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闢!孫悟空一生最經典的一句話,一語卻道出了取經的本質!

2021-01-11 西遊故事多

取經路程有一百回合,其中大多數在寫取經團隊與妖魔之間的對抗,中間卻插入一些深邃的哲理、悠遠的人生道理。

孫悟空無疑是取經途中講哲理次數最多的人物。唐僧雖是文弱書生,但比之孫悟空這廝靈性的猴子,卻是不可及也。在萬壽山時候,唐僧騎著馬,看著萬壽山好山好景,心情大好,一時間竟發出感嘆:這莫不是快要到達靈山了?

話音未落,竟被孫悟空當場打臉。師傅啊,你想得美哩!現在到達靈山?只能說,我們的路程還沒有走一半!身旁的師弟們紛紛插嘴道「猴哥,那我們還得行程多久才能到哩?」見師弟們對此頗感為感冒,孫悟空便來了興趣,性情高漲地答道:若是你們啊,十來天能到,若是我哩,一天能跑兩趟,若是師傅這等凡人,別說一天十天,即便是從白天走到夜晚,從小時走到老時,時光往返,再從小到老,都難到哩!

那要怎麼樣才能到?重點來了。孫悟空說「只要你見性志誠,念念回首處,即是靈山!

原來,佛不在寺廟,佛不在靈山,佛就在我們心中。

你一定以為孫悟空這樣的話夠經典呢?確實經典,但是這樣經典的話不僅僅只是這一句哦。在原著第二十二回中,唐僧團隊遇到了難題——八百裡流沙河。流沙河有一妖怪作惡,倘若不能將其降服,唐僧是不能過河的,而此時降服此怪卻又出現了難題,多次失敗後的取經團隊坐在石崖下扯起來了犢子。

孫悟空說:我去直北下人家處化齋。豬八戒說:那裡相距這裡五七千裡,你如何去得?

孫悟空說:我的筋鬥雲,非常快疾,像這五七千裡,我只需把頭點一點,腰扭一扭,便到了。

豬八戒說:既然師兄如此了得,何不將師傅馱著過了此河?也算了卻這場災難?

然後孫悟空就將一通大道理甩給了豬八戒。誠然,吳老先生借孫悟空之口向讀者表述自己的觀點,當然,藉助孫悟空之口,是信任孫悟空,吳老先生賦予孫悟空一個非常光鮮重要的職位,不僅要求孫悟空法術高強,保護唐僧,還要求他能說會道,飽讀詩書,有開拓的視野以及大的境界,告與取經團隊,告與世人。

孫悟空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但只是師父要窮歷異邦,不能彀超脫苦海,所以寸步難行也。

為何孫悟空不馱著唐僧扭扭腰子飛去靈山?原因在於唐僧沒能超脫自己,超脫苦海。劫難是自己的另一筆財富,在漫漫生命歷程中,既要收穫勝利的喜悅,也要收穫悲傷的淚水,既要歷經順境時的吹捧,也要歷經逆境時候的打壓,沒有一正一反兩股力量,是很難成功,很難達到心靈的高度,很難成佛成正果的。

取經的本質是什麼?取經是唐僧四個徒弟一人載唐僧一程,飛往靈山求得真經嗎?且不說如來給不給發放經書,就是取到了經書,這樣的經書有它的價值嗎?取經的本質應該是一步一個踏在西天路上的腳印堆砌出來的意義。在取經團隊中,唐僧是要一人歷經全部磨難,達到心靈的高度,在這其中,唐僧更像是一個寶寶,四個徒弟分身為唐僧的長輩,給予唐僧關愛,他們放任唐僧去成長,去歷經這些劫難,待到唐僧落難時候,四個長輩分別出馬,給予救助。

取經是要這樣才算是取經,取來的經書才能被賦予它真正的意義。

所以,常言道: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孫悟空說的真有道理!

