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華人女星,繞不開一個人,鞏俐。
江湖地位不用多說,「鞏皇」這名頭不是白叫的。
但近年我們似乎很少在銀幕看到她的身影,鏡頭前她好像也不復當年的光輝,經常演一些奇形怪狀的角色。
最近新片上映,鞏俐也演了一角,剛好趁機聊兩句,鞏俐,還是那座華人女星無人超越的高峰嗎?
鞏俐什麼級別?中國電影史,幾乎繞不開她。《紅高粱》《霸王別姬》《活著》……主演經典眾多。
她是世界上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演員,稱她為華人女星的標杆,一點不誇張。
拿獎拿到手軟,合作眾多大導、男神。鞏俐的開掛操作,從何開始?
她的開局,不是一手王炸,甚至非常普通。高考失利、家人不支持、成了出版社的臨時工。
但這個小姑娘,確實有股狠勁,邊打工邊學習,上了中戲,迎來她人生的轉折點——張藝謀。
鞏俐和張藝謀的故事,大家都熟。除了影片合作,兩人還有一段浪漫情史,只是最終沒修成正果。
電影導演有繆斯女神,還多次合作,這不稀奇,中外都有。但對於張藝謀,之後的「謀女郎」無論有多少,鞏俐永遠是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
畢竟在《紅高粱》前的張藝謀,不是什麼大佬,最多算青年才俊。
但兩人就是發生了奇妙的化學反應,張藝謀導的戲、寫的角色,在鞏俐的表演下,有了靈魂,國際國內四處拿獎,披荊斬棘。
《菊豆》《大紅燈籠高高掛》《秋菊打官司》《活著》,部部題材不同,角色不同,但兩人都相當出色。
但花無百日紅,《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後兩人分手,展開各自的新生活。
鞏俐事業的開始,確實離不開和她相互成就的張藝謀。
但拋開張藝謀,鞏俐什麼都沒有嗎?她僅僅是和張藝謀捆綁在一起嗎?
絕不是。
在《秋菊打官司》後,鞏俐已經在和除張藝謀合作之外,搞出了不少名堂。比如中國電影的另一高峰,《霸王別姬》。
再加上《風月》《荊軻刺秦王》,鞏俐和陳凱歌就合作了三部電影。
到了香港,文藝和王家衛拍《2046》和《愛神之手》、喜劇和周星馳搞《賭聖2上海灘賭聖》《唐伯虎點秋香》。
不過鞏俐當時還多少有點放不開,不太適應《唐伯虎點秋香》的無釐頭,甚至有時以為大家在整她。
這之後,她又折騰到國際拍片,勇闖好萊塢。《藝伎回憶錄》《少年漢尼拔》《諜海風雲》,都是商業大片,而且她的角色還真不是打醬油的。
兩手都在抓,兩手都夠硬。鞏俐在那個時代,獨領風騷,是最炙手可熱的華人女星之一。
她的猛,如果只一次兩次,可能是巧合。但一步步如此,就不只是機遇,確實是有目共睹的實力。
這什麼水準啊大家說?是真正的國際巨星啊,「鞏皇」這稱號,不誇張。
但事情,似乎逐漸有了變化。
縱觀鞏俐過往高光時期的演藝生涯,一路沒有被角色框定,不斷拓寬戲路,嘗試不同角色。
但近十年的鞏俐,越來越少在銀幕出現,逐漸淡出公眾視線。接片越來越少,質量也每況愈下,出現在公眾面前,反而更多是私人生活。
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呢?或許是出海後,或許是十年前。
一方面是個人原因,另一方面,不可抗拒的還有年齡。和張藝謀的合作,就對比明顯。
《紅高粱》是青春少女九兒,時隔多年,《滿城盡帶黃金甲》成了母后,再往後《歸來》成了母親婉瑜。
鞏俐隨著年紀的增長,能演的角色變了。
她始終擅長的,是文藝些的片子,不是商業大片。而近年她的出演,都沒能給她那麼多發揮空間。
比如翻拍外片的《我知女人心》,鞏俐和劉德華合作都市愛情戲,片子質量不行,沒什麼記憶點。
再往後《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更拉胯,片子爛,鞏俐的角色造型也不忍直視。
這不是她的演技問題,而是銀幕針對這個年紀的角色,確實少。
她不得不演一些奇形怪狀的反派,這次的新片又是個迷惑角色,人物動機行為不可理喻,還畫著暗黑殺馬特煙燻妝。
鞏俐的成就無可比擬,目前仍然無人能超越。但現在如何破局,只能靠她自己。
她缺乏一個轉變的機會,需要再次找到適合的角色。
而她其實已經在尋找的路上。
接下來要上映的《奪冠》,一個鏡頭仿佛郎平附身,還原度直接讓電影討論度拉滿;《蘭心大劇院》和婁燁合作,來一部年代諜戰片,也挺新鮮。
這都是鞏俐再次展現實力的時機,所以,希望她繼續保持謹慎,寧願少接,不接一些稀奇古怪的玩意。
這不是要求嚴苛,而是她本來應該會更好。
她有能力再給銀幕留下經典,整那些爛活兒,實屬浪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