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嗝嗝老師》:破具教育意義的片子,樂觀的人教你怎麼走出恐懼

2021-01-09 唯唯趣聞小廣播

《嗝嗝老師》和許多其他國家涉及教育觀念的電影們最大的不同點,還是在於它「印度電影」所特有的社會性探討。主人公奈娜用自己的態度和行動告訴我們如何去面對有缺憾的人生,如何去面對不一樣的學生。這部電影可以說是小編近些年看的片子中較為喜歡的一部了,很有教育意義,一起跟隨小編來去了解一下吧!

對人生,我們總是習慣性的怨天尤人,跨不過去的是自己內心的那一道坎,當你將內心的恐懼克服,你就會成為強者。我們不敢往前走,是因為我們對未知的不確定與恐懼。

當奈娜老師帶領9F班的孩子們將自己的恐懼寫下,並將其拋出,這一簡單的形式,其實是將9F班孩子心中的不滿、害怕、恐懼統統拋掉,從此以後他們可以輕鬆面對生活與學校的不公。

那位努力讓貧民窟孩子不受到歧視的老師,卻是一個患有圖雷特症候群的人。就是這樣一個人,卻不受歧視的眼光幹擾,陽光成長了。也許正是因為她從小受到不一樣的對待,就像貧民窟的孩子一樣,所以她才會想要給予貧民窟孩子一樣最好的教育。

嗝是與生俱來的,何必掩飾。嗝是難於割捨的,何必拋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嗝,而且有這樣的嗝,那樣的嗝。我們怕什麼。大膽分享,積極爭取,勇於突破。放飛自己的嗝,放心自己的恐懼。

嗝嗝老師真的生來就是做老師的。她教導學生直面恐懼。讓學生把自己最討厭最恐懼的事情寫在紙上折成紙飛機,化恐懼為力量助力飛翔。她用粉筆折斷一小截再在黑板上寫字就不會發出刺耳聲音來比喻只要做出小小的改變就可以變得不同。

很有情懷的印度電影,從剛開始來執教,面對孩子們的調皮搗蛋。奈娜老師從沒有停止過嘗試。這一點精神尤為可貴。在學生質量層次不齊的情況下,老師最應該的就是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

可能今天看來老師所做的就是嚴格的教導與監督,作為叛逆期的學生心裡充滿著不接受。但正是這一點的努力,或許會對他們的將來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嗝嗝老師》:破具教育意義的片子,樂觀的人教你怎麼走出恐懼。

除了父母,老師就是他們最大的轉折點。好的老師學會如何激發學生,讓他們自動自發。如是,想做好教育與想當好一名老師有著不同。恪守己任,充滿熱情。對此,你們怎麼看呢?

