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是一場造物主的神話,當放映機轉動,世界就亮了起來,夢從此刻開始自由揮灑,無論歡笑和淚水,亦或痛苦和恐懼,在這方靈魂的伊甸園中,都彌足珍貴!愛上電影,找尋你的愛與歸宿,和瘋塵一起嘮嘮這場視覺旅程!歡迎走進《瘋塵嘮電影》!
一說與天才有關的電視劇,美劇最熱門的情景喜劇《生活大爆炸》便是首當其衝的談資,劇中奇葩主角謝耳朵,一個高智商低情商的怪咖物理博士,給劇迷們帶來了無數調侃天才的妙梗。今天瘋塵要聊的這部同樣以天才為主人公的美劇,雲集了跨學科的「謝耳朵們」,四大組隊成員皆是天賦異稟的高智商大神,卻各頂各的怪咖。這樣一支隊伍,天天穿梭於生死一線的世界級危機,千鈞一髮關頭總能憑藉智商碰撞出的神奇靈感化險為夷,讓人心驚肉跳的同時,不由得佩服,高智商就是DIAO!
貌似還沒揭曉片名就把劇講完了,如此說來,似乎《天蠍》第四季結束後慘遭被砍也情有可原,畢竟每一集內容基本上都能使用這樣一個梗概來介紹,再好吃的菜,別說食客吃多了會煩,估計廚子做多了都想撂挑子了。
當然,即使被砍,瘋塵依舊很喜愛這部劇。它採用了美劇最常見的單元劇形式,一集一個獨立故事,高智商天才小組搭配國土安全局,故事創意空間可謂開闊非常。時而搶險救急,時而跨國追兇,時而空中解難,時而下海偷生,到了第四季,這種險情創意升級到幾乎場場危機都關乎全世界的命運,稍有閃失,都將釀成末日大禍。不得不佩服編劇們瘋狂開闊的腦洞,煞有介事地編造禍患,又能恰如其分的用科學大道理的天才解釋圓回來,即使在看的時候會覺得很扯,但每一集都能讓你收穫「007」與「碟中諜」的觀影感受,對於很少能在本土劇目裡享受腦洞刺激的中國觀眾而言,《天蠍》絕對是不可多得的過癮劇作。
更令人咋舌的是,這部劇竟然改編自真實事件,除了主角沃特·奧布萊恩果有其人外,他的天蠍團隊也一樣存在於現實之中,真實的團隊陣容當然不止四個,而是超2000名「天才」雲集的受美國政府保護的組織。沃特·奧布萊恩,這位號稱智商197的天才黑客之王,自小便有著反常於同齡人的表現,比如自閉、孤僻、提問為難老師、入侵NASA伺服器當遊戲等。劇中如實還原了這位天才的「發跡史」,為他匹配的五名搭檔的各懷絕技也是有趣。號稱「人體計算機」的胖宅多德,號稱「機械女天才」的奎因,號稱「行為分析大師」的託比,為沃特帶來戀愛啟蒙的「情商達人」佩吉,以及被他視為「教父」的國土局探員格洛,能掐會算,能造能解,能文能武,這樣的組合內內外外都無懈可擊。於是,第一季首集一上來,主創便讓天蠍團隊來了一場「跑車跳飛機」的反物理驚險挑戰,心驚肉跳指數不亞於看寶萊塢神片。
獨立案件之外,團隊之間的情感糾葛成為串聯四季劇集的主線,雖然很套路,卻為劇集增添了許多喜劇與溫情的成分。而所有情感糾葛的核心統歸一點,就是天才在普通人世界的生存難題,即使像託比這樣仿佛擁有人心透視眼一般的心理學家,也同樣面臨著如斯焦慮。
天才之所以成為天才,除了擁有高智商外,在瘋塵看來,就是因為他們不願遵循大多數,甚至對世俗世界的「規矩」表示嚴重的鄙夷、厭惡、漠視、瞧不起,在他們看來,那皆是庸人自擾,不如直截了當的解決問題,將時間用在真正有價值的事情上。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將其視為情商低,比如全世界最熟悉的天才賈伯斯,他的身後除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外,還充斥著無數的謾罵和苛責,那些都是他的自私、偏執、瘋狂與獨裁傷害過的普通人,構成了他身上天才標籤的一體兩面。
《天蠍》裡沃特的人生,濃縮了天才們的普世困境,事業、愛情、社交甚至個人愛好都在天才式思維的影響下,磕磕絆絆,波折不盡。作為旁觀者的普通人,我們不禁會一邊哀其不幸,一邊又怒其不爭,但當劇集終了回歸自我的關照後,「久在樊籠」的我們其實又有什麼資格品評天才們的「不幸」與「不爭」呢?相比他們可以為自己的熱愛而痴狂,堅守理性,專注本心,不畏艱險,相信自己的相信,喜怒哀樂都能永葆純粹與灑脫,享受著無拘自我的歡喜與破雲踏浪的豪情,這樣的人生,不就是所有普通人夢寐卻難以企及的遠方嗎?
而所謂遠方,之所以遙不可及,倒非它真的遙不可及,而是我們難以像天才們那樣捨棄被世界捏造出的皮相,去選擇義無反顧地擁抱真實的自我,哪怕遠方是孤獨、冰冷、殘忍與厄運連連的,至少可以安放心中那無人可訴的痴狂!
觀賞劇集——《天蠍》
(加裡·弗萊德、林詣彬執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