?幾組數據「透露」答案
    但是,稅務部門的個稅調查報告卻讓人大跌眼鏡,當個稅標準達到3500元時,有45%的人符合納稅標準,而當個稅標準上調至5000元時,只有20%的人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至於收入超過萬元以上,佔比大約在百分之十幾左右。根據騰訊發布的《2019國人工資報告》顯示,在深圳還有3.3%的人口每個月工資在2000元以下。
  • 現金貸數據江湖:1.5元就能買到一條借款人信息
    在新京報記者的調查中,各大網貸平臺的貸款數據以每條0.1元至1.5元不等的價格直接出售給需要購買數據的人們。此外,一些專門交易數據的網上平臺也開始出現。  爭議出現在現金貸APP的「獲取通訊錄權限」,許多現金貸平臺的合同條款中,都有一條內容為「授權第三方機構獲取客戶信息」的條款,有聲音認為,這給網貸用戶信息洩露乃至信息倒賣留下了口子。
  • 人大教授炒股賺5000萬「失蹤」 涉內幕交易被查
    新聞回顧:ST鹽湖復牌暴漲529% 人大教授狂賺3000萬       從5元到30元 人大教授演繹ST股「淘金課」  人大教授炒股賺5000萬後「失蹤」  業內人士:有關監管部門已著手調查而據消息靈通人士透露,目前有關監管部門已著手介入調查,因此有人推測任淮秀夫婦的「失蹤」極有可能與「鹽湖門」有關。  「股神教授」已一周沒去上課  「聽說任教授和他老婆炒股賺了5000多萬元,而且他老婆還是原建設部的一位副司長。」昨日,記者來到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在任教授辦公室、明德主樓709房間門前的走廊裡,幾名學生小聲議論。
  • 5個月發展會員40多萬人 警方揭穿五行金幣買賣假象
    截至目前,先後有10名犯罪嫌疑人被判處有期徒刑,並處罰金。此案主犯宋密秋被判處有期徒刑十二年,並處罰金一千萬零五千元。  湖南省公安廳今天召開新聞發布會,通報了部督「五行幣」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案偵破詳情。
  • 論文買賣生意「風生水起」:有人花10萬買兩篇
    近期,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和單位對學術論文造假、違規使用科研項目資金等案件進行了調查。9月16日,其通報了已完成調查處理的9起違規案件,其中7起涉及論文買賣。買家來自中國醫科大學腫瘤醫院、青島大學附屬醫院、福建醫科大學附屬漳州市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蘇州醫院、山東大學和南京理工大學等。
  • 賭場圍獵賭客:0.3元一條買信息,引誘賭徒再入場
    賭場圍獵賭客:0.3元一條買信息,引誘賭徒再入場電話轟炸,充錢,引誘賭徒再入場;黑產買賭客信息「二次開發」;公安機關堅決打擊網絡賭博和信息買賣有黑產人士向新京報記者透露,這是賭博平臺為了提高賭客黏性的慣用手法。黑產從業者還會購買一些其他博彩網站的數據進行「二次開發」。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博彩數據的買賣已有公司團隊化運營。通過東南亞某博彩行業交流群,記者與石家莊一家公司業務員取得聯繫,其以每條0.3元的價格出售賭客信息,包含姓名、手機號、IP等。其稱,數據系通過滲透技術從賭博網站後臺直接提取。
  • 手機號有兇兆?大媽花5000多買「改運卡」
    最近,鹽城一大媽聽網上的「國學公司」測算,說她的手機號不吉利,於是花了5000多元買了「改運卡」,之後她想來想去覺得不對勁,於是報了警。現代快報記者了解到,通過該條線索,鹽城警方遠赴深圳調查,端掉了披著「國學公司」外衣的詐騙窩點,押回47名犯罪嫌疑人。
  • 50元紙幣若是這樣的,2張能值5000元,找找你手裡有沒有?
    50元紙幣若是這樣的,2張能值5000元,找找你手裡有沒有?眾所周知,第四套人民幣中的50元紙幣,自從前年退市以後,就受到收藏愛好者的追捧,從而導致它的收藏價值不斷的走高。那麼,它的收藏價值到底怎麼樣?有人說圖中這樣的,如今2張能值5000元,真的嗎?一起來看看。
  • 2016上半年豆瓣電影【口碑榜】Top50
    這是一部安靜的電影,卻讓人看得心酸的電影。我想回家,最後又有多少人能回家。我們都沒有錯,錯的是時代和戰爭。 via 彧子李3 大空頭 8.3分動作及特效場景都不虛浮,有實在感。已經是最棒的遊戲改編電影了,鄧肯開了個好頭! via CyberKnight電子騎士 9 樹大招風 8分
  • 探訪動物檢疫合格證明黑市交易 150元即可購買
    這種由公權機構出具的證書為何能在黑市私下買賣呢? 經過長達7天的暗訪調查,記者發現:只要150元,就能從黑市上買到一張動物檢疫合格證明,並送貨上門。賣證者還表示:「大批量辦的話,價格還更優惠。」  業內人士自曝檢疫證買賣潛規則  動物檢疫合格證明可以從黑市上購買,價格奇高,而且不用真的帶動物去檢疫,給錢就行。
  • 出生證明利益鏈調查:10萬天價買證洗白孩子
    上官正義說,國內存在著一個龐大的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一些正規醫療機構,通過「黑市上的中介」,高價將這些出生證明賣給需要的買家,讓一些「來歷不明」的孩子上了戶口。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目前這個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涉及多個省區,證件多從湖南、貴州、雲南、河南等地的醫療機構流出,落腳於福建省平潭縣、莆田市等地。
  • 出生醫學證明利益鏈調查:一些來歷不明孩子上了戶口
    上官正義說,國內存在著一個龐大的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一些正規醫療機構,通過「黑市上的中介」,高價將這些出生證明賣給需要的買家,讓一些「來歷不明」的孩子上了戶口。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目前這個買賣出生證黑色網絡涉及多個省區,證件多從湖南、貴州、雲南、河南等地的醫療機構流出,落腳於福建省平潭縣、莆田市等地。
  • 15元一條的小蜈蚣成了縉雲一村民的賺錢法寶
    這種多足的陸生節肢動物曾是金庸筆下陰森恐怖的「五毒」之一,可在胡順葉的手中卻搖身一變成了致富的寶貝。僅去年一年,胡順葉夫妻倆通過養殖蜈蚣,就成功賺到了近20萬元。  在一條通往東渡鎮兆岸村深處的公路旁,一些用明黃色塑料板圍起來的農田顯得與眾不同:光禿禿的土地上沒有農作物,只規律地鋪著一塊塊遮陽板。一塊立在田間的招牌道出了其中的門道:這裡就是傳說中的蜈蚣養殖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