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迦寓意「升起的太陽」。其名字最早出現在公元 2 世紀古希臘地理學家託勒密繪製的一幅地圖上,該圖所示的 Sarcoa 定居點即是沙迦現在的所在地。
沙迦是阿聯第三大酋長國,也是唯一一個在阿拉伯灣和阿曼灣均有海岸線的酋長國,東靠阿曼灣,西臨阿拉伯灣。
作為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重要交通樞紐和貿易城市,歷史上世界幾大強國均試圖佔領這一地區。公元17世紀至公元18世紀,葡萄牙人和英國人先後成功地控制了這裡的部分地區。1727年,阿勒卡西米(Al Qasimi)部族建立了沙迦王國,沙迦成為一個獨立的酋長國。與阿聯有關的許多第一都誕生在這裡:1903 年,建立阿聯第一所學校,1927 年,出版了阿聯第一份刊物,1932 年,建設了阿聯第一個機場。1971年12月2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聯邦成立後,沙迦是第三個加入聯盟的酋長國。
與其他酋長國一樣,1972 年石油的發現為沙迦帶來了巨額財富,並成為這個酋長國的支柱產業。
雖然無論是在面積上、人口上、還是經濟上都要遜色於阿布達比、杜拜兩個酋長國。但是沙迦非常重視社會教育,注重對伊斯蘭文化和文物的保護,於199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授予「阿拉伯世界文化之都」的稱號,以表彰其在文教領域的突出成就。隨後,沙迦分別於2014年和2015年被冠以「伊斯蘭教文化之都」和「阿拉伯旅遊之都」的稱號。
沙迦被認為是阿聯及海灣地區的文化首府。從沙迦的城市建設來看,就可感覺得到沙迦濃厚的文化氛圍。這裡擁有最新技術的博物館和修復完好的遺址區,呈現出比其他任何酋長國更多的文化和歷史遺蹟。在這裡,你可以揭開阿拉伯人神秘面紗,了解貝都因人在石油發現前如何生存的,以及阿拉伯文化、生活方式、藝術、自然、科學、考古、或是當地的海運和空運歷史。
在沙迦大大小小24家博物館中,有9家是世界級的。而考古博物館凝聚了阿拉伯和伊斯蘭文化,揉合了傳統的展覽方式與現代化的科技,成為別具一格的考古博物館。其展覽種類豐富,從石器時代到古老的沙迦王朝,再到伊斯蘭教成立,各時期珍貴的文物,一應俱全。
沙迦的古蘭經紀念碑廣場是城內的文化中心,而廣場中央樹立著的古蘭經紀念碑雕塑就是其標誌性的建築。它的造型是一個巨大的翻開著的書本,據悉,這是為了紀念阿聯7個酋長國當年建國時籤署聯合協議而建造的一個紀念建築物。雕塑的後方是一個白色的酋長辦公室,左邊是皇家禮拜清真寺,右邊是文化宮,另一邊則是大會堂。
文化作為沙迦的一張王牌,要想探尋沙迦文化,沙迦之心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開的。沙迦之心(Heart of Sharjah Area)又譯沙迦的心臟,是沙迦致力保存其祖先文化歷史的見證。沙迦之心是沙迦政府的一個項目,也是沙迦市區的一片區域,裡面有許多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遺產遺蹟,是阿拉伯文化的精華。老房子普遍被改造為博物館,例如城堡博物館、書法博物館、那不達大宅博物館、古蹟博物館等都集中於此。
那不達大宅作為博物館於1995年正式開放,此前,它是一家阿拉伯富裕人家的故居,最初於1845年所建。建築的風格類似中國的四合院,分為兩層,裡面擺設了當時阿拉伯人用的家具、工具等。雖然沒有現代奢侈品,但卻充滿了創意與想像。
阿爾艾思拉學校建於1935年,是沙迦第一所正式的教育機構。如今,學校已經成為了一個博物館,陳列著木質的書桌,還有體現人們將教育帶進生活的照片…...
一九九五年正式批准設立「世界圖書日」之後,二〇〇一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啟動了一個新項目:世界圖書之都。作為「世界圖書日」的承繼,它被公認為是當下全球圖書與閱讀領域中最成功的項目。
近日,沙迦(Sharjah)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選為「2019世界圖書之都」,這無疑肯定了沙迦酋長國在過去40年來,致力於成為文化和書籍中心所做出的努力。這也是沙迦繼1998年獲得「阿拉伯世界文化之都」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的又一次榮譽。
沙迦是海灣地區第一個獲此殊榮的城市,也是繼貝魯特和亞歷山大之後的第三個阿拉伯城市。
沙迦酋長謝赫蘇爾坦本穆罕默德卡西米表示,在未來一年中,沙迦將舉辦大量文化活動,其中包括國際圖書館協會聯合會阿拉伯地區第四次會議、靜默書展、書籍捐贈活動、移動圖書館、以「絲綢之路」為主題的圖書展、書法展、攝影活動、電影節、各種主題藝術展、出版商大會等。
其中每年11月初舉辦的沙迦國際書展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博覽會之一,也是阿拉伯世界最具影響力的圖書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