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公安機關網安部門發起「淨網2020」打擊網絡黑產犯罪集群戰役,重拳打擊為電信網絡詐騙、網絡賭博、網絡水軍等突出違法犯罪提供網號惡意註冊、技術支撐、支付結算、推廣引流等服務的違法犯罪活動,共偵辦刑事案件4453起,抓獲違法犯罪嫌疑人14311名(含電信運營商內部工作人員152名),查處關停網絡接碼平臺38個,搗毀「貓池」窩點60個,查獲、關停涉案網絡帳號2.2億餘個。據相關數據顯示,網絡活躍接碼平臺日接碼量降幅67%,黑市手機號數量降幅近50%,有力維護了網絡秩序。
2021年1月18日,濟南市高新區公安局公布防詐反非提示!
所謂電信網絡詐騙,是指犯罪分子以非法佔有為目的,利用行動電話、固定電話、網際網路等通訊工具,採取遠程、非接觸的方式,通過虛構事實誘使受害人往指定的帳號打款或轉帳,騙取他人財物的一種犯罪行為。其常見手段有20種:
1.冒充QQ好友詐騙
利用木馬程序盜取對方QQ密碼,截取對方聊天視頻資料,熟悉對方情況後,冒充該QQ帳號主人對其QQ好友以「患重病、出車禍」、「急需用錢」等緊急事情為由實施詐騙。
2.刷單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招聘網站、簡訊、QQ、微信等發布正規平臺合作、工資日結等虛假信息,讓受害人添加微信或者QQ,前幾單快速返還佣金獲取信任,之後以「卡單、多任務」等理由,讓受害人加大投資,直到受害人發現被騙。
3.網絡交友誘導參與投資、賭博詐騙「殺豬盤」
犯罪分子通過抖音、陌陌、探探、依對、世紀佳緣、珍愛網等網絡交友平臺尋找詐騙對象,將自己包裝成「高富帥、白富美」等成功人士,與受害人建立感情,聲稱自己從事虛擬貨幣、股票、彩票等項目。先以小額利潤騙取受害人信任,待受害人大量資金投入後,以各種理由拒絕返現。
4.微信假冒代購詐騙
犯罪分子在微信朋友圈假冒正規微商,以優惠、打折、海外代購等為誘餌,待買家付款後,又以「商品被海關扣下,要加繳關稅」等為由要求加付款項,一旦獲取購貨款則失去聯繫。
5. 微信發布虛假愛心傳遞詐騙
犯罪分子將虛構的尋人、扶困帖子以「愛心傳遞」方式發布在朋友圈裡,引起善良網民轉發,實則帖內所留聯繫方式絕大多數為外地號碼,打過去不是吸費電話就是電信詐騙。
6. 微信盜用公眾帳號詐騙
犯罪分子盜取商家公眾帳號後,發布 「誠招網絡兼職,幫助淘寶賣家刷信譽,可從中賺取佣金」的推送消息。受害人信以為真,遂按照對方要求多次購物刷信譽,後發現上當受騙。
7. 電子郵件中獎詐騙
通過網際網路發送中獎郵件,受害人一旦與犯罪分子聯繫兌獎,即以「個人所得稅」、「公證費」、「轉帳手續費」等各種理由要求受害人匯錢,達到詐騙目的。
8.冒充公檢法電話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公檢法工作人員撥打受害人電話,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盜用涉嫌洗錢等犯罪為由,要求將其資金轉入國家帳戶配合調查。
9. 二維碼詐騙
犯罪分子以降價、獎勵為誘餌,要求受害人掃描二維碼加入會員,實則附帶木馬病毒。一旦掃描安裝,木馬就會盜取受害人的銀行帳號、密碼等個人隱私信息。
10. 退款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淘寶等公司客服撥打電話或者發送簡訊謊稱受害人拍下的貨品缺貨,主動提出退款,要求購買者提供銀行卡號、密碼等信息,實施詐騙。
11. 網絡購物詐騙
犯罪分子開設虛假購物網站或淘寶店鋪,一旦事主下單購買商品,便稱系統故障,訂單出現問題,需要重新激活。隨後,通過QQ發送虛假激活網址,受害人填寫好淘寶帳號、銀行卡號、密碼及驗證碼後,卡上金額即被划走。
12. 低價購物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網際網路、手機簡訊發布二手車、二手電腦、海關沒收的物品等轉讓信息,一旦事主與其聯繫,即以「繳納定金」、「交易稅手續費」等方式騙取錢財。
13. 刷卡消費詐騙
犯罪分子群發簡訊,以事主銀行卡消費,可能個人洩露信息為由,冒充銀聯中心或公安民警連環設套,要求將銀行卡中的錢款轉入所謂的「安全帳戶」或套取銀行帳號、密碼從而實施犯罪。
14. 補助、救助、助學金詐騙
犯罪分子冒充民政、殘聯等單位工作人員,向殘疾人員、困難群眾、學生家長打電話、發簡訊,謊稱可以領取補助金、救助金、助學金,要其提供銀行卡號,然後以資金到帳查詢為由,指令其在自動取款機上進入英文界面操作,將錢轉走。
15.註銷校園貸和不良徵信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購買公民個人信息,以受害者有校園貸記錄或者有不良徵信,造成受害人恐慌後,誘導受害人在眾多網貸平臺貸款,並轉入指定帳戶實施詐騙。
16.網路遊戲帳戶遊戲充值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遊戲平臺發布免費送禮品、送福利等廣告詐騙未成年人添加QQ、微信、聲稱必須要成年人微信輔助才能順利領取,待受害人拿到父母手機後,然後通過恐嚇、威脅等手段騙取受害人掃碼轉帳、實施詐騙。
17.冒充老師交培訓費詐騙
犯罪分子模仿老師進入學校家長群,以老師身份添加家長為好友,在群內或者私下發布知名大學培訓班,與家長取得聯繫後,以時間緊、名額有限等理由要求家長抓緊匯款。
18. 提供考題詐騙
犯罪分子針對即將參加考試的考生撥打電話,稱能提供考題或答案,不少考生急於求成,事先將好處費的首付款轉入指定帳戶,後發現被騙。
19. 高薪招聘詐騙
犯罪分子通過群發信息,以月工資數萬元的高薪招聘某類專業人士為幌子,要求事主到指定地點面試,隨後以培訓費、服裝費、保證金等名義實施詐騙。
20. 釣魚網站詐騙
犯罪分子以銀行網銀升級為由,要求事主登陸假冒銀行的釣魚網站,進而獲取事主銀行帳戶、網銀密碼實施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