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眼耳鼻喉科醫院全國首創:聽數位音樂改善耳鳴【內附音頻】
棘手的耳鳴,長期以來無法找到較好治療方法,通過音樂治療成為另闢蹊徑的方法。近日,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召開的院士論壇傳出消息:該院在全國率先開發「耳鳴RS」(耳鳴RECOVERY SYSTEM)軟體,根據耳鳴患者的調頻、調幅,設定耳鳴康複音樂,第一代軟體共錄取30首音樂,下載量達萬餘人次。目前,軟體已開發至第二代,預計將造福更多患者。
眼耳鼻喉科醫院耳鼻喉科李華偉教授介紹,耳鳴在成年人群中的患病率為10%至15%,近年來呈現年輕化趨勢。耳鳴患者眾多,與之不匹配的是,耳鳴診治過程中存在基層醫生認知不足的狀況,缺乏相應診療指南與規範;少部分頑固持久的耳鳴患者,還需要長期隨訪、治療,這些在國內還缺乏相應管理策略。
如何應對耳鳴?幾年前,李華偉教授領銜團隊,研發集診斷、治療為一體的耳鳴RS客戶端,利用客戶端可實現耳鳴的快速自測匹配,生成個性化治療方案。此外,在指導患者利用軟體自助治療時,軟體還能利用收集的大數據,進行耳鳴流行病學調查分析,利用專業隨訪測試模塊,實現對耳鳴治療的長期管理。
專家表示,耳鳴患者在排除一些器質性病變(例如感應神經性耳聾、外耳或中耳炎症、聽神經瘤等)後,便可免費下載客戶端,「與其說是治療耳鳴,不如說是教會患者如何與耳鳴症狀和諧共處。每天聆聽兩次、每次最多半小時,臨床隨訪證明,八成以上患者耳鳴症狀得到了一定緩解。」據悉,第二代耳鳴RS軟體還將增加更多科普內容,並延續公益性應用,以此讓更多耳鳴患者從中受益。
院士論壇還傳出消息,眼耳鼻喉科醫院近年來針對遺傳性耳聾、耳源性眩暈等也開發了數位化診療方案。例如,針對遺傳性耳聾開發包含耳聾基因突變注釋、患者臨床表型和基因型採集、遺傳性耳聾知識科普網站;針對耳源性眩暈中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合作研發具有遠程診療功能的Verti-Google系統,該系統可以同步記錄體位視頻、眼動視頻等,由此實現網際網路遠程診斷和治療指導。
論壇同時成立「全國防聾治聾及數字診療技術推廣聯盟」,該聯盟由眼耳鼻喉科醫院聯合國內外耳鼻喉科領域知名專家教授共同組成。聯盟覆蓋全國29個省市的48家三級甲等醫療機構和155家一級、二級醫療機構,將通過開展數位化診療裝備的推廣、疾病遠程診療的協作等工作,促進優勢資源下沉,提高基層醫生對耳鼻喉科疾病,尤其是常見的難治疾病診療的認識,推廣規範診療指南、科普以及疾病預防,同時引領診療技術研發轉化,依託數位化診療裝備收集疾病診療數據,構建多方位和多結構的臨床資料庫,為臨床研究的開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