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中提到:千鄉萬裡尋知己,一語臨禨不契梁。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當人們遇到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溝通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但是觀看縱天下之大人數之多,能夠成為知己的人卻少之又少。然而「稀少」這樣的詞語也可以用在朋友之外的地方,比如說血型的問題上。
被公認為是世界罕見的血型,熊貓血就首當其衝,但是在世界上的確還有比熊貓血更罕見的血型——A3血型。在中國歷史乃至全世界的歷史上,在古代時期,人們都是沒有辦法判斷血型的,所以關於很多血型相關的醫學研究都是無法開展的。
然而打破血型醫學歷史的轉折點主要是在1900年前後,當時有一名叫做「凱爾南德斯泰那」的醫生發現了紅細胞表膜當中所呈現出來的特性,會因為人們不同的體質而產生不一樣的差異。所以這時候人們才發現依附在紅細胞上的一些特性,也就形成了每個人身體內的血型問題,最常見的血型是AOB這三種組合的血型結果,其結果類型就高達30多種。
但是除此之外也有比較罕見的血型,比如說熊貓血,也就是專業術語中所提到的rh陰型血,這一血型在中國人的血型佔比當中其實不足1%。雖然說中國人的人口基數比較龐大,但是在中國人的血液當中,rh陰型血的確是不常見的,如果在醫院中急需輸血而h陰型血很有可能,瞬間就會上電視,因為血型庫的存量也不一定夠,只能尋求各地區人們的幫助。
2017年,江蘇南京當時一家醫院就在為一名孕婦做產前檢查的時候,需要做到一項血檢的準備工作。然後將這位寶媽的血型送到了血液中心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血庫裡面根本就沒有這一血型,所以無法準備後續接產過程當中應對大出血和其他相關血液的任何舉措。
最後經過研究發現這種血型是比較罕見的A3亞型。這種血型它是在a型血的基礎上發生了一種突變,也就是a型血的突變體。但是由於這種突變的情況,發生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所以也就形成了極其罕見的狀態。如果說熊貓血的華人佔比是1%,而這種突變體的a型血,只佔了華人總血型庫的0.01%。即便是上電視,讓更多的人知道了這一需求,也許大多數人都心有餘而力不足。
2019年之後,國際基因庫正式收取了A3血型。雖然總有網絡笑話,說自己如果是罕有的熊貓血,可以在自己貧窮時輸血換錢。但是要知道最可怕的事情是,自己需要他人幫助輸血的時候,即便是自己花再多的錢,可能其他人也幫不上自己的忙。
所以也有很多醫生曾經站出來號召一些血型為罕有性質的人們:最好的預防措施,那就是不要將希望寄託於其他人,可以在自己身體允許的情況下去獻血,把自己的血液存到血液庫裡留起來給自己使用,雖然不怕一萬,但是就怕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