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西貴」面紗的縮影——金沙遺址片區,我能不能一直住在這裡,今天建樹想聊聊金沙。
「西貴「既是成都西門曾經的驕傲,也是如今西門僅剩的榮光。西門落寞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並不是如今的西門不好,只是在城市化建設過程中,過早發展的西門在享受繁華的20年後,已經拉開了老舊的序幕,老舊多、空地少、交通擁堵、人氣蕭條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當西貴不再受青睞的時候,是否意味著成都西門將要徹底走下舞臺謝幕,我看未必,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儘管西門落寞,但起保留的底蘊和氣質依然吸引著無數嚮往這片熱土的人。當城市發展方向大舉向東向南挺進的時候,我們驚奇地發現,原來西門依然有炙熱的區域,這無關苟延殘喘,僅僅是成都「西貴」面紗的縮影。
從老牌的浣花溪、有文化底蘊的金沙遺址、遊客如織的寬窄巷子,到如今逐漸崛起的青羊新城、武侯新城、國賓板塊,正是西門當代的縮影:不管你來或者不來,我就在這裡。
今天,我們把目光放在西貴具有代表性的板塊:金沙遺址。讓我們看看這個充滿文化底蘊的地方,到底如何?
金沙遺址原來沒有遺址,只有金沙車站,那個時候前往西邊很多地方都要通過金沙車站,而金沙遺址是96年初步端倪,98年打圍施工,直到2000年左右挖掘面世,最終在200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後,這個古蜀文化都城才被冠以正式的身份。
可在當年,金沙遺址周圍什麼都沒有,只有農田和荒地。早在90年代中後期,成都市二環路外是只有農田,連寬敞馬路都少見的郊區,金沙遺址上佇立的是當時的黃忠村,西邊的有錢人更多的是聚集在以浣花溪為周圍的西二環板塊內。隨著黃忠小區的新建,整個區域變得初步有人氣,當時的黃忠小區二期惠民園旁邊,有一篇被打圍起來的區域,誰也不知道裡面到底圈了什麼?也不知道在今後的20年時間,一個以文化底蘊為特點的核心居住區將要在這裡拔地而起。路過黃忠小區採訪居住很久的居民,他們笑著說:當時很多瓶瓶罐罐就放在小區旁邊,看守也不嚴,說不定去淘一淘還把太陽神鳥給提前發現了呢。玩笑歸玩笑,金沙遺址確實是在20年間,從一片農田快速變化為居住環境極佳,人文底蘊充盈的西門核心居住區之一。
90年代的時候撐起金沙遺址的只有孤零零的黃忠小區,當時還沒有羊西線,也沒有擁堵的道路,進入2000年以後,隨著金沙遺址挖掘信息的公布,多家房地產商把目光投向了這裡,以黃忠小區、金沙遺址公園西側、羊西線金沙片區內側為核心的區域,開始陸續有房企入駐,包括燕沙庭院、蜀風花園城、御都花園別墅、春雨花間在那個時候吸引了不少居住者的目光。本土房企藍光也是最早將開發目標放在金沙片區的房企,雍錦灣的建成讓整個區域品質也得到了一定提升,低密、高品質的環境讓二環內的部分西貴傳統居住者向這個區域轉移。
到了08年,隨著金沙板塊西南片區西單商場的規劃,圍繞周圍的中大社區被逐步打造,相繼的,包括華府金沙、金沙西園樓盤的交付,讓整個區域充滿了人氣,最終將品質推向高潮的是10年以後中海金沙府、上品金沙等新建品質盤的打造,伴隨著黃忠公園的徹底修繕,以金沙遺址為核心的居住區域標誌著徹底打造成型。
下圖是整個金沙片區四個發展過程中的核心區域:分別是西單區域、黃忠公園區域、蜀風花園城區域以及最早的黃忠區域。
區域樓盤的建成,將整個金沙片區的人氣推向了高潮,包括美食一條街(金陽路)的打造,蜀輝路地鐵四號線的通車,金沙小學的逐漸崛起,石室泡桐樹的入駐,讓整個區域從商業配套到公園綠地,從基礎教育到人文遺址一應俱全,樓盤價格也水漲船高,儘管區域內還有不少90年代的老舊小區(黃忠小區、金鵬路相關)及2000-2010年間跟隨品質盤建成的小區,但總體房價均價在整體價格疲乏的西門中,突破2.2萬,也算是異軍突起。
10年以後外金沙、內金沙概念的初步形成,以三環為界限的區域讓整個內金沙(金沙遺址)片區的價值更加顯現,連當時號稱亞洲豪宅的華潤金悅灣修在了三環對面的外金沙板塊,也只能望節興嘆,羨煞對面。15年以後,開發商在內金沙拿地困難,也將目光放到了外金沙,乃至成都西站周圍片區,如今看來,也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隨著青羊新城的崛起,當內金沙、外金沙、青羊新城連成片時,整個宜居區域就不僅僅是點狀分布了,而是成為手拉手,心連心的青羊核心居住區。
而內金沙,以鳳起潮鳴3萬+的開盤價也標誌著整個區域將繼續引領,走向更高品質生活區域的決心。金沙的發展很快,和講究氣質的西貴意外的合搭,走在金沙片區的街道上,感受樹葉的呼吸,看著小孩、寵物在公園草地上嬉戲,整個區域不吵不鬧,不理不睬,那種感覺,那份神韻。
也許我們都習慣了加快腳步,也許我們已經忘卻了走走停停,在城市發展的過程中,西門落下了腳步,但可能也是它願意。
如果把發展比作旅途,那麼最恰當的一句話可能是:「在旅途中我停了下來,我就住在了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