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這樣的生活,真的是他們想要的嗎?
住在尾道的平山周吉和富子是一對讓人羨慕的夫妻,他們共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除了二兒子在戰爭中去世外,小女兒在尾道教書,其他的孩子都在東京有份穩定體面的工作並已成家立業,這讓曾是尾道市教育部長的周吉很是滿意。隨著年齡的增長,周吉和富子兩人決定去東京探望思念許久的兒女們。可是,當滿懷欣喜的二人抵達東京之後,兒女們的反應讓老夫妻大失所望。兒女們忙於工作,習慣了各自的生活,對遠道而來的父母並無熱情,甚至無暇照顧二老,兒女們互相推辭,打發老人去度假,以此擺脫老人。只有二兒子的遺孀紀子熱情地招待了二老,帶著他們遊覽東京。
周吉與富子並沒有享受到兒女的親情,傷心的他們收拾行李返回尾道。路上,富子病了,到家之後,便一病不起。周吉感到富子時日不多,通知兒女們及時趕回。母親去世了,兒女們參加完葬禮就匆忙地要趕回東京,紀子留下來幾日陪伴喪失身邊人的周吉。紀子走後,周吉一人坐在屋中,等待著接下來的生活。
在中國,提起日本的電影導演大師,最富盛名的應該非黑澤明莫屬。張藝謀在其第一部武俠大片《英雄》中就沿襲了黑澤明的名作《羅生門》的敘事結構。然而,日本還有一位更具有日本民族風格的電影大師,他就是小津安二郎。不同於黑澤明的用西式的電影鏡頭講日本本土故事的創作理念,小津安二郎的敘事,則是用正宗地道的日本原味,以東方人特有的含蓄、溫情、平淡,以及對待事情從容不迫的態度娓娓道來。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麼張藝謀會將黑澤明奉為偶像,而追捧小津安二郎的導演會是侯孝賢、關錦鵬之類的文藝氣息導演。
小津安二郎是學院派最喜歡的導演。侯孝賢不止一次在公共場合中表示過,自己對小津的推崇,向他那種「既近且遠,既遠且近」的境界努力。關錦鵬也是受到了侯孝賢的啟發,把這八個字作為自己創作追求的目標。《東京物語》描寫的就是這樣一段「既近且遠,既遠且近」的生活。故事發生在二戰之後,日本的家庭制度、成員之間的關係逐漸改變,大家庭的格局不復存在,隨著城市的發展,年輕一代紛紛離開了家,湧入城市落戶,老人們卻不能適應這種快速的變化,守在家中,過著孤單寂寞的晚年生活。周吉和富子在別人眼中是被羨慕的對象,孩子們在東京成家立業,個個都有出息。
雖然幾個孩子不在身邊,但二老也很滿足自己的現狀:夫妻相敬,孩子們過得都很好。這大概是我們的父輩所嚮往的生活吧,但是,就是這樣在世俗評判中,過得好的二老,卻沒有享受到真正的歡樂周吉與富子因為思念兒女,來到東京,住到了大兒子家,開診所的大兒子因為出診任務繁多,而無暇帶著老人逛逛東京;老人想住到女兒家,女兒為了打發老人,索性把二老放到了廉價旅遊區的小旅館裡;從尾道前往東京的一趟探兒之行,只有二兒子的遺孀紀子帶著老人遊覽了東京。眼看著自己撫養長大的兒女並沒有把父母的到來視為家庭的團聚,傳統的大家庭觀念在大城市化的進程中分崩離析。
(歡迎小夥伴們踴躍發言,喜歡的朋友,關注點讚轉發可以走一波喲!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