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吳春波 徐兵
疫情的持續,波及各個行業,而養殖業受其影響相對嚴重。有消息稱,由於物流通道封閉、飼料告急,湖北3億隻雞面臨「斷頓兒」風險。
河南省作為傳統的農業大省和畜牧大省,其養殖業受疫情影響如何?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採訪,了解河南養殖業現狀。
2月1日,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了開封、漯河、周口、駐馬店等地的養殖戶,了解到目前多地確實存在「因交通管制導致飼料短缺、雞的『口糧』告急」以及「肉雞賣不出去」的現象。同時,不少生豬養殖大戶,也面臨飼料短缺的問題和成豬賣不出去的情形,部分養殖戶剩餘的飼料僅能供應三四天的日常消耗。
駐馬店一位養殖大戶告訴記者,成豬賣不出去多養幾天也沒啥,關鍵是飼料怎麼進來?
缺飼料、賣不掉
14萬隻雞苗被埋掉
「由於持續的飼料短缺,每天所餵飼料僅夠維持肉雞活命。」2月1日,開封市杞縣肉雞養殖大戶李珍楠(化名)說。她的壓力非常大,對記者哽咽道:「場裡雞飼料緊缺,多次聯繫了經銷商,但是貨運不過來。」
「春節前準備的雞飼料只夠用到初六,往年也都是初六再買飼料。」李珍楠說,家裡還有些包穀(玉米),磨成飼料,省著餵能餵兩三天,但是再往後就不好說了。除了飼料不夠,「有的雞生病了,買藥也很難。」
據了解,為防止疫情的蔓延,河南多地高速路口進行了交通管制。此外,1月21日起,河南全面禁止市場銷售活禽,防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擴散。
活禽市場關閉,銷路不暢,雞價低迷。
「賣一隻賠一隻。」李珍楠說,有的雞馬上要出籠了,但賣不出去,有收的,一隻才五塊錢,賣一隻至少虧六七塊錢。「一隻肉雞大概3.5斤,這樣算下來才合1.5元/斤,比起1.7元/斤的飼料成本,再加上獸藥費等,真是划不來。」李珍楠向記者盤算。目前,李珍楠的養雞場裡存籠肉雞達20萬隻。
與李珍楠有同樣遭遇的,還有周口市扶溝縣肉雞養殖大戶蘇通(化名),他說,附近的八個場(棚)有十幾萬隻雞,只能依靠包穀(玉米)保命。「以前每天餵1000多斤,現在只餵幾百斤,僅夠維持肉雞活命。」
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採訪獲悉,漯河舞陽縣雛雞養殖戶張振剛,大年初一就開始挖坑「填埋雞苗」。
「以往雞苗主要銷往外省,但是現在交通管制,導致十幾萬隻雞苗無法及時賣掉。」張振剛告訴記者,從初一至今,他已填埋了4批雞苗,約14萬隻。還有6批在候著,看疫情的發展情況再決定。
目前,張振剛的養雞場裡種雞還有7萬隻,為了減少下蛋量,只能減少飼料量。他想把雞苗賣到附近的雞場,但由於飼料短缺、成年肉雞賣不出去,肉雞養殖戶也普遍不願再補充新雞苗。
張振剛現在壓力很大,每天都不得不考慮眼前兩個問題:「每天種雞要吃3噸飼料,自己還背有兩百多萬元的貸款。」
另外,開封市一位張姓養殖戶告訴記者,原本一家飼料企業負責他家養殖場肉雞飼料供應以及成年肉雞銷售,但是眼見肉雞已到出籠標準,這家飼料企業卻絕口不提賣雞的事兒,也停止了飼料供應,16000隻雞的口糧已經告急。
為給自己尋求出路,他在朋友圈裡發布信息,希望能以5元/只的價格賣出去,但截至目前,賣出數量依然寥寥。
開封市養殖大戶魏珍(化名)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希望「封路」防控能對禽畜等農產品的飼料供應和禽畜銷售區別對待,確保農村養殖戶正常生產經營,「菜籃子」產品正常流通。
庫存飼料告急
養豬大戶飼料僅夠支撐3天
實際上,不只是河南肉雞養殖業,因疫情防控導致的「封路」,也讓河南省的養豬業遭遇著相似的困境。
