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孩子性格內向孤僻,脾氣差怎麼辦?

2021-01-09 摩爾媽媽

同事家小帥哥同同,今年四歲半,最近幼兒園老師反應,同同有很多地方「和其他孩子不太一樣」。比如同同對身體觸碰的反應極大,不光是同班小朋友不能碰到他,就連老師幫穿下衣服都不行,輕則尖叫重則大哭。在幼兒園裡跟同學可以勉強相處,但是剛玩在一起沒多久就會不歡而散,情緒控制力不佳,而且注意力很難集中。同事懷疑孩子有社交障礙,十分焦慮,請假去找幼兒園老師聊過才知道,同同很可能是有觸覺敏感的問題。

「觸覺敏感」這個詞,同事從未聽過,經過幾番查詢才知道,孩子的皮膚觸覺在早期訓練不足,就會對外界的刺激感覺特別的敏感,影響情緒的穩定性,出現孤僻、愛哭、易怒等狀況。同事回憶,同同小時候沒怎麼爬,11個月直接走路,而且每天都穿著襪子,幾乎沒有光腳觸及過地面。幼兒園老師建議同事,從摩爾媽媽APP上,給同同請一位上門早教的專業老師,長期規律的帶同同開展一些感官、感統活動,對觸敏問題有幫助。

同事很快下載了app,並在上面請到一位在北美幼兒園任教6年,剛剛回國的早教幼兒老師Tiffany。隔天,Tiffany老師就按約定時間來到了同事家。憑藉海外院所的工作經歷和在美國念大學時積累的專業知識,Tiffany老師斷定,同同確實存在觸覺失調造成的觸敏問題,並在當天晚上就為同同制定了一套專屬的教學計劃。

為什麼感官遊戲很重要?

Tiffany告訴同事,出生後,寶貝認識世界是從最直接的感官開始,大人需要給幼兒不同的材料,在發育關鍵期刺激孩子的五感(即觸覺、視覺、味覺、聽覺、嗅覺)發育,才能幫助孩子從感官遊戲開始認識世界,從而促進認知和智力發展。

人類的大腦由數萬億個稱為神經元的腦細胞組成,其中,一個神經元的衝動傳到另一個神經元或傳到另一細胞間的相互接觸的結構叫突觸。突觸、神經元之間可以由於學習和經驗的影響建立新的連結,從而影響個體的行為。

感官遊戲帶來的感官刺激可以增強大腦內與感覺有關的突觸和功能,幫助大腦中神經連結的建立,利於提升孩子完成更複雜的學習任務的能力。

而感官體驗不僅從生理上是促進大腦的發展,讓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更準確清楚,還能支持語言、認知、精細和粗大運動技能的發展,有助於提升解決問題、社交互動的能力,有助於發展和增強記憶力。

比如,請孩子搭一座一模一樣的高塔,孩子需要用自己的視覺仔細觀察塔的構架,然後再去選擇材料,進行拼塔。

前期可能會失敗很多次,但是在不斷的觀察和試驗後一定可以拼出一個一模一樣的,這就是一個經典的利用視覺帶動其他能力發展的遊戲。

△ 感官活動促進並自發鼓勵兒童在玩、創造、研究、探索時使用科學方法。

感官遊戲讓孩子們可以針對不同的感官信息調整狀態,從而幫助他們的大腦神經建立更牢固的聯繫,以處理和響應感官信息。在探索的過程中,孩子們會自己得到經驗,而不是聽旁人的描述,在腦海中只有一個大概的影子。

適合3-6歲孩子的感官遊戲

「適合同同年齡的感官活動非常多樣,比如,構建、感官箱、感官瓶、感官類科學實驗等。」Tiffany老師說。

△ 色彩實驗感官桌,探索色彩混合,發展視覺、觸覺、色彩認知、精細動作能力等。
△ 感官箱內結合主題設計,投放主題材料,感受不同素材,發展對色彩、數量、分類等的認知。
△ 氣味瓶,玩分辨氣味遊戲,發展嗅覺感知、認知能力。
△ 結合感官箱探索顏色、形狀的配對。
△ 拯救冰凍氣球內的動物,感受冰、水的不同觸感,探索水的融化。

做感官活動時,要注意什麼?

