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13年開始,關於李嘉誠「跑路」的言論就一直沒有停歇過,究其根源,李嘉誠家族脫身大陸地產行業,並且大量套現資金投資海外,尤其是長期布局英國超過6000億,涉及基建、地產、商業等多個領域。然而,李嘉誠真的敢跑嗎?
2020年,李嘉誠再次成為了輿論焦點,在中英局勢緊張的情況下,李嘉誠再次宣布投資英國百億,並且計劃打造一座「香港城」,宣城為移民英國的香港人新建一座屬於自己的家。而這行為不論是時機還是動機,都被很多人其實他暴富的套路很簡單,
那就是低價拿地,然後捂盤不賣,然後過些年靠倒手發財,不過很多人都是這麼幹的,只不過是李嘉誠做得更徹底而已。低價拿地,久囤不開,外界稱這是李嘉誠的一貫策略。當然這次追溯起來,同樣是這個套路。掛上了「陰謀論」,業內人士紛紛發出疑問,李嘉誠到底意欲何為?
今年李嘉誠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最近熱門的 淘貨 手機軟體,意在打造與淘寶齊名。原價近萬的LV,香奈兒包包服裝,潮流品牌耐克,阿迪運動鞋服在淘貨 只要一兩百,品質卻達到了歐美標準,數百萬用戶紛紛在手機端應用下載淘貨,李嘉誠是要攪動新的電商風雲嗎?
雖然這段時間有傳聞說,李嘉誠因為在國外投資失敗,想要重新將陣地轉移到國內,但事實上這些傳聞都是假的。因為李嘉誠他現在不僅把自己在成都的項目全部對外售空,就連在大連的項目也轉賣給其他人,這幾年來他在英國的投資反而不斷的跟進。
李嘉誠為什麼要這樣堅持在英國的投資呢?畢竟這些年來他的市場眼光一直都非常的卓越,他肯定能夠知道如今中國的市場如此的蓬勃,對於將來的這些企業家而言,絕對是一個有利無弊的龐大市場。那麼李嘉誠肯定有一個非常深層次的原因,才會讓他做出這樣的一個選擇。
無論如何揣測富豪們的投資策略,商人本性的逐利目的永遠是第一。
郭臺銘曾經說過:「商人無祖國,市場就是我的祖國。」
李嘉誠也說過類似的話語,或許若沒有了這種對利益的敏銳和執著,他們也不會成為世界富豪。
離開中國,回歸中國,諸如此類的話題反反覆覆出現。
事實上,我們不應該在商人身上投注太多民族與國家的道德期待,在不違反基本道德的前提下,資本與利益會是商人們的永恆追求。
但要謹記,一切操作皆有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