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根據易學原理建立起來的預測方法,分支很多,主要的大約有二十幾種預測方法。六爻預測,只墾眾多的周易預測學中,派生出來的方法之一。它具有獨自的體系,是一種理論非常完備的預測學。在中國,作為應驗很高的預測法,而廣泛流傅於民間,深受預測師們的喜愛。而歷朝歷代,都有許多人傾心於六爻預測,繼承和發展這門學問,才使其流傅至現在。
探其源頭,六爻預測,一般人認為可以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漢代京房易。這主要是因為京房為漢代有名的易學家。在他的著作當中,提出了六親的概念。但是,在另外一套預測體系,大六壬裡,也有父母、子孫、兄弟等六親的概念。而大六壬的預測方法,早在戰國時候就已經出現了,這從考古出土發現的戰國時候的六壬佔盤中,可以證明大六壬的出現時代。從而也證明六爻的出現,也應孩在戰國時候。只不過是沒有書面直接的資料流傅而巳。
六爻預測法,是在八卦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巧妙地把陰陽五行和幹支納人了八卦。根據十二地支與卦宮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配上六親,進行取象預測。其體系·也不是一開始就很完美的。我們可以從歷代著作的內容看出這一點。它是經過各朝各代易學家研究應用,逐漸添加發展,才形成了今天的六爻預測學。
這種預測法,是把千支納人八卦後,進行預測的。所以,最初把它叫做「納甲筮法」,但它是從《周易》的爻辭,判斷法演變而來。因此,六爻預測學出現的當初,一些人在判斷事物的吉兇時,還需要參考爻辭,進行判斷。
後來,由於受道教以及其他預測學的影響,覺得藉助判斷的依據太少·,精確度不夠。所以,預測師們在判斷事情時,又加進了許多神煞,其代表著作有兩晉時期郭璞的《洞林秘籍》。但因為該書流世不全,也不能代表正宗的六爻著作,所以一般人,也難窺視到六爻的全貌。
神煞的出現,不但沒有使六爻煥然一新,反而使預測術出現了混亂的局面。不過早期的預測方法,只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直到了宋代,一本署名為「麻衣道人」所著的《火珠林》問世後,才在民間廣泛地傳播開來。因此,古時候把這種預測學,也稱之為「火珠林法」。但《火珠林》中所說的方法和現在的六爻預測學還有很大的差異。還沒有月破、暗動之說。五行生滅十二狀態的(即長生十二宮)的用法,也不十分明了。還有一部作品
《海底眼》,也傳說為宋代的著作。但看其內容·水平要比《火珠林》高,也比較接近正理。所以,不象是宋代的作品·應該是明代時期的著作。
明代和清代·是六爻預測學發展的高峰時期,也是六爻著作,創作的旺盛時期。這段時期的著作,有《黃金策》、《斷易天機)、《斷易全書》、《斷易神書》、《易冒》·《易林補還》、《易隱》丶《卜筮全書》、《增刪卜易》、《卜筮正宗》丶《卜筮圓機》丶《天玄斷易》丶《筮學指要》等等。尤其是《黃金策》,成為了古代六爻著作的典範。一掃已往神煞繆論,正本清源。從此使六爻預測學,走上了正確的大道。《增刪卜易》·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修改·並且加入了許多寶貴的實踐卦例和應用心得,使人們更容易理解和把握這門預測方法了《卜筮正宗》也對《黃金策》進行了註解,從而讓苦澀難懂的著作,綻放出其應有的光芒。
不過,書本畢竟和實際應用,還有一定的距離,更何況書上的理論不都是對的。沒有很高的悟性,自己看這些古書·不容易掌握。
六爻預測中,許多精華的部分,則以口傳的形式,流傳在民間。這也是歷來預測學傳播的特點。我在日後的分享中,講述的內容是在研究古書的同時,還加進了口傳的部分·實用性很強·還有相當一部分內容,是從實踐中艭現和總結岀來的。從一般的預測師那裡,是學不到的。
學問是無止境的,我們必須跟上歷史的腳步·把古代的預測方法融入今天的時代,拋棄糟粕的成分,只有這樣活學活用,才能使古老的預測學夔成有用的東西,服務於人類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