在帶同同開展感官活動前,Tiffany老師強調,首先要確保使用的材料不能對孩子產生傷害,太小的孩子不能用細碎的零件防止誤吞窒息。尖銳的材料也需要避免使用,其他的可以根據孩子的需求來任意選取。

並與同事溝通,有些感官材料會使家中環境稍微混亂一點(沙子、水等等),她會儘量使用在家庭內允許使用的材料,以此杜絕大部分因為「亂」引起的不必要的反感。經過同事的認可,Tiffany老師簡單描述了感官遊戲的規則:

首先保證孩子不會受傷;其次,可以多問問孩子為什麼,比如,觸感類的活動,問問孩子你覺得它是硬的還是軟的,如果是味覺類的就問味道怎麼樣,以此類推。第三,如果孩子沒有辦法給準確的回答,就在孩子旁邊告訴孩子這個是什麼,感覺是怎麼樣的。

Tiffany老師根據五感對同同的到家課設置了觀察點,根據觀察點問問題,並記錄同同的回答作為反饋,因為孩子的回答會反應出他們當前的認知情況。同時根據同同的情況做出引導,來調整後續感官活動投放的材料,持續支持同同的感官探索。3個月後,幼兒園老師跟同事反饋同同像變了一個人,不僅喜歡他的小朋友變多了,他還懂得照顧和分享,現在是園裡的「小紅人」。

同事跟幼兒園老師說:「如果不是在摩爾媽媽APP請了到家老師,有針對性的帶同同開展感官感統活動,同同也不會在這麼短的時間有這麼大的變化,幼兒園和早教中心解決不了的問題,因為有了到家老師迎刃而解,Tiffany老師不僅是同同的「好朋友」,也是我人生的良師益友。」

