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當局行政機構負責人蘇貞昌曾強調,進口肉品商宣示不進口萊豬,從源頭把關,就沒有含萊克多巴胺(瘦肉精)的豬肉,卻又以因應開放萊豬進口衝擊為由,投入百億(新臺幣,下同)基金協助養豬產業,前後矛盾。若不是蘇貞昌說謊製造假訊息,就是民進黨假借萊豬之名,行「綁樁」之實。
民進黨當局和蘇貞昌對於萊豬說法一變再變,蔡英文宣告開放萊豬政策初期,因社會質疑食安問題,蘇貞昌馬上秀圖卡,強調全美國只有22%業者使用萊劑,經計算要每天吃33塊排骨達5到10年,才會超標,並宣布投入100億養豬基金,維持豬只拍賣價格,協助養豬場設備改善。
不過隨著民眾對政府把關不信任,蘇貞昌隨即搬出進口肉品商業者當擋箭牌,宣稱業者已表態不會進口萊豬,所以臺灣人不會吃到萊豬。但是,如果萊豬真的不會進口,又何來對臺灣業者衝擊?
從現況看來,民進黨透過萊豬進口議題,趁勢編列養豬基金「綁樁」,從基金項目就能看出端倪。像是推動屠宰場現代化及肉品冷鏈升級、現代化養豬場設備更新補助、擴大臺灣豬等外銷項目,追根究底就是「農委會」例行該做的事情,美其名用養豬基金包裝,掩蓋「政府」過去施政的怠惰。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萊豬進口會對養豬產業造成衝擊,相信臺灣養豬農早已群起激憤抗爭,民進黨養豬大縣的區域「立委」更不可能「老神在在」。蔡當局畫大餅,宣稱會協助擴大外銷、穩定豬價,並允諾協助養豬場設施改善,成功對豬農「摸頭」。
綜觀看來,民進黨當局大玩兩面手法,用尋求國際貿易當幌子,一方面可以給美國交代,對內部分一再鼓勵臺灣人吃臺灣豬,拉攏養豬戶,表面上萊豬議題讓綠營受重傷,實際上目的是在於為接下來的選舉「綁樁」。
海峽導報綜合報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