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我國目前有近2.5億老年人,養老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可以吸納大量的勞動力就業,但是記者在多家養老院採訪時發現,這一朝陽產業對於年輕人卻缺乏吸引力。從業人員老化、後備人才不足已經制約了我國養老行業的發展。
在北京的這家養老機構裡有200多名老人入住,近一半是失能老人,在院工作的護理人員有70多名,平均年齡43歲,她們不僅要照顧老人的日常起居,還需要幫老人做康復等護理服務,一些年齡大的護理員已經感到力不從心。
北京市某養老院護理員薛桂萍(52歲):「體力上是有點吃力了,因為我年齡大了,所以說也有點吃力。幹別的行業可能人家招的都是年輕人,我覺得我自己有愛心和責任心,我就來幹。」
據民政部的一項調查發現,目前我國養老機構中一線工作的護理人員年齡多數都在40歲到50歲之間,年輕後備力量不足已經影響到養老行業的發展。為了養老隊伍的年輕化,近年來一些養老機構加大年輕護理員的招聘力度。
養老機構負責人唐浩:「第一,他們的學習能力更強,第二,他們對老人的關愛度更加的自然,他們可以形成一種祖孫概念。第三,他們對於我們未來人才儲備人才發展都是非常有好處的。」
45歲的衡志雲是一名有著5年多工作經驗的養老護理員,她還負責帶徒弟,在她帶過的新入職的年輕人中最終能留下來工作的人很少。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雖然養老企業對年輕專業人才有著迫切需求,但是由於養老護理員工作時間長、勞動強度大、社會認同低等原因,難以吸引年輕人從事養老行業。
養老機構負責人唐浩:「我們的護理員的確他們的年齡都比較偏大,應該都是以40到50歲為主的中年人,那就形成了一種快接近老年的人在照顧老年人的現象。」
很多養老企業對年輕的從業人員求賢若渴,大中專院校養老專業畢業生更是搶手,那麼為什麼年輕人不願意從事這個看起來很有前途的朝陽產業呢?
因就業市場需求旺盛,目前全國已經有200多所院校開設了養老服務與管理專業,但是每年的招生總數只有不到一萬人,有的院校的招生人數甚至不超過10個人,跟用人單位旺盛的需求相比,養老服務專業的招生為何卻有點冷呢?
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畢業生張帥帥:「比如說身邊的人不理解,怎麼一個20多歲的小夥子幹這個工作,面對老人暴躁的情緒,天天要像哄小孩兒一樣哄他們。面對老人去世心中五味雜陳的感覺,想要留在這個行業需要一定的毅力。」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養老服務與管理這個專業是叫好不叫座,聽起來人口老齡化、將來養老服務業是一個很好的產業,但是一想到他的工作崗位是那種場景,他可能認知度就不高,對他的吸引力就不強,所以招生、報名的踴躍度就不夠,出現了一頭冷一頭熱這種現象。」
記者在調查中了解到,目前全國養老機構入住老人大約200萬,經過專業培訓並持有證書的護理人員只有不到20萬,存在較大的用工缺口。因此,有養老服務職業教育經歷的畢業生供不應求,很多學生在實習期間就會被用人單位預訂。
民政部培訓中心一項對全國132家養老企業的調查顯示,目前養老機構的從業人員中,從業時間在兩年以下的佔到近六成。據一些職業院校對養老服務專業歷年應屆畢業生就業進行跟蹤調查發現,畢業一到兩年內,七成到八成的學生會辭職,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普遍存在的待遇低、社會認同度不高之外,很多院校畢業的學生對養老行業缺乏了解導致心理落差也是離職率偏高的原因。
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公共管理學院院長侯秀芬:「一個是學生的工資待遇偏低,基本上簽了就業合同以後,工資超過4000元每月的企業和機構也不是很多;第二個,學生對於這樣一個工作崗位的適應性以及受到一些傳統觀念的影響,心理方面上的不適,這些都可能形成學生後期轉崗的因素。」
養老行業作為朝陽行業亟需大量的後備人才,而年輕人不願意進入這個行業,如何解決這一結構性矛盾呢,專家介紹,除了需要提高養老護理員待遇、增加他們的社會認同度,還應該從教育、用人等多個環節改革,增強崗位的吸引力。
四川省成都市某養老院工作人員:「你們將來可以通過技術通過培訓做監護組長,可以做護理長,最後你們做到院長,甚至可以做到管理層。」
這是四川一家養老院為新入職的年輕人進行政策宣講,近年來一些養老機構通過開發照護師、老年評估師等專業型新職位,打通內部晉升渠道吸引年輕人加入。
專家建議,目前,養老護理員崗位數量在養老企業佔比很高,需要在養老護理員基礎上,開發老年社工、老年康復、老年照護管理、老年評估、老年輔助技術等行業標準和團體標準等,加強培訓和認證,提高養老服務品質和就業崗位的吸引力。
另外在養老人才的培養環節,學習方式以在校課堂理論學習和實訓室模擬練習為主,很多學生到最後一年實習時才能真正接觸到照顧老人的環節,就業的第一年就容易因為學習和實際工作的反差而離職。
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老年福祉學院院長屠其雷:「他更多的學習場景不應該是在學校佔用大量的時間,他應該在養老服務一線來進行大量的學習,讓學生進駐養老機構,來接觸真實的老年人,讓他慢慢接納這個行業,流失率就會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