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一飛行員駕機叛逃寶島,被賞1.2億,最後是何下場

2021-01-08 曼巴侃侃侃

眾所周知解放戰爭的勝利標誌著共產黨成為了中國的執政黨,而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殘餘勢力則是退到了臺灣,1983年8月24日這一天,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前往臺灣追隨了國民黨,而這名叛黨叛國的飛行員此後餘生都沒再踏上中國大陸的領土。

這名飛行員叫孫天勤,長相其貌不揚,他是一名知識分子,畢竟在那個年代大學生有多稀缺我們都知道,師範大學畢業的孫天勤懷揣理想,想當一名飛行員,而他也很幸運被我國空軍選中,成為了一名飛行員。原本孫天勤以為自己的人生此後會一帆風順,但他萬萬沒想到十年文革徹底改變他的命運,因為家庭出身的原因,孫天勤成為了文革時期被批判的對象,受了很多苦,小編覺得他的身體雖然扛住了十年文革的折磨,但他的心理卻已受到文革的深深摧殘,思想開始扭曲,對中國共產黨抱有深深的負面情緒,他可能開始對國民黨抱有了盲目的期待,但是國民黨早已推居臺灣,他是如何都到達不了的。

但是他沒想到十年文革結束後,他竟然又被召回了中國空軍,他覺得這是老天在給他機會,而他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於是他開始秘密籌謀,放下在大陸的一切,妻子、兒女、家庭,他的眼中只有自己,他在兩次飛行訓練中進行逃脫嘗試,在以往的飛行訓練時他仔細地觀察周圍的環境,進行嚴密的部署,後來他開始正式的逃脫,但沒想到他所駕駛的飛機燃料不足,根本無法長時間飛行,第一次逃脫失敗,在第二次時他提前裝滿了油,在升到空中時他用對講機通知飛行指揮部門說自己將要墜毀,但其實他將飛機開到了韓國,而又在韓國轉機到了臺灣。可笑的是,孫天勤受到了臺灣軍部高層的接見,他們對孫天勤的叛逃抱著大力讚賞的態度,給予了上校的官階,並給了1.2億新臺幣的獎勵。

後來孫天勤在臺灣重新找了一個妻子,移居加拿大,但因為語言不通、生活不適應,又回到了臺灣。小編其實很想知道,叛國、拋棄妻子的孫天勤真的能夠心安理得享受這「背叛」得來的一切麼?他是否曾經有過後悔?應該有吧,畢竟他的光榮事跡當時的臺灣人民應該也是知曉的吧,一個背叛家庭、背叛國家的人不值得尊敬。

