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時代,已經逐步踏入工業4.0階段,也就是我們所謂的智能化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社會將以5G乃至未來的6G作為核心,在工業領域發展智能化工廠,在社會構建龐大的物聯網體系,從而改變社會 改變經濟,因此在這個時代中,半導體將會在未來,成為關鍵中的關鍵,誰能掌握它 ,就能在下個時代如魚得水,因此 這也是為何「華為事件」會越演越烈的原因,就是美國不願意讓中國發展出半導體的產業鏈,從而塑造起龐大的經濟帝國,但也不僅僅中美在競爭,放眼全球,還有兩個國家也在死磕,那就是韓國和日本。
2019年7月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宣布,日本將限制對韓國出口3種半導體材料,分別是氟聚醯亞胺、光刻膠和高純度氟化氫,這三種材料都是,用於製造智慧型手機與OLED顯示器部件中的關鍵材料,這對於每年半導體出口,佔據出口總額25%的韓國,毫無疑問是一個巨大的衝擊,因此在消息公布後,三星太子爺李在鎔,和海力士CEO李錫熙更是推掉行程,專門前往日本解決原料問題,但依舊沒有得到實質性的解決,不過很多人其實並不了解,日本如今正尋求刺激經濟的發展道路,為何要在這個關頭,對每年向它進口大量原料的韓國發起攻擊,事實上 這其實是一場,日本遲了30年的復仇之戰,更是一場決定國運的生死之戰。
日本和韓國都是外向出口型經濟,如此一來 ,就決定了日本和韓國的競爭關係,而在當中 ,出口創匯最厲害的商品就是半導體,但在這個領域,日韓兩國其實已經恩怨多年。
1946年 有一位名為盛田昭夫的日本人,和好友井深大一共同創辦「東京通信工業株式會社」,在1953年 他前往美國出差的,用極為敏銳的商業嗅覺,他用2萬美元購買當時還無人問津的電晶體技術,從而帶回日本,研製出日本第一臺電晶體收音機,從這之後 就開闢出日本半導體的發展歷史,而這家公司也在之後改名為索尼,也正是因為當年索尼的舉動,讓日本先行一步了解並堅持發展半導體,日本更是舉國之力創建集成電路研究團隊,經過多年努力,日本憑藉著低價的人工成本,存儲器半導體更是一度佔據全球市場的80%,也因此創造出80年代的日本盛世。
但高速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很快就衝擊美國生意,矽谷公司倒閉一個又一個,這就讓美國大為光火,恰逢當時 三星掌門人李秉喆和兒子,力排眾議也開始發展半導體,美國就和韓國聯手,幫助韓國掌握一定的半導體技術,扶持韓國的半導體產業,韓國三星也算爭氣,經過多年埋頭發展,硬著頭筆和日本打起價格戰,最終的最終,美韓的聯手下,日本輸掉了這場半導體支撐,東芝大量的技術人才被韓國搶走,市場份額也紛紛被韓國霸佔,也就從那時候開始,日韓的恩怨算是徹底結下。
不過日本並沒有完全丟失半導體的江山,日本開始劍走偏鋒,將注重點放在半導體生產的設備和原材料上,如今也佔據全球40-50%的份額,繼續享受半導體帶來的經濟紅利,那麼為何日本如今沉寂30年,會在這時發起反攻呢,這恰好就是因為工業4.0的緣故,隨著5G技術的普及,半導體將成為時代的核心,而韓國如今正在打造,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宏圖,對於日本來說 觸碰到它的利益,因此如果日本想要維持,半導體原材料和設備大國的名頭,就必須打擊韓國,同時日本也不甘心在第四次工業革命淪為配角,同時 如果日本想要維持,所以 就策劃這場反攻阻礙韓國半導體的發展。
而如今日本也已經斷供一年,也確實對韓國半導體和經濟形成衝擊,據了解 這三種材料,韓國對日本的依賴度分別為93.7%、91.9%和44%,韓國在現在,乃至於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沒辦法完全擺脫對日本的依賴,並且韓國也缺乏對日本反制的手段,畢竟韓國能造的東西 日本多數也能造,因此在過去一年,被譽為韓國最困難的一年,在今年3月份的時候,因為日本斷供和疫情的雙重影響,韓國半導體出口就同比下降13.5%,如果日本繼續保持斷供,韓國的還需要吃痛好長一段時間。
不過韓國也沒有任人宰割,作為現如今唯一有可能發展出半導體全產業鏈的國家,韓國自然也有這些原材料的次一級供應商,因此韓國如今就在積極扶持本土企業,雖然讓生產成本上升,但也一定程度上,也推動薄弱環節的產業發展,扶持起大量的本土企業,同時韓國還從中國、美國和比利時等國家,篩選可替代的供應商,打造原材料的多元化供應渠道,雖然斷供的影響依舊強悍,但已經在逐步好轉。
在多數人看來,日韓之的半導體之爭,實際上也是兩國的國運之爭,是日本打壓韓國半導體的猛烈勢頭,還是韓國頂住壓力發展出全產業鏈,都會成為影響兩國經濟的重要因素,不知道 你覺得日韓的半導體之爭,最終會是誰脫穎而出呢,歡迎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