駐馬店新蔡縣生豬養殖戶侯軍(化名)告訴記者,目前他的養殖廠存欄生豬約260頭,每天需要餵豬飼料1000斤左右。目前庫存的玉米還夠支撐兩個月、豆粕夠支撐一個月,但是如果一個月後封路的情形不能好轉,後果也難以預料。
侯軍告訴記者,由於年前出欄了一批成豬,所以他的養殖場情況稍好一些,但處於同城的其他幾個養殖大戶就沒那麼幸運了。不少同城的養豬大戶春節期間給他打電話,詢問春節後在哪可以買到玉米。
據侯軍介紹,此前,當地一些生豬養殖大戶普遍使用東北玉米,通過鐵路運輸到鄰近的安徽阜陽市,再通過公路運輸到新蔡縣的生豬養殖大戶手中,但由於疫情,這條跨省通道幾乎被掐斷,只能求助於養殖場附近的玉米收購點。
與侯軍同處新蔡的生豬養殖大戶王廣晟(化名)面臨的情況也不樂觀。王廣晟告訴記者,目前他的庫存飼料最多僅夠3天消耗,飼料消耗完之後,生豬餓兩天也可以承受,但就怕餓兩天之後也沒有飼料可喂。
王廣晟介紹,他的養殖場目前養豬規模超過千頭,平均每10天左右出欄一批成豬,春節後則延長至15天~20天,目前養豬廠每天需要消耗飼料近7000斤,下一批成豬需要到2月15日才能出欄,但目前的飼料恐怕撐不到出欄了。
正月初五之後,王廣晟曾考慮過到就近的玉米收購點買一些玉米備用,但是由於封路以及疫情防控等其他原因,到目前都沒有買到玉米。此外,他表達了對「封路」的擔憂,「為了疫情防控封住一些道路,減少人員流動和聚集,這本來是好事,但是應該對特殊情形區別對待,留下一個必需物資進出的通道,否則,一刀切的封路不僅會造成養殖業困境,也不利於醫療救助物資的運輸」。
王廣晟表示,大型的養豬場不僅需要定期運進豬飼料和其他輔助物資,也需要定期將成豬賣出去,收回前期投入資金,也為新生的小豬騰出飼養空間,這一切都是在資產流動中完成的,一旦中斷,生豬養殖場就會陷入困境。
商丘柘城一位飼料企業代理商告訴大河報·大河財立方記者,春節前後,很多生豬養殖企業和養豬大戶的庫存飼料僅夠維持到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之間,如果到時還沒有調整或解決一刀切式「封路」,河南省內生豬養殖大戶可能都將面臨困境。
專家建議
建立應急運輸通道,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物資運輸通暢
對於養殖戶當前的困境,該如何解決應對?記者聯繫了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牧業經濟學院的多名業內專家。記者匯總了五條專家建議:
其一,對於不同的情形區別對待。政府主管部門可考慮在堅決阻斷病毒傳播的前提下,建立應急運輸通道,設置專人專崗審核,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物資的運輸通暢,緩解「飼料短缺」和應出欄禽畜難以出售等情形。
其二,政府主管部門可考慮在確保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及時協調職能部門以及肉食加工企業,做好銷售對接。同時,制定相應的保護機制,避免「價賤傷農」的問題出現。
其三,政府主管機構可以考慮及時出臺相應的財稅機制。對疫情防控影響嚴重的養殖大戶可給予適當補貼和稅收減免等,穩定養殖戶的信心,確保「菜籃子」市場穩定。
其四,發揮普惠金融的積極作用。在疫情中遭受影響的養殖戶,金融機構應給予相應的貸款優惠及簡化審核流程等,同時還應做到不得盲目抽貸、斷貸、壓貸。對受疫情影響嚴重到期還款困難的企業,可予以展期或續貸。
其五,發揮基金、保險等金融工具的作用。相關部門應及時設立災後養殖基金,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及扶持。同時,要發揮保險的作用,對已繳納保險的養殖戶應建立專門的理賠渠道,及時給予賠付,及時協助養殖大戶止損。
更多即時報導
請關注大河財立方
7×24小時不間斷專題播報
點擊播放 GIF 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