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在哪個朝代,人們對於生日都非常看重,過生也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在古人看來,出生的日期決定著孩子是否有福,俗語「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就很好地說明了這一點。在這句俗語看來,大年初一出生的女孩,她們的命格非常高貴,將來是能夠成為娘娘的人。正月初五出生的男孩,因為剛好趕上了元宵佳節,再加上這一天是文曲星的生日,所以人們認為這個時候出生的孩子,將來必然能夠成為一個大官。
雖然這句俗語說的有一定局限性,但是它也包含了人們對孩子的美好祝願,這句俗語後來也演變成初一出生的女孩,或者說是十五出生的男孩,都是比較有福氣的。事情都是有兩面性的,俗語自然也不例外,除了這句飽含美好寓意的俗語,還有一些俗語是很忌諱的,比如這句「女怕午時生,男怕子夜臨」。
那麼,這句俗語到底有何講究呢?
生辰八字與這句俗語的關係
中國人很重視生辰八字,無論是在孩子婚配的時候,還是在孩子出生的時候,都要去算一算生辰八字。所謂的生辰八字,指的就是孩子出生時的幹支曆日期,古人以天為幹以地為支,將天幹地支分為十和十二個,將年月日時分為四柱,每一柱上面有兩個字,它們合起來就是八個字,這就是生辰八字的由來。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古人的計時方法,和現代人的計時方法是不同的。
現代人將一天分為二十四個小時,但是古人卻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是由兩個小時組成,俗語中的午時就是白天的11點到12點59分,子時則是晚上的23點到凌晨的0點59分。我們從這句俗語能夠看出,古人是不希望孩子在兩個時間段出生的,因為這時候出生的孩子命不好,那到底是怎樣的原因,才讓古人對此時出生的孩子,有著這麼大的偏見呢?
這一點還要從《易經》說起。
孩子出生時的忌諱
《易經》是一本闡述天地萬物,關於萬象變化的古老書籍,裡面最為出名的就是陰陽學說。這個學說認為「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而這個世界的變化就是陰陽,陰陽是相生相剋的存在,正是因為這樣的觀點,古人認為女孩的屬性是陰,男孩的屬性是陽,所以才忌諱女孩在午時出生,男孩機會在子夜降臨。
因為女孩的屬性是陰,午時卻是一天中陽氣在旺盛的時候,這時候出生的女孩就會陰陽相衝,這對於女孩是很不好的,這時候出生的女孩也容易生病多災,甚至可能出現難產的情況。男孩在子夜出生的話,同樣是犯了陰陽相衝的忌諱,這時候出生的男孩智商不高,很難成為一個人才。
古人對於香火很看重,再加上當時的時代局限性,所以對孩子出生的這兩個時辰,也是非常的忌諱的。
其它的一些忌諱
除了生辰八字上的忌諱,古人對於生肖也很忌諱,好的生肖能讓人有福,不好的生肖則會讓人倒黴,比如這句「男怕屬雞女怕屬羊」。古代的雞長得像鳳凰,鳳凰多是用來形容女性的,如果一個男人像個女人的話,是沒有辦法承擔家庭的重任,這樣的男人也會受人欺負,所以說男人屬雞是很不好的。
女怕屬羊則是因為羊大多溫順,如果一個女人過於溫順的話,在家裡就會被人欺負,日子過得自然不舒服。每個父母都希望女兒嫁得好,能夠過上非常好的生活,所以他們不希望女兒屬羊,在婚後只是被人欺負。
對於古人的這些忌諱,我們也不能一味的抨擊,因為這是古人對孩子的一種美好的願景。當然,我們也不能相信這句俗語,為了讓孩子有福就強行改變孩子的出生日期,順其自然地生下一個健康的寶寶,顯然是更加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