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轉乾坤,紅色口罩成拜年新禮。市工信局:目前全市口罩日產能超1.2億隻,各類防疫物資處於充足供應狀態。廣州日報訊(全媒體記者 劉幸 攝影 陳憂子 通訊員 穗工信宣)
近日,英國、日本等多國疫情再度告急,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零星散發本土病例,疫情防護力度不能放鬆。1月11日,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就從廣州市工信局獲悉,目前廣州全市口罩日產能超1.2億隻,各類防疫物資處於充足供應狀態。不僅如此,記者走訪部分市場發現,不少口罩製造商在積極生產的同時玩出「創意」,紅紅火火的拜年口罩近期就成為街坊的新寵,寄寓「牛轉乾坤」,新一年轉向順境的美好意頭。
廣州目前全市口罩日產能超1.2億隻春節將近,人員集聚和聚餐導致的交叉性感染風險上高,雖然新冠病毒的疫苗已經問世,但距離全面接種疫苗還需要較長時間,近日,英國、日本等多國疫情再度告急,我國部分地區出現零星散發本土病例。防疫物資生產保障工作一刻也不能鬆懈。廣州市工信局向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當下廣州正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防疫物資生產保障工作。2020年截止12月31日,廣州全市在統企業累計生產各類口罩40億隻,防護服653萬件,紅外測溫儀1220萬支(臺),核酸檢測試劑盒16832萬人份,醫用護目鏡3797萬副。目前,全市口罩日產能超1.2億隻,防護服日產能15萬件,紅外線測溫計日產能16萬支,試劑盒日產能315萬人份,護目鏡日產能80萬副。共有113家企業獲得醫療器械註冊證、140家企業取得出口白名單資質,分別同比增長9.3倍和45.7倍。
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介紹,廣州各類防疫物資處於充足供應狀態。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透露,下一步將根據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繼續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防疫物資生產保障工作,同時按照保障重點、分類指導的原則,建立重點企業清單,支持具備相關生產資質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市場,加快應急防疫物資生產保障能力建設,確保各類防疫物資緊急狀態下「找得到、產的出、用得上」。
拜年口罩寄寓牛轉乾坤物資充足,如何吸引街坊的注意力呢?記者走訪市場看見,不少口罩生產企業在積極生產的同時通過文創,讓口罩玩出「創意」。日前,萬信達(廣州)科技製品有限公司就在花都區舉辦了「新春有禮·牛年大吉」拜年口罩新產品發布會,吸引20萬粉絲線上線下觀看。一改日常口罩以白、藍二色為主的單調,「拜年口罩」以紅色為基礎,共有5個款式,將中國風新年元素融入工藝當中,其以「福」字和「牛」年卡通形象為創意原點,把新年祝福印在口罩上,有扭轉乾坤的吉祥寓意。改變外觀後是否影響質量呢?企業負責人陳日鈴介紹,此系列口罩不僅圖案新穎,為了保證質量,由精選優質水刺無紡布面料,中間層為熔噴布過濾層,裡層為高品質親膚無紡布,有效阻隔汙染物質,保護肌膚健康。專家:拜年口罩契合大眾的熱盼祈願拜年口罩率先給醫生、快遞小哥、公益人員使用。據悉,拜年口罩被捐予「廣東省鍾南山醫學基金會」50萬個,「北京市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50萬個;
此外,廣東省郵政管理局也有50萬個口罩,讓奔波在一線的快遞小哥能帶著口罩,既防寒保暖,又能將專屬中國紅傳遞在全國每個角落。牛年將至,希望拜年口罩扭轉庚子頹勢;乾坤正序,啟躍辛丑繁盛。戈友公益援助基金會副秘書長陳嘉雯表示。有受訪街坊也告訴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過去的2020年真是終身難忘的一年,紅色是中國人喜愛的喜慶顏色,過年送禮送個中國風的口罩,挺有創意的,十分值得紀念,可謂禮輕情意重。廣東省營銷協會會長楊洪認為,推出拜年口罩符合大眾的熱盼祈願,表達了轉向順境的美好意頭。新冠疫情讓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口罩,從鼠年轉入牛年,戴上拜年口罩,既守護健康,又渲染新春喜氣,傳承中華千年文化。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劉幸 通訊員 市工信局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陳憂子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汪式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