相關焦點

  • 《嗝嗝老師》女演員因腎衰竭去世 年僅30歲 曬出的最後一張照片讓...
    而我們國內觀眾比較熟悉的,就是 Leena Acharya在《嗝嗝老師》中扮演的Female Teacher 但Leena一直比較樂觀,患病期間她還做了不少工作。但一年半前她的疾病開始惡化,四月前進入危險期,她的媽媽已經捐出腎臟救Leena,可惜還是沒能從死神手上奪回她。
  • 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嗝」了一下
    原標題:沒有一點點防備,也沒有一絲顧慮,你就這樣「嗝」了一下"要約會了!""要面試了!""要相親了!"「嗝!」大寫的尷尬……我們為什麼會不受控制地打嗝呢?打嗝這項活動的實際存在意義還不明確,有些學者猜測打嗝也許是我們在進化階段遺留的動物本能。
  • 嗝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和翹辮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嗝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和翹辮子有異曲同工之妙時間:2020-04-06 16:47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嗝屁什麼意思什麼梗? 這梗和翹辮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死了,與翹辮子有異曲同工之妙。
  • 軍婚文,軍長帶小粉團閱兵,她打著奶嗝要抱抱,大佬們被萌到吐血
    今天小編要給大家推薦的是軍婚文,軍長帶小粉團閱兵,她打著奶嗝要抱抱,大佬們被萌到吐血第1本:《上將大人,繳槍不殺》作者:寒冬飛雪簡介:「上將大人,繳槍不殺!」劉千千一本正經背著臺詞,渾然不知已惹上了大惡魔!「你是哪裡派來的臥底?」男人一把捏住她的脖子,俊顏上的殺氣嚇得她小腿兒打顫!麻麻救我!人家只是個小小替身演員!「帥鍋,你臺詞念錯了!」她壯著膽子弱弱糾正。
  • 嗝~
    性格陰晴多變時而溫順如小貓 時而暴跳如貓妖時而喜笑顏開 時而面如死灰時而歡聲笑語 時而誓死不言且內心戲十足體積不大的腦袋裡一瞬間 就有一萬種可能這估計也是陰晴多變的原因之一畢竟心情隨腦袋一起搖擺(以上來自個人的總結,不一定適用於所有雙魚女)王小馬是一隻處女男(這個說法怎麼怪怪的
  • "具"裡兩橫三橫傻傻分不清?老師:沒改 一直是三橫
    出生於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市民朱先生表示,自己當年用的人教版教材,印象中明明就只有兩橫,但用了同一批教材的馬小姐卻表示,學的是三橫。她告訴現代快報記者,聽說網上這個疑問以後,她和多位老師進行了交流,都確認,"具"的裡面是三橫,按照漢字的規範寫法,只有三橫一個寫法,教給學生的也一直都是三橫。為了再次確認,她也查詢了字典,得到的結果也是三橫。
  •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
    #教育優選計劃 人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100個生字筆順,老師:做好幼小銜接幼兒園大班小朋友進入一年級進行正式的學習,相信很多家長比孩子還擔心,怕孩子不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其實家長們不用過於擔心自己的孩子不適應,孩子的適應能力很強。
  • 老師打學生手心被處罰!教育懲戒,你怎麼看?
    支持:教育需要適度懲戒一部分網友對於老師的行為表示理解,「支持適度懲戒」、「打手心長長記性」。唐僧夠慈悲吧,可感化了孫悟空嗎?如果唐僧沒有緊箍咒,孫悟空一輩子都是一個潑猴。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記得我們小時候,家長們對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我孩子就交給你了,他不聽話你就狠狠地打,打壞了我負責。
  • 人教社大事記(2016-2020)
    9月12日,人教社出版的《中國古代100位科學家故事》經過評審,獲2018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資助9萬元,以資助其英文版在國外出版發行。「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系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為鼓勵和支持適合國外市場需求的外向型優秀圖書的翻譯出版,有效推動中國圖書「走出去」而設立。9月18日,召開第十四屆中韓教科書研討會。
  • 幻化星相學:李古史教你十二星座最佳幻化方案