相關焦點

  • 彌勒佛一句話道出他的實力
    彌勒佛一句話道出他的實力。通常我們說一個人有實力,大多指硬實力。比如說牛魔王和黑熊怪,武藝高超,與悟空相比,不分上下,指的就是硬實力。但是一個真正有實力的人,除了有硬實力外,還有軟實力。軟實力指一個人的修為境界,修為越高,軟實力越強大。軟硬實力相結合,才是擁有真正實力的人。黃眉怪就是擁有真正實力的人,雖然他相貌兇狠,卻人稱黃眉老佛。
  • 漫長的取經路,孫悟空最怕的並不是唐僧丟了性命,而是失了元陽
    升級打怪的模式是給小孩子看的,小孩子總喜歡孫悟空鬧天宮打妖怪的情節,可成年人知道,悟空真正打死的妖怪能有幾個呀。成年人看到的《西遊記》,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完全跟小時候取經的故事完全不一樣,舉一個最最明顯的例子來說,唐僧三個徒弟,本領各個都很高強,那麼他們在保護生命呢?
  • 《西遊記》中,孫悟空印證著什麼樣的寓意?我們都可以是孫悟空
    對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幾乎都看過或聽過《西遊記》的故事,不過,如果你只把《西遊記》當成一本經典的神話小說來看待,那就實在太可惜了!《西遊記》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非齊天大聖孫悟空莫屬,他的故事,貫穿了整部《西遊記》的始終。今天,我們就先來看看孫悟空的成長經歷。
  • 孫悟空很早之前就死了,取經的其實是六耳獼猴,這說法是真的嗎?
    「六耳獼猴」變化成孫悟空的樣子,然後想要頂替孫悟空去西天取經。 這裡有一個腦洞,會不會真假美猴王中,被打死的是孫悟空,而陪唐僧去取經的其實是六耳獼猴。 如果取經的真是六耳獼猴,那他取經的目的又是什麼呢? 六耳獼猴和孫悟空不同,孫悟空取經是被逼無奈,他需要一個噱頭從五行山下出來。
  • 西遊最經典戲碼!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的逢場作戲,連八戒都自嘆不如
    西遊最經典戲碼!孫悟空和鐵扇公主的逢場作戲,連八戒都自嘆不如!《大話西遊》有一段經典臺詞:「曾經有一份真誠的愛情放在我面前,我沒有珍惜,等我失去的時候我才後悔莫及,人世間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再來一次的機會,我會對那個女孩子說三個字:我愛你,如果非要在這份愛上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萬年。」這句臺詞配上唐僧最適合不過了。其實唐僧內心也是火熱的,怎奈拜入佛門。
  • 孫悟空當年大鬧天宮留下一句話,僅八字卻非常經典,如今人人會背
    孫悟空,出生於花果山頂上的一塊石頭裡,一出生,他便拜了四方,用雙眼向天庭玉帝發送了一道信號,玉帝知道孫悟空出生了。這個行為有點古怪,是否說明孫悟空不一般的人生呢?
  • 《西遊記》:孫悟空取經時候的年齡,到底是多大?
    《西遊記》:孫悟空取經的時候,到底是多大年紀呢?雖說神仙長生不老,不計較生老病死,可是貓叔還是想算一下,我們這個超級英雄的年齡,他出生的時候,是屬於什麼年代?在觀音院裡的,老院主說自己痴齡270歲,這下可激起了我們猴子的好勝心,說他還是自己的萬代兒孫哩。
  • 《西遊記》|孫悟空和白骨精,本質是同一類人,皆可為良朋好友
    三打白骨精,是西遊中最精彩的故事之一,情節很簡單:孫悟空不顧師父阻攔和勸告,當著唐僧的面,將屍魔白骨精連著打死三次,最後惹惱師父,被多次念緊箍咒,最後唐僧寫下貶書,將悟空逐出師門。孫悟空被咒過幾次後,一聽到緊箍咒三個字,就會嚇得變臉色。他和八戒兄弟不和,卻不敢對八戒怎麼樣,就是怕八戒挑唆師父,用緊箍咒咒他。取經路上,悟空被咒得最慘的有兩次,一次就是打死白骨精,另一次則是打死山賊,兩次都是被慘咒後逐出師門。表面上看來,孫悟空不遵師命、屢教不改,這是罪有應得。但分析事情的背後,並沒有這麼簡單。
  • 《西遊記》最基本哲理:唐僧得歷劫西行,悟空八戒的對話道出真相
    歸順,就是奉菩薩之命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這個妖怪打不過八戒時,就潛伏到水裡不出來。八戒兩次引他上岸,想讓悟空捉拿他,都成功逃回水裡。悟空也拿他沒什麼辦法。悟空叫八戒去水裡擒拿妖怪,八戒怪悟空不去,悟空解釋他在水裡不方便。悟空之前能夠在和唐僧鬥氣時去東海龍王處喝茶,現在為何卻說下不了水?
  • 取經後期,孫悟空早就知道了緊箍咒的破解辦法,為何不去解除?
    假如遇上了妖魔非常的神通,你得去讓他學好,跟那取經人做個徒弟。如果那個人要是不服從,就把這個箍給他帶上,便於管束。所以,菩薩就把其中「緊箍」給了孫悟空、「禁箍」給了黑熊精、「金箍」給了紅孩兒。那麼,唐僧又是如何給初出五行山,漸露猴子野性的孫悟空帶上的呢?因為孫猴子打死六個強盜,唐僧說了他幾句,他一怒之下喊一聲,老子不幹了,轉身就跑了。