相關焦點

  • 大陸飛行員範園焱,駕機逃到臺灣獲得四千兩黃金,後來怎麼樣了?
    今天我們來說一個叛徒的故事,他是大陸培養的飛行員,卻在上個世紀70年代從大陸叛逃到臺灣。他辜負了祖國對他的培養,辜負了祖國對他的期望。為了討好臺灣,此人到達臺灣後竟然恬不知恥地說:「大陸的日子太苦了」,這位叛徒是誰呢?
  • 31年前我國飛行員駕機叛逃,不久被蘇聯遣返回國,下場大快人心
    今天要談論卻是一個恰恰相反的「叛徒」,1990年,中國飛行員王寶玉「叛逃蘇聯」。那麼被遣返後,他的結局如何呢?叛國罪名不可饒恕著名詞人李清照寫過「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來感嘆西楚霸王項羽,有逃生的機會卻直言無顏面對江東父老而浴血一戰,死得其所,這份勇氣可歌可泣。死不過是一瞬間的事情,生的苟延殘喘長長久久就值得嗎?
  • 新中國最後一名叛逃飛行員:1990年駕機飛往蘇聯,結果如何?
    1990年8月25日,一輛殲6降落在了蘇聯海參崴克涅維契軍用機場,一個中國飛行員掀開座艙蓋,爬下飛機,看到周圍是雨濛濛一片,便縮在機翼下躲雨,逃出隨身攜帶的壓縮餅乾啃了起來,以緩解長時間駕駛帶來的飢餓疲勞。沒多久,一名蘇聯參謀從飛機旁匆匆走過時瞥了一眼,走過去了感覺很不對勁,紅星加飛翼?哪個該死的醉鬼又塗錯了機徽?
  • 王寶玉90年代駕機叛逃,後來被遣返,當時蘇聯是什麼態度?
    自新中國建立一來,飛行員叛逃事件曾發生多次,而距離我們年代最近的,當屬1990年王寶玉駕機叛逃案件。從個人素質上來講,王寶玉其實算不上是很出色,雖然他也刻苦鑽研新的技術,但他的水平應該只能算中等偏上。1990年8月25日,王寶玉駕駛殲-6戰機起飛,一路前往蘇聯符拉迪沃斯託克。
  • 給美國送去做夢都沒夢見的禮物,一叛逃讓蘇聯損失20億
    1976年初蘇聯飛行員維克多·伊萬諾維奇·別連科駕駛機密的米格-25戰機由高度8000米猛降到了1000米,並繼續降低高度,然後按動了告急按鈕——飛機開始發出連續的呼救信號。隨後別連科關掉了按鈕,以造成飛機失事這一印象。
  • 1981年,一位27歲的越軍飛行員駕機逃到中國,最終命運如何?
    ——拜倫 眾所周知培養一名飛行員的成本是巨大的,尤其是對於不富裕的國家來講,需要付出很大的代價。在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對飛行員的培養傾注了很多心血,給予了他們很高的待遇,所以在那時候能當一名飛行員來說,對自己對家人來說都是一份莫大的榮耀。
  • 國民黨飛行員駕機起義,1957年被判刑3年,後來的結局怎樣?
    解放戰爭期間,他駕駛飛機降落在解放區,在那裡待了一段時間後,他就決定留在我軍,後來他被當作駕機起義。這個人是誰呢?後來的結局是怎樣的呢?這個叫王延周,1920年出生於山東日照的一個農民家庭。16歲時,他在哥哥的幫助下加入了國民黨29軍,成為了一名士兵。七七事變發生後,29軍奉命抗日,後來,29軍被打敗,他倖存了下來。1938年,他考入黃埔軍校。
  • 揭秘艦載機飛行員:風險係數是航天員5倍,數學英語不能差
    與一般飛行員不同,海軍飛行員要具備全天候飛行能力,能夠在陸地、島嶼、水面艦艇等多種複雜環境條件下起降,是精英中的精英,其選拔難度堪比航天員,甚至一些條件比航天員還苛刻。因此,航母艦載機飛行員才享有了「刀尖上的舞者」這一美譽。那麼在刀尖上跳舞到底有多難呢?
  • 科技日曆|91年前,全球首位女性駕機飛越大西洋 之後卻在一次飛行中...
    二度飛越大西洋1927年5月下旬,美國著名飛行員查爾斯·林德伯格首次完成獨自駕機飛越大西洋的壯舉,飛行熱霎時席捲美國。不甘讓男性佔盡風頭的社交名媛艾米·菲普斯·蓋斯特豪言,自己打算成為首位飛越大西洋的女性;不過,當發現模仿林德伯格實在太過危險時,她又改口說,如果能找到「另一個有好名聲的姑娘」的話,她將資助這次探險。
  • 1981年,一臺灣空軍少校駕機回歸大陸,獲獎勵65萬,現狀如何了?
    隨著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念家鄉,想要回到大陸生活,在1981年的時候,有一個臺灣的空軍少校,他駕機回歸大陸,而且還獲得了65萬元的獎勵,這是怎麼回事呢?如今這位空軍少校過得怎樣?這個人名叫黃植誠,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飛行員,26歲的時候就已經晉升為空軍少校,而且還在部隊裡負責了一些重要的工作。
