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要想高產,離不開水和肥。小麥整個生長過程到底要澆多少遍水?農戶有著不一樣的做法,各有各的原因,關鍵是能不能滿足小麥生長的需求。
麥收八十三場雨,這句俗語大家都聽說過,意思要在八月、十月、三月這三個時期要保證有足夠的水分,差不多是在播種時期、越冬期和返青期,對水分要求比較高。
除了這幾個時期以外,小麥孕穗期和灌漿期也要有足夠的水分,澆好了,產量也會有所提升。為了節省成本和人工,各地區澆水的時間和次數也不一樣,澆兩遍水的農戶較多,重要的是土壤中的水分能不能滿足小麥的生長。
越冬水和返青水
有些地區有澆冬水的習慣,澆冬水的好處也有很多。比如說如果當年是冷冬,到第二年春季有可能會出現乾旱的情況,這時冬水就起到了春用的效果。小麥澆冬水還有防凍害、減少害蟲的效果。
返青水就不用多說,都是需要澆的,只是時間有早有晚。有的地方早春氣溫不穩定,為了防止對根系造成影響,會推遲到拔節期澆灌。這次澆水要大水漫灌,能使麥苗快速返青,促進分櫱成穗。
有的農戶是習慣澆這兩遍水,如果在孕穗期和灌漿期,雨水充足,那麼,小麥的產量就有一定的保證。但是像今年上半年,在小麥灌漿期間,雨水很少,沒有澆水的麥地,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減產。
孕穗水
小麥孕穗期間也需要水分,但是這個時間也是各種病蟲害的高發期。土壤中溼度過大,田間密不透風,發生病害的機率增加。如果返青水澆得足,孕穗期間不是特別缺水,不建議澆水,重點是做好病蟲害的防治工作。
灌漿水
小麥的揚花灌漿期間也需要充足的水分,剛才也說到,有些比較乾旱的地方,小麥籽粒生長不飽滿,而造成減產。所以,小麥灌漿期間缺水時也要及時進行灌水,可以結合追肥進行,以保證最終的產量。
大部分種小麥的地方普遍是澆兩次水,當然有些地方比較旱或者沙性土壤,還需要三次四次澆水。還有一些小麥凍害,也需要澆水和追肥來補救。小麥種植高產有靠天吃飯的成分,如果澆完越冬水和返青水,灌漿期有適量的雨水,對小麥生長是很有幫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