    那麼你來對了!請鎖定李古史博士為帶來的幻化星相學,教你十二星座本月最佳幻化裝備搭配! 矮油,一個不留神好像又睡過頭了……嗝兒……今天我答應了醉倒了的史古莉探員幫忙主持節目來著,這一出門就看到不少漂亮妹紙——嗝兒,對了,今天是國服開4.3的大好日子,幻化功能也在今天和大家見面了。但是據本博士看來,大家在幻化的時候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嗝兒——嗯,就是僅僅以個人喜好來幻化裝備!
  •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太刻薄多疑,會形成變態的心理
    所以你們學佛修道學宗教的人,就是常常這樣,對自己要求嚴格,一學宗教對別人要求更嚴格,看別人這一點也不對,那一點也不對,你注意啊,都犯了這個毛病,克核太至。「則必有不肖之心應之」,這個不肖真是不肖,就是那個怪心理就起來了。所以西方心理學大多認為,宗教心理病幾乎沒有辦法治療。這一段很重要,研究心理學的人,或者有心研究心理醫學的人,要特別注意。
  • 愛情沒人教,也不必學,長大自然就會?
    我要怎麼追他/她?3. 告白失敗怎麼辦?4. 為什麼他/她對我愛理不理?5. 已讀不回怎麼辦?6. 約不出來,怎麼辦?而且會問這些問題的人,年齡層的分布從14歲到65歲。從這個數據透露出來的訊息,也間接證明了,不管你是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甚至是你出了社會、甚至已經接近年邁,問的問題都是一樣的。
  • 人教社大事記(1981-1990)
    5月,教育部決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分成人民教育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教育部副部長黃辛白代表部黨組前來人教社宣布人教社領導班子成員,隨後,教育部正式發文通知。此後,每年出版一卷,匯集前一年的教育統計資料,書名改為《中國教育統計年鑑》和《中國教育事業統計年鑑》。7月,雷樹人赴荷蘭參加國際物理教學組織舉辦的力學研討會。秋季,人教社編寫的六年制小學教材出版。根據教育部指示編寫的高中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甲種本和乙種本教材同時出版。
  • 幼兒園給昆蟲辦葬禮,家長覺得沒必要,老師說「死亡教育」要儘早
    你會怎麼和孩子解釋呢?很多家長不知道怎麼解釋,甚至談「死」色變,含糊其辭過去。也有的父母覺得孩子太小,和他解釋不清或者即使解釋了孩子也不懂,覺得不繼續這個話題是在保護孩子。《南方都市報》關於死亡教育,曾經有這樣一項調查數據:在接受調查的300名家長中,僅有13.6%的人會認真回答孩子提出的關於死亡的問題,而超過60%的家長選擇避而不答。
  • 孩子丟三落四怎麼教育?
    義工老師們不得不經常整理這些丟失品,分發到學校班級以方便孩子們去認領。公園裡,一個十一二歲的女生皺著眉頭,眼淚奪眶而出,腳似乎要把地蹬穿地吼道:「不回家,我就是不回家。「一名中年婦女拽著女生往前走。「我就是不回家,回去了你們還會罵我!」女生大聲說,帶著滿滿的委屈。中年婦女:「你又丟東西了!
  • 強烈推薦6部氣氛把握到位的驚悚電影,如何面對未知的恐懼?
    恐懼、驚慌、掙扎、悲傷、絕望……人們的精神瀕臨崩潰。如何才能活著走出迷霧?這些人是怎麼死的?自殺還是他殺?又因何原因?一切都處在迷霧之中。艾略特(馬克·沃爾伯格 Mark Wahlberg 飾)是一名研究自然科學的中學老師,這一連串的事件引起了他的注意,他覺得一切並非巧合。更大規模的人類死亡事件發生了,死亡就像一種病毒一樣的在市民之間傳染,一時間,城市裡人口幾乎絕跡。
  • 獨家|青年文學「破圈」:意義與方法
    現在我們這個時代是短視頻時代,但是作為本身沒有什麼點擊量的作家,你有一個抖音、一個快手就有人看嗎?如果你很嚴肅的讀詩,只有九個人在看,這九個人可能還是朋友,你其實根本沒有出圈,這個意義也不大。」與此相關,眾人所談及的其他三個例子有必要並置於此:回顧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地攤文學,西川認為當時也有些很「破圈」的東西。
  • 12本好書精選之《走出恐懼》精華總結
    當我們藉由簡單的觀照,與痛苦、不安和恐懼待在一起,不抗拒也不試圖改善它時,我們就能發展出一份覺知,從而擺脫情緒對我們的控制和驅策,開始有不同的選擇。3.走出恐懼,是一條接觸自我內在深層敏感脆弱空間,以及學習自我接納的道路。4.當我們處於情緒化小孩的狀態時,我們會不斷幻想生命中的真命天子的出現,帶走我們所有的恐懼與痛苦,使我們內在的恐懼和痛苦能夠得到慰藉和舒緩。
  • 孩子吃完就吐奶,你還只會拍嗝?做到這幾件事一滴奶水都不浪費
    執筆:胡蝶 編輯:胡蝶 定稿:歐陽比文 對於寶寶吐奶這件事,在當媽的看來特別煩心,寶寶好不容易吃了那麼多,結果一個嗝就全白餵了,最關鍵的是,寶寶總這樣吐多遭罪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