1000+專業早教幼兒老師,到家幫你科學育兒,就在摩爾媽媽APP

相關焦點

  • 東莞有性格孤僻怎麼辦 東莞性格膽小懦弱如何改變
    東莞有性格孤僻怎麼辦 東莞性格膽小懦弱如何改變一旦你允許愛,的奧地利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也認為
  • 睿智燈塔-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
    在如今社會社會環境下,家有內向的孩子,往往更容易引起家長焦慮,很多家長總擔心孩子在學校交不到朋友,被其他同學的欺負,甚至長大進入社會後吃虧,這讓許多家長十分頭疼。那麼,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改變孩子內向性格的方法有哪些呢?生活中那些性格活潑、能說會道的孩子,就很容易討人歡心。而性格內向、不愛說話的孩經常會受到冷落。
  • 性格內向又不是病,為什麼非要治?!
    02性格跟血型一樣是先天的被迫改變,可能讓他從天才滑向病人生活中,說一個孩子「外向」,那是對他社交能力的認可,意味著他更討人喜歡。而說一孩子「內向」,潛臺詞大多是「害羞、孤僻、不愛說話、社交不行」之類的貶義詞。
  • 孩子脾氣差,不合群?培養孩子好性格,父母可以嘗試這3個方法
    現在的小孩都很有自己的個性,平常不會理會其他的孩子,看似孩子酷酷的,但是這樣的孩子通常在小朋友裡,就容易是不合群的那一個。還有一些孩子因為脾氣差,經常跟小朋友鬧矛盾等等。給孩子養成好性格還是很重要的,擁有好性格的孩子比較受人喜歡,朋友也就多一些。
  • 孩子是否性格孤僻,不愛說話?家長要學會三步引導
    每個孩子天生就有不同的特點,有些孩子天生外向活潑,有些孩子天生性格內向,喜歡獨處,面對這些性格各異的孩子,家長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們,對於那些內向的孩子,如果沒有可以從父母那裡得到及時的關係和正確的引導,可能會會使孩子的性格變化變得孤僻、社會困難等不良後果。第一:為什麼孩子們孤獨?
  • 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過度擔心是因為你對內向性格有誤解
    普天下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活潑,擅長無人交流,可總有那麼一些孩子與父母的期待截然相反,於是父母們就開始著急了,逮著教育專家就問:孩子性格內向不善交際怎麼辦?有這種擔心和焦慮的父母,其實是對內向性格有誤解,這個誤解來自弗洛伊德、榮格和阿德勒,這三個20世紀最偉大的心理學家之間的紛爭。
  • 孩子內向膽小怕事報什麼班,小學生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怎麼辦?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保護越來越嚴格,但有家長報怨,自己孩子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膽小怕事,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希望有一個面向學生孩子內向膽小的培訓班,在這裡,大涼山志願者胡秋根建議,換一個環境,去中國最貧困山區,讓他來大涼山參加吃苦生活體驗,陽光面對生活,孩子不交際的原因有很多,第一、
  •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 小孩性格內向不愛說話怎麼辦?細心的家長這時候就會發現孩子年齡越大卻越膽小起來,家裡來親戚的時候會開朗點,有的見了親戚也是扭扭捏捏的,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情感,好像不敢見人一樣,家長都希望孩子大大方方的。孩子內向不善於交流對孩子的成長非常的不利,長此以往孩子會孤僻會自閉。
  • 「我的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專家:這是好事
    因為人們對於內向有很深的偏見,在想到內向這個詞語後,總是會和害羞敏感膽小孤僻不合群等詞語聯繫到一起。總是會認為內向就是一種性格缺陷,是無法委以重任。因為內向型孩子更善於傾聽和接納不同的建議,因此他們在工作中更具有天然的優勢。3.內向型孩子更具有思考力上面我們提到了很多關於內向者的偏見,認為內向的孩子就是孤獨孤僻就是不快樂不高興。但實際上你看到一個內向者獨自坐在一邊,獨自一人的時候,他們或許正在進行深度地思考,正在探究這個世界。
  • 孩子性格內向,不願說話怎麼辦?4P法讓你發現內向孩子的優勢
