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了廣州的脫口秀開放麥。
去之前我很喪,沒有信心,覺得自己哪兒都好就是臉不行,去了說完之後激情回來了,覺得自己也就是臉不行,其它哪兒都行,翹臀尤其行。所以朋友們笑聲多麼重要,同一張臉同一具肉體能讓你有截然不同的感受。
能讓人快樂的翹臀都是寶藏,所以哪一天即使你們不愛我了,也請記得愛我的翹臀,對它友善些。2021年,多對自己笑笑,多對別人笑笑。
很久沒有寫情情愛愛的文章了。
昨天在開放麥聊的正好是一個相關的話題,邊界感。為什麼有邊界感的男生會讓人很舒服,尤其是熱戀中(這期先談男生,下期談女生)?可以從三方面來說。
第一,「邊界感」這個詞本身意味著什麼?
我發現不是所有人對「邊界」這個概念都有認知,有些人壓根沒往這方面想,他們認為除了不能出軌之外,其它任何社交行為,只要沒有有心去背叛女朋友,都不是大問題。
我問我的一個朋友:
「你和異性在西餐廳吃飯,情調很好,但你們只是普普通通地吃一頓飯,你沒有任何非分之想,被你女朋友看到了,她衝著你發脾氣,你認為合理嗎?」
他:「當然不合理,我又沒有做什麼,吃個飯而已。」
但其實在大排檔一起吃飯和在情調很好的咖啡店一起吃飯,產生的效果是完全不一樣的。
這些都是比較嚴肅的問題,比如男生和女生單獨吃飯行不行?單獨去參加一聽就很曖昧的聚會行不行?指望這些問題有確切答案不現實,但有「邊界感」的好處是,這個詞意味著你們倆都同時認為,這個問題是可以討論的。
而不是當女朋友提出這些問題時,男生直接不耐煩:「不就是和女生單獨吃個飯嗎?能有什麼啊,管這麼多。」
這樣很容易產生根本性的分歧。
一方認為這些行為是有問題的,另一方認為這些行為你也認為有問題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這樣很難聊到一起去,這屬於三觀分歧嚴重。
只有當我們都認為這是個問題時,大家才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聊。
這是有邊界感的男生第一大好處。
「邊界感」這個概念本身就意味著,我們承認,愛情這種東西,很大程度上是私屬的,所以自己對外的社交行為是有邊界的,而不是只要沒有出軌就沒大問題,只要沒有牽手接吻餵飯之類的,其它行為就沒大問題。
同時,女朋友發脾氣也不是無理取鬧,你們至少可以坐下來耐心解釋的。
情侶發生爭執的時候,耐心是很重要的品質,動不動拍桌子要分手,動不動你愛怎麼想怎麼想,很傷人。
——「邊界感」可以給你一個「你可以耐心」的合理動力。
第二,「邊界感」單純只是強調行為邊界嗎?不,其實場景邊界才是重點,不信你回家問問你女朋友。
昨天開放麥結束之後。
我和朋友們臺下討論,究竟什麼行為才算是越軌行為,是指在出軌尺度之外但又不被大家接受的那種行為。
在情侶餐廳一起吃飯算嗎?
一起去遊樂園玩算嗎?
一起出去旅行算嗎?
朋友們,還是那句話,沒有標準答案,一些心大的或許會認為,哪怕一起開房,只要一個人睡沙發,一個人睡床也沒啥,畢竟沒有發生實質性越軌行為。
以我多年戀愛被錘的經驗,我負責任地說:
「在情侶眼中,強調行為邊界遠遠不夠,甚至不重要,場景邊界才是重點。」
有一個問題,買車之後,你的副駕駛可以坐其它異性嗎?
說可以也沒關係,畢竟只是坐一坐而已,最多雙方在駕駛過程中多聊幾句,不構成認為越軌行為。
那為什麼有人說副駕駛應該是女朋友專座呢?
因為副駕駛的位置,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曖昧行為的場景,旅途稍長,你渴了要喝水對方打開水瓶餵給你喝,你喝不喝?你要吃東西,對方剝橘子餵到你嘴邊,你吃不吃?
對方出於好心,畢竟你要開車,為了保證安全,手就不要離開方向盤了,你也是這麼想的,為了安全,於是一口吃下去。
所有的動機都合理,但結局就是很曖昧。
有邊界感的男生會自動避開這種容易曖昧的場景,你下意識想就能想到會發生越軌曖昧行為的場景,就不要去了。
其實不必總是糾結於有沒有實質性的越軌行為,場景在很多情況下,比行為更重要。
戀愛後能不能和異性一起吃飯?當然可以,選擇相對開放性的、沒那麼有情調的地方,一般沒問題,偏要選擇貴的、精緻的、私密的、還有幾盞燭火的餐廳吃,沒問題也有問題。
邊界感,不僅是行為約束,還是容易導致曖昧行為發生的場景約束。
第三,最重要的問題,誰來確定邊界?
儘管我們很難接受,但不得不說,確定邊界的權力不在你自己手上,而在你女朋友手上,在戀愛對象手上。
她如果發自內心地認為某個行為和場景不對勁,你再認為沒什麼,也不對勁。
自我約束是對愛情的承諾,具體到人,就是對你愛的那個人的承諾。
所以談戀愛本身就意味著把自己很大一部分行動自由權交出去了,合不合理,應不應該,評判權在對方手裡。
你可以申訴,可以辯駁,但只要她不鬆口,你就要滿足她的標準。
所以不要抱怨為什麼戀愛之後總有那麼多束縛,不如不要戀愛,總是吵架,戀愛也沒多大意思。
最後,我也建議情侶在結婚之前,可以先認真地探討一下邊界感的問題,多磨合,再談結婚,指望結婚之後一切會變好的想法很不切實際,該不好的照樣會不好,甚至會更不好。
選擇和一個人結婚,就是選擇了一種生活方式,你要問問自己,能不能接受這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