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王彩雲
編輯:劉穎娟
定稿:蘇子後
有些孩子在耳朵上卻長著一個米粒大小的小孔,民間的老人稱之為「聰明孔」、「富貴孔」,覺得這是一種福氣的象徵,那事實真的如此麼?
關於「聰明孔」
什麼是「聰明孔」?
它其實是一種常見的外耳先天性畸形,並非暗示福氣之類的徵兆,在醫學上稱之為耳前瘻管,瘻管開口多位於耳輪腳前,少數可在耳廓之三角窩或耳甲腔部。

它是由於胚胎發育時期,形成的耳廓組織發育不全引起的,和魚有點類似,在胚胎時期頭部的兩側會有像魚鰓由於的結構——鰓裂,耳前瘻管是第一鰓裂的遺蹟。
它可以單獨發生,不伴隨有其它的耳朵畸形,也有少許人是伴隨有顎裂,副耳廓、耳廓發育不全,遺傳性耳聾等先天性畸形。
據研究調查發現,耳前瘻管的發生率為1.2%,男女發病比例約4:1。
小孔若出現3種情況,一定要及時就醫
1、散發出異味
正常情況下,耳前瘻管不會有其他現象表現出來,只會在耳部出現一個小孔,不會自然閉合,也不會散發出難聞的氣味。
可若是突然嗅到寶寶這個小孔上散發出難聞的氣味,那就說明其內部組織存在著一定的炎症情況,需要及時去往醫院進行消炎治療。
2、出現分泌物
耳前瘻管正常情況下,不會自己出現分泌物,若出現了有可能是內部發炎,會流出黃色的黏稠分泌物。
這時候切記不要想著用手去擠乾淨,只可能越擠越嚴重,也不要自己擅自胡亂用藥,最好去醫院找專業的醫生進行治療。
3、周圍紅腫
由於耳前瘻管,有時候會出現局部的刺癢感,這就容易促使寶寶會用手去撓,若小孔處變得周圍又癢又疼,變得紅腫,說明已經發生了比較嚴重的病變。
這種情況是沒有自己癒合的,很容易會發生反覆發炎的情況,需要儘早去醫院進行手術治療,還可能需要將瘻管摘除。
耳前瘻管平時該如何護理?
1、飲食清淡為主
耳前瘻管患者,在飲食上應該以清淡為主,儘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由於這些食物為溫熱性,容易刺激身體出現一些炎症反應。
若食用過多,很可能會誘發炎症,或是使得炎症變得更加嚴重。
2、注意保持乾燥整潔
對於沒有任何表現的耳前瘻管,要注意平時保持乾燥整潔,平時可用棉籤進行清潔,切不可用手去進行擠壓。
即便是耳癢的時候也不要揉、撓,避免將手上的細菌帶到小孔上面了,導致發炎、感染等情況。
此外,洗澡的時候,也要注意儘量不要將沐浴液不小心弄糟小孔的附近,避免出現感染的現象。
3、多鍛鍊身體
家長們可以多帶孩子進行戶外運動和體育鍛鍊,適量的活動,不僅可用增強他們的體質,還可增強抵抗力,避免在娃生病或免疫力差的時候,一些炎症來侵犯身體,引發耳部的小孔發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