    前些天姑姑帶著表弟東東來家裡做客,剛一進家門姑姑就開始訓東東:「你這孩子怎麼這麼沒禮貌?在門口別人和你說話你為啥不吱聲?天天在家問你話你就知道搖頭點頭,話都懶得說,以後可怎麼辦……」姑姑吧啦吧啦說了好多,東東一直低著頭悶不吭聲。
  • 孤僻的人有哪些特徵? 孤僻交際能力差怎麼辦
    原標題:孤僻的人有哪些特徵? 孤僻交際能力差怎麼辦   孤僻表現為獨來獨往,性格孤獨,不能和別人正常交流。孤僻的人往往是孤獨的,他們不會主動和別人交往,缺少熱情和活力。那麼如何判斷一個人是否孤僻呢?
  • 孩子性格孤僻怎麼辦?父母用三個方法引導,讓娃變得更開朗
    但是並不是所有孩子都是一樣的性格,有些孩子由於生活環境不同,並且沒有得到父母指引,從而使其性格轉變為孤僻。其實,孩子之所以性格孤僻主要有以下三個原因:天性如此每個孩子的性格都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外向,而有些孩子天生就比較內向,因此孩子之所以性格孤僻部分原因是跟孩子的天性有關,這是先天性遺傳因素
  • 寶寶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往,怎麼辦?
    寶寶性格內向,不善於交往,怎麼辦?不少的家長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說過這樣的話語,比如:不要到處亂跑,小心撿垃圾的把你騙走;再不聽話就把你送給壞人。這些「大灰狼」式的話語無形中就給孩子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孩子就會認為外面的世界很黑暗,壞人很多,自然就產生逃避或防備的心理。也有一些孩子聽過一些可怕的故事,亦或者看過一些可怕的影片,給孩子的心理留下了陰影,從而使孩子膽小不自信。
  • 孩子性格內向孤僻,多是因為家長几種行為,中了的家長快改了吧
    文|文兒前幾天收到網友來信,說自己孩子性格特別自閉,當然,她口中的自閉自然不是指自閉症,而是指孩子性格比較內向,甚至孤僻,不喜歡結交朋友,平常總是皺著眉頭,不苟言笑,若是叛逆期還能接受,但她的孩子才小學二年級。
  • 孩子性格內向,父母別急,也別總想著要改變孩子
    在幼兒園的調研過程中,有大班的兒童父母反映,孩子性格內向會不會影響到未來的小學適應。對於大多數父母來說,都希望孩子能夠開朗大方,這是可以理解的。不過,父母發現孩子性格內向,不主動與他人交道,還真不能一概而論,總想著怎樣改變、矯正,如果這樣,還真可能適得其反,種瓜得豆。 第一個問題,父母真的了解自己的孩子嗎?有些孩子天性樂群,有些孩子天性孤僻,後者嚴重的反映為泛自閉障礙,除了典型自閉症,還包括更為普遍也更接近正常發育的阿斯伯格症候群。有些孩子雖然還不到泛自閉障礙的程度,但性格偏內向、孤僻完全可能與生俱來。
  • 孩子膽小怕生、內向孤僻、不善於交朋友怎麼辦?
    通常來說,孩子膽怯怕生、內向孤僻可以和觸覺的打開缺乏有關。觸覺打開缺乏之外,有些孩子性格偏內向,家長還需要正視孩子的真實性格。在各項才能方針都打開完全時,孩子「內向」只是一種性格特徵,而不是性格缺陷。假定家中正好有一個「內向型」的孩子,這麼做可以協助他非常好地生長。
  • 寶寶「性格」內向該怎麼辦?父母掌握這3招,孩子長大自信又大方
    寶寶「性格」內向該怎麼辦?父母掌握這3招,孩子長大自信又大方孩子"性格"內向怎麼辦?在任何的事和物的情況下都是有著優點和缺點的,就像是性格,有的內向,有的外向,內向的孩子在以後和人接觸的情況下是比較困難的,也是非常難和別人建立關係的。
  • 孩子性格孤僻,不愛表達,該怎麼辦
    寶寶,媽媽愛你等等之類的話語,這樣可以增進與孩子之間的溝通交流,增進親子關係。二、給予更多的關愛愛是家長與幼兒之間增進感情的基礎。爸媽要在態度上對寶寶親近,生活上對寶寶體貼。你愛的暖流滋潤寶寶的心田,寶寶在感受愛的同時,悄然改變孤僻的性格。愛是轉變寶寶孤僻性格的前提,沒有「愛心」,再好的方法也不可能奏效。
  • 孩子的「不合群」行為,家長可巧用5個方法調整,改變孤僻性格
    他們性格孤僻,獨來獨往,平時好友親戚基本不往來。很多人都以為他們是長大才變成這樣,實際上,很多人的不合群是從小開始的。案例分析相信很多家長都看到過這樣的孩子,在班級裡老師讓孩子自由活動的時候,一群熱鬧的孩子周圍,總有幾個形單影隻的孩子默默地坐在那裡。
  • 孩子孤僻,不愛交友怎麼辦?|不愛交友≠內向,聽專家來解答
    03孤僻、不愛交友的孩子,大致是由這些原因造成的:上述的原因,我們可以分為幾類:第一類是很容易改變的,只要付出一點努力就好,比如個人衛生問題,轉學的問題。第二類是不容易改變的,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比如學習成績的問題,太胖或太瘦的問題,以及心理行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