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截止2018年7月,中國共擁有487家電動汽車製造商。大家看到這個數據是不是很驚訝?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國內的新能源造車新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但這場春雨並不會持續太久,就現在種種跡象表明,新能源汽車的淘汰賽已經打響。
新能源補貼取消在即
相信大家都知道,讓新能源造車新軍如雨後春筍般出現的這股「春雨」就是政府的新能源補貼。你要知道,在新能源補貼政策出臺之初,當時的補貼力度那叫一個給力啊,一臺新能源汽車綜合下來,廠家能在國家那裡拿到5-6萬元的補貼。在這麼大的補貼下,同時也產生了許多惦記著政府補貼的廠家。
截止至2019年4月,全球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已經突破了500萬輛,在這其中,中國就佔了大半部分,據相關統計,在2018年全世界200萬輛中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中,中國就佔了62.5%,為125萬輛。在龐大的銷量背後,政府在新能源補貼上的支出也隨之增加,對車企與購車消費者的累計補貼金額已經超過了千億元人民幣。
新能源補貼的取消是必然的,任何一個產業如果要長期可持續的發展,補貼起到的只是促進作用,不會長期存在。大陸集團混合動力電動車事業部亞太區總經理曹彥飛認為:「補貼退坡其實是在促進技術進步,但會存在陣痛,影響一些補貼退坡涉及的車型或者車企。」
外企爭奪中國市場
5月28日,蔚來汽車對外宣布,與北京亦莊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籤訂了框架協議。根據此協議,蔚來將在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設立新的實體「蔚來中國」,並向其注入特定的業務和資產。
6月10日,網際網路企業第九城市宣布,九城已經和內蒙古呼和浩特經濟技術開發區沙爾沁工業區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籤署戰略合作磋商備忘錄,法拉第未來和九城所共同成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擬在呼和浩特沙爾沁工業區落戶並建廠。
早在去年7月份,特斯拉已經和上海政府籤訂協議,正式宣布在上海建設工廠。在今年年初,上海特斯拉工廠正式動工,表示將在今年年底竣工。5月31日,特斯拉公司正式開放Model 3預定,並表示預計6-10個月後開始交付。
新能源汽車市場降溫
乘聯會數據顯示,4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9.17萬輛,同比增長28%,但環比3月增幅卻下滑17.0%,是近年來首次增幅下滑。5月新能源乘用車銷售9.4萬輛,雖然與4月相比有9.5%的增幅,但和前年一路高歌的銷量相比,4、5月份的銷量有明顯的減緩跡象。就比如北汽新能源,其在5月銷量跌幅高達50%,1-5月銷量累計同比下降19.83%。
整體局勢欠佳,競爭更加激烈
眾所周知,整體車市連續下滑近一年之久。自今年3月製造業增值稅稅率下調以來,豪華品牌、合資品牌及部分自主品牌燃油車陸續掀起「降價潮」,勢必對尚處在發展期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造成擠壓,進一步加劇該市場的競爭。
毫無疑問,在新能源汽車引起的這輪大變革中,勢必有大批缺乏競爭力的企業將被清掃出局。未來,優質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已成必然,淘汰賽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