  • 1945年1月1日納粹德國空軍的最後一搏,「底板行動」
    希特勒自負的最後攻勢已經開始顯露敗相,但納粹仍然堅信他們有最後的機會贏得勝利——在天上。當雙方都在等待天氣放晴以開展大規模的空中作戰時,戈林為這場迫在眉睫的空襲賦予了新的代號「底板行動」,這場空襲最初被指定的代號為「重擊行動」(Operation Big Blow)。「底板行動」預定將於1945年1月1日發起。
  • 63年前,我軍師長叛逃臺灣,得賞金娶嬌妻,後來如何了
    在這種情況下,極少部分意志不堅定的人,思想有了動搖,做出了令人氣憤的舉動,居然叛逃到了臺灣省那邊。這其中,63年前我軍副師長張清榮的叛逃,尤其可恥。張清榮是河北保定人,他出生於戰亂頻繁的民國年代,1938年參軍。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張清榮立了不少功,一步步成為軍中的將領。新中國成立後,張清榮的戰功得到了肯定,被授予開國中校軍銜,後來升任為福州某軍區炮兵副師長。
  • 駕考色盲測試圖,看懂2張勉強及格,最後1張飛行員專用
    第1張圖片非常簡單,直接是一個紅色的12,相信大部分人都能一眼看出這個數字,因為灰色紅色的反差極大,如果是紅綠色盲的話,也有可能將紅色的12看成綠色的12,只要是正常人都能分辨出圖片上的數字。第2張圖片是不是有些難度了?這三個數字分別是806,圖片還是比較好認的,上面的數字色差較大。
  • 大事不好,印軍戰機墜海,飛行員葬身魚腹,俄:自作孽不可活
    幸運的是,他們很快就找到了該機的其中一名飛行員。據該飛行員表示,當時他們正駕駛戰機進行低空飛行訓練,但因為不明原因導致戰機失控,他被迫拉動彈射座椅逃生,而戰機則一頭扎進了印度洋裡。但是,他表示沒有看到自己的飛行教官,也就是另一名飛行員彈射時爆開的降落傘,換句話說,他可能沒有來得及跳傘,而是隨著戰機一起墜毀在了大海上。
  • 1983年「嚴打」內幕:2.4萬人被處決
    [摘要]1983年由高層發動的嚴厲打擊刑事犯罪活動,稱「83嚴打」,是上世紀80年代意識形態領域的「清理精神汙染運動」,據記載,共有2.4萬人被處決,是1950年鎮反運動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打擊。1983年嚴打發動之際,時任公安部部長劉復之稱,「嚴打戰役,意義極為深遠,就其指導思想、氣勢、規模和效果等方面來說,是繼1950年至1952年鎮壓反革命運動之後,堅持人民民主專政的又一具有歷史意義的裡程碑。」司法風暴,群眾運動 那是大案交錯的一年。
  • 1983年12月22日 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
    1983年12月22日 我國第一臺億次計算機「銀河」研製成功 2014-03-14 09:05 來源:人民網 作者:
  • 《流浪地球》,為啥劉培強一開始便斷言moss叛逃,或有更深的含義
    這部電影中讓我遲遲不能放下的疑惑,就是moss到底有沒有叛逃。當然,對於到底有沒有moss叛逃很多人已經有了定論。比較符合電影設定的解釋是:moss只是在按程序走步驟而已,不存在所謂的叛逃一說,領航員逃跑是為了火種計劃。這種說法的可能性是比較大的。但是,為什麼劉培強中校在第一時間會斷言moss叛逃呢?有人說是因為木星不見了,所以他才有這個推斷。
  • 1961年9月,邵希彥、高佑宗駕駛飛機逃到臺灣,後來是什麼結局?
    1961年9月15日,我國發生了一起駕駛飛機叛逃事件,當時駕駛民用螺旋槳飛機的飛行員邵希彥、高佑宗二人,趁著在高空噴灑農藥之際,切斷聯絡信號,操作飛機先是降落在了韓國濟州島,不久便被接送到了臺灣。這次飛行員叛逃事件,使得邵希彥、高佑宗成為第一次成功駕駛飛機逃到臺灣,也是唯一駕駛民用飛機逃到臺灣的飛行員。其實,在邵希彥、高佑宗駕駛飛機叛逃之前,還有一次駕駛飛機叛逃事件。那是在1960年1月,飛行員王文炳駕駛戰鬥機準備逃到臺灣,可是由於對地形不太熟悉,在燃油消耗完之後,王文炳最終落得個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那麼,邵希彥、高佑宗這兩個人在逃到臺灣之後,他們最終是什麼結局呢?
  • 一組發生在1983年的歷史事件和照片
    ——《雙城記》狄更斯 一,1983年2月12日——中央電視臺首屆春節聯歡晚會直播。 四,1983年9月1日,韓國大韓航空公司007號客機被蘇聯空軍飛彈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