  • 六耳獼猴和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如來和無天給出了答案
    這是大鬧天宮一回中,如來給孫悟空的勸告,這裡如來提出了孫悟空的本來面目,但是卻沒有說明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本來面目,指的是事物的本質,菩提祖師的本來面目成謎,孫悟空的本來面目成謎,六耳獼猴的本來面目也成謎。本來面目,之所以難以言明,是只意會為不可言傳。
  • 取經團隊只需給孫悟空戴緊箍咒就行了,如來為何交給觀音三個圈?
    (蝸牛看西遊第1413期)文/牽著蝸牛散步只要看過西遊記的都知道,取經團隊中,只有孫悟空一人戴了緊箍咒,其它人沒戴也不需要戴。為何呢?唐僧不用說了,他的緊箍咒是被如來戴在了心裡,只有一個念頭,去西天取經,他是不會開小差的。
  • 取經路上,孫悟空明明可以避禍取巧,為什麼卻總要自找麻煩?
    依照美猴王這些本事,要保唐僧西天取經本來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打得過就打,打不過弄個法術帶著老唐跑路也是輕而易舉,為什麼很多驅災避禍的法術悟空輕易卻不使用,有時候還要自找麻煩、以身犯險呢?孫悟空:心裡透亮著呢答案其實在書中多次有體現。這也正是孫悟空最終能被封為鬥戰勝佛的重要原因。
  • 唐僧取經,為什麼一定要走著去?如來: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閒看
    大家都知道,《西遊記》唐僧取經用了整整14年,歷盡艱險,走了十萬八千裡。看看唐僧的三個徒弟,個個都能騰雲駕霧,尤其是大徒弟孫悟空,一個跟頭十萬八千裡。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為什麼非得這麼費盡周折嗎?懷疑如來佛是成心拿人開涮玩兒?不僅,我們凡夫俗子有此疑問,其實,即使取徒人——唐僧的大徒弟孫悟空,也曾對此不理解、充滿了困惑。
  • 西班牙網友製作的「孫悟空」MV刷屏
    最近幾天,一條西班牙網友製作、介紹孫悟空的MV視頻刷爆網絡,收穫了超過2000萬的播放量。大家可以先感受一下。西班牙語的男聲演唱,道出孫悟空的來歷:一塊奇石從天而降,破石而出的靈猴擁有神力;拜師習得長生術(師父用龜仙人取代了菩提祖師);金箍棒從何而來:闖海底龍宮,取得如意金箍棒。而MV中,兩位演唱者分別模仿閻王爺和孫悟空的口吻唱出「這是地府你陽壽已盡」「但我已習得永生又怎會死去」,同時生死簿封面顯示的則是「死亡筆記」,令這部作品顯得妙趣橫生。
  • 太上老君一句話給出了答案
    太上老君一句話給出了答案在唐僧一行人的取經路上,孫悟空遇到了許多強勁的對手,當年大鬧天宮的齊天大聖,數十萬天兵都拿他無能為力。但是到了取經的路上他卻成了處處受挫的孫行者,令人好奇的是,天庭的管理這麼嚴,為什麼還有這麼多的坐騎能下界為妖呢?這屬不屬於天庭的管理漏洞呢,甚至說那些坐騎的主人是不是應該收到天條的處罰。
  • 孫悟空被鎮壓後,菩提偷偷幫他做了1件事,連玉帝如來都不敢吭聲
    「西遊記」講的是一個唐僧幾個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到西天取經,終於成功的故事。故事裡,孫悟空是名副其實的經典,也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又估計是由於師弟們習以為常,導致孫悟空無法無天,入東海搶神針,下地府改命書,上天宮鬧宴席,踢打老君的煉丹爐,摘王母娘娘的蟠桃,反正他該做的不該做,他都做了,氣得玉帝大呼如來把他壓在五指山下。這是不是孫悟空所做的這些事都是師父修菩提所不知道?還是也是由他默許的?
  • 別再被謠言所誤導,原著中孫悟空實力有多強,取經路上幾乎無敵手
    在《西遊記》中最受人關注的自然是孫悟空的實力。影視劇一大弊端就是無法拍出原著的細節及旁白,這也讓許多觀眾感到故事的前後矛盾:大鬧天宮時孫悟空無敵,取經路上卻連個神仙坐騎都打不過。
  • 如來和太上老君誰更厲害,孫悟空踏上取經之路後才明白
    老君和如來誰更厲害,一直是眾說紛紜,但是,悟空在取經路上得到了這個問題的答案。孫悟空在取經路上不但是唐僧的保鏢,更是他的專屬外賣員,唐僧想吃什麼食物,只需拿著菜單點餐就行,猴子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食物送到老唐的面前。這天,唐僧依照慣例點了小菜,拿著菜單的悟空有種不祥的預感,臨走之前大師兄專門用金箍棒畫了一個圈,用來保護師父的安全。
  • 六耳獼猴幾乎和孫悟空一模一樣,他究竟是什麼來歷?
    談論起著名小說《西遊記》中最神秘的妖精,莫過於是六耳獼猴了。六耳獼猴不但能幻化地與孫悟空一模一樣,而且實力也是不相上下,打得難解難分,甚至連觀音菩薩都無法辨別,諦聽知曉卻不敢多言,最後打上西天才被如來佛祖識破。那麼,六耳獼猴究竟是什麼來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