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開朝功臣劉伯溫以善謀著稱,可與神機妙算諸葛亮並列。傳說七星燈可續命,而諸葛亮與劉伯溫都曾經將之付諸行動,劉伯溫成功了,於是他在知天命的年紀仍能為朱元璋效力。劉伯溫精通奇門遁甲,他所會的諸法中最引人津津樂道的,當屬斬龍。
「所謂」斬龍,指的是斬龍脈。天子為真龍天子,而朱元璋創立明朝後,他自然不希望有第二個類似他的人起義。聽說人傑地靈之處,誕生的有才之士更多。而龍脈之地,能出天子。為了穩固自己的王權,他決定派劉伯溫去尋找龍脈,斬斷他們。而劉伯溫的「斬龍狂人」的名號,自然是因為他斬斷了99條龍脈,僅僅留下一條。目前流傳最廣的斬龍故事有兩個。
一、無錫山斬龍脈。朱元璋和往日一樣上朝,劉伯溫卻眉頭緊皺。朱元璋讓劉伯溫說說何事煩惱。劉伯溫告訴朱元璋,無錫山似乎有龍氣,會誕生許多文官武將。可朱元璋的江山已定,朝廷上一個蘿蔔一個坑,他哪裡還需要這些賢才。在他的命令之下,劉伯溫出發了。
劉伯溫到達無錫後,找到當地百姓發動他們捏泥人。百姓們可以捏泥人賣錢,捏哪的泥呢?他看無錫山就挺合適的。剔除龍身上的血肉只是他想的一個法子,他還想在龍脖頸處挖井,以絕後患。可龍脈識破了劉伯溫的計謀,山崩地裂,一座小山平地而起,堵死了劉伯溫想要挖井的想法。至此,劉伯溫想斬龍脈的計劃,宣布破產。
二、蘭州南北山斬龍脈。朱元璋此人疑心極重,他出身平凡,起義後擁有了眼前的一切。吃過數不清的苦,他斷然不想再回到從前。可能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他有一天忽然就夢到自己一無所有。醒來的他慌慌張張找到劉伯溫,要求他解決這個問題。劉伯溫接了旨,邊走邊算,到了蘭州的南北山。南北山與此處的黃河交相呼應,蜿蜒盤旋在一起仿佛兩條龍。為了斬殺這條龍脈,劉伯溫尋找到南山源頭,欲斷起源。他深挖斷源之後,還在此處設了四個石墩,據說是釘龍樁,要將龍脈釘死在此地。為了鎮壓龍魂,使得南北山不會誕生威脅朱元璋的人物,他建起伏龍亭和伏龍閣。至此,南北山的龍脈被斬殺。
都說劉伯溫斬盡龍脈,天下再無能對明朝產生威脅的人,那為什麼明朝延續276年後,仍然倒下了。有人說是因為,劉伯溫斬龍99,留了一條。就在這一條龍脈之地,孕育了後世的清朝。清朝轟轟烈烈的入關,明朝最後一代皇帝為守城而死。關於劉伯溫的死因,眾人也是猜議紛紛,不少人覺得他是因為行事太過果決,斬殺龍脈太多,毀壞中華靈氣,於是糟了天譴。
這些都只是猜測,中華自古便流傳著風水之說,並成了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許劉伯溫斬龍脈的事情並不是真的,但真真假假誰又說的清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