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4 20: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記者王桂波 通訊員李紫陌)近日,記者從臨沂著名警官作家陳淑漢處獲悉,由其執筆的長篇報告文學《第一書記》即將面世,為廣大讀者奉獻一份精神大餐。
除貧困,改善民生,進而實現「兩個一百年」和偉大「中國夢」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是人,選派一批思想好、作風正、能力強的優秀年輕幹部到貧困村工作是政府一項重要舉措。每年都有千千萬萬名青年才俊,遠離城市的熱鬧繁華,來到農村,成為村裡的「第一書記」,戰鬥在扶貧的第一線。帶領貧困村拔窮根、破困境,成為脫貧攻堅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臨沂著名警官作家陳淑漢執筆的長篇報告文學《第一書記》講述的是山東航空集團財務部的一名行政幹部張修存,於2013年3月18日,受組織委派去棗莊山亭區東水峪村擔任第一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的故事。
文章歷來是平中見奇的造化,報告文學更是如此,如何在事實的基礎上,用文學的方式唯美記錄歷史,將現實中實實在在的個體生命轉化為多姿多彩的藝術形象?《第一書記》做了有益的嘗試,文章沒有驚豔的語句,樸素的語言卻更具有穿透力,作者也沒有用高大上式拔高抬舉,更沒有賣弄技巧,而是像圍爐夜話,兄弟談心一般,娓娓道來徐徐展開,故事就從張修存接到領導的工作協調談話開始,慢慢拉開帷幕。故事的主人公就像我們的周圍的同事,鄰居家的男孩,他年輕富有工作熱情,俠肝義膽也柔情似水。初到東水峪看到居住在魯南第二高峰山腰的村民的貧困狀態,他感嘆:想到這裡貧窮,但沒想到會如此嚴重,農村當時的現狀衝擊著他,也使他感到問題的棘手,自古「倉廩實則知禮節,衣食足則知榮辱」讓東水峪的人更有尊嚴地活著!成為他奮鬥的目標;春節因工作不能回去和家人團聚,面對病重的父親和年邁姥姥等家人的照顧不夠他感到深深的自責;讀著女兒的書信他流下愧疚的淚水,就是這樣一位在家是孝順兒子、貼心丈夫、溫情父親的男人,面對貧窮山村的百姓渴望致富的眼睛,他更深知作為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有擔當,困難面前敢於挑戰,敢於拼命表現出對黨和人民的無限赤城。
文章作者看似不溫不火的文字,講述著盪氣迴腸的故事,即借用小說的敘事:故事發生、發展、到高潮的模式,又靈活地穿插,像戲劇的摺子,截取不同場景、畫面、分鏡頭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呈現。充滿激情章節一次又一次抓住讀者的內心,讓我們跟隨張修存的工作軌跡,奮鬥歷程,心潮一次次緊張波動。隨著一幅幅波瀾壯闊的畫面打開,心潮波瀾起伏,擺在張修存面前的重重困難,讓讀者一次次為之揪心,一個吃水都困難的村莊怎樣才能脫離貧窮走向富餘?「尋找切入點」「啟動一號工程」「開山變奏曲」等幾個章節,暢快淋漓一瀉千裡式講述中,翰墨中蘊含恢弘之氣,寫出了大場面的磅礴氣魄;通過潛心走訪、深夜面對群山抒懷、村委兩會現場的激烈的衝突、水渠修建熱氣騰騰工地、除夕與民眾的一同聯歡的場景、東水峪順利搬上了新居,汩汩的泉水環繞社區唱響,居民齊聲喝彩等環節,作者運用細膩的工筆刻畫,一個個富有典型色彩的人物形象鮮活在的斐然文採中,使作品更具有畫面感。也看出作者駕馭文字老道的功底的嫻熟的筆法。
張修存的扶貧工作隨著東水峪村民搬上居民樓已經完成,他原本一年的工作期限已經延長了二年,本該回到久違的親人身邊時。東水峪脫貧經歷讓他們的鄰居南窪村民全看在眼裡,羨慕不已,五顧茅廬登門求賢的故事再次上演。本該卸任的第一書記,踩著春節的鞭炮聲重新披掛上陣,大年二十七了,為了村民能夠在春節用上路燈照明,張修存和村民一起奔波在去臨沂的路上,搶在商戶關門的前夕完成了燈具採購任務,緊張的施工,終於在年三十的夜晚,照亮了南窪村的每一條街道,也照亮村民求福之路,有這樣拼搏的書記帶領,怎能不會成功?當南窪村的山楂進躋身民航食品供應,當村民企業蓬勃壯大之時,當南窪村居委成立之時,村民一次次舉起的酒杯,內心發出的由衷地感謝 。
文章中,作者堅持用全景的方式展現一個個激動人心畫面,以精煉的語言,以文學激情敘述,把一個有血有肉的,懂風情,有質感的人物形象豐滿起來;同時又用多維度,不同視角展現人物,通過民眾採訪,新聞報導,具體的數字,以及人物內心獨白、日記全方位展現當代青年人才思敏捷,急民所急,對人民對黨無限忠誠,敢作敢為的朝氣蓬勃的精神特質。有時看似信筆,隨意淳樸的文字,其實捭闔有度,收放自如。接地氣的語言如三月細雨點點撒入初春的泥土,樸實的文風如涓涓細流帶來了泥土的芬芳。文章中也不乏精彩和富有哲理的警句出現,以題記、獨白等形式具備畫龍點睛,出其不意的意境。
陳淑漢認為,報告文學《第一書記》的議論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架空式的說理,而是建立在形象描繪的基礎之上的,其思想意義和政治傾向性要從情節和場面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第一書記》是時代精神的閃光點,是時代風貌的寫照,是時代主旋律的藝術體現。通過黨的好幹部張修存的感人事跡,表達了我們這個時代黨和人民的血肉聯繫,作品鼓勵每一個中國人,特別是每一個共產黨人和黨的幹部,都應當在精神上走近像孔繁森、沈浩、張修存一樣。讓「無私奉獻奮鬥拼搏精神」成了時代的最強音。
關鍵詞 >> 第一書記,報告文學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