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媒評選2018香港十大年度新聞,取締「香港民族黨」在列

2021-01-10 環球網

【環球網綜合報導】2018即將過去,香港中評社港澳新聞中心評選出2018年香港十大新聞。除了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香港高鐵與內地聯通、發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等內容,「港獨」組織「香港民族黨」被取締一事也位列其中。

中評社評選2018十大年度新聞內容如下:

一、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

港珠澳大橋通車儀式10月23日於珠海舉行,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這個超級工程是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基建工程,對香港特區、澳門特區與內地的融合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大橋建成之後經歷了16級超強颱風的考驗,中國的建橋技術給港澳民眾留下深刻印象。雖然香港反對派對港珠澳大橋惡意阻撓、百般詆毀,但其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未來發展,必然產生非常積極發揮非常重大的聯通作用。

二、香港與內地高鐵聯通

9月23日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通車,首班車早上7時於西九龍站開出。廣深港高鐵香港段自2010年動工至今問題不斷,造價工程由2008年預估的約395億,到其後的669億元,最終超過844億元,成為造價全球最貴的高速鐵路。

高鐵香港段通車時間因反對派惡意阻撓等多重問題不斷延遲,最終距離最初的通車計劃,整整延期了三年。高通通車,標誌著香港終於衝破反對派的多方阻撓,使香港的快速軌道交通融入國家高鐵網絡,為香港的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港澳臺居民居住證」強化身份認同、推動融合發展

8月19日:國務院發布「港澳臺居民居住證申領發放辦法」通知,港澳臺居民9月1日起可申領「港澳臺居民居住證」。

身份認同長期困擾香港,缺乏身份認同也就缺少國家觀念,「港澳臺居民居住證」有望通過分享國家發展紅利強化國家觀念,如果在稅收等問題上處理得當,對香港的長期繁榮穩定、推動香港與內地的融合發展,望產生非常積極的作用。

四、香港有意大規模填海造地

10月10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發表新一年度的施政報告,其中總成本需4000億至5000億元的「明日大嶼願景」人工島計劃填海達1700公頃,引發香港社會各界高度關注,支持與反對者皆眾。

香港的房屋土地問題已經成為經濟發展與社會安定的重要因素,在土地需求與實際政商限制之間,尋求填海可能是最為可行的方式。

五、超強颱風造成巨大破壞

9月16日超強颱風「山竹」襲港,天文臺發出十號颶風信號,這是繼去年超強颱風「天鴿」襲港後,再一次發出最高級別熱帶氣旋警告信號,風力達到最高的17級,並且在各區造成嚴重破壞。

「山竹」襲港吹倒大量樹木阻塞馬路,甚至吹折起重機吊臂,造成交通異常混亂,九巴、新巴及城巴大部份路線停駛,港鐵東鐵線受塌樹影響,來往大埔墟站至上水站列車服務暫停,大量乘客嚴重受阻。

六、取締「香港民族黨」

香港特區政府2018年9月24日刊憲,保安局局長李家超根據《社團條例》決定禁止「香港民族黨」繼續運作,即時生效。

這個決定標誌著禁止「港獨」有組織活動乃是底線,而爭拗過程中外國勢力的直接介入也讓眾多港人大為吃驚。其中8月14日香港外國記者會(FCC)不顧勸阻執意邀請「香港民族黨」召集人陳浩天演講,以及相關人士會後的表態,也讓更多港人意識到香港推動國民教育失敗的重要原因。

港府於演講結束後約15分鐘發出聲明對FCC深表遺憾,署理特首張建宗會見傳媒時重申:FCC安排的講者明顯推動及宣揚「港獨」。10月5日《金融時報》證實,其亞洲新聞編輯、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馬凱(Victor Mallet)被香港政府部門拒絕工作籤證續期申請。

特區政府禁止「香港民族黨」繼續運作的決定,以及對2016年年初一旺角暴亂相關者梁天琦判囚6年、盧建民判囚7年(為香港開埠以來最重的暴動罪判刑),對2014年佔領旺角清場行動中黃之鋒、黃浩銘阻礙清場行動分別判處監禁,對戴耀廷、陳健民和朱耀明等9名「佔領中環」運動參與者正式開審,都對「港獨」勢力產生極大震懾。

七、香港地鐵故障造成交通大混亂

10月16日港鐵發生自1979年啟用以來最嚴重的故障,導致當日上班繁忙時間全港交通大混亂。荃灣、觀塘、港島和將軍澳線因測試新系統而發生信號故障,上午繁忙時間只能夠提供約為正常日20%的服務。

大批上班市民只能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大量民眾無法及時上班,有乘客等候巴士時間長達兩個小時以上。港鐵表示會成立調查委員會調查故障事件。

八、高鐵香港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獲得通過

6月14日香港立法會以40票贊成、20票反對、1票棄權,通過高鐵一地兩檢條例草案。12月13日香港高等法院裁定一地兩檢合憲,判辭指香港的法院不應無視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認為全國人大的決定對香港有約束力,並同意政府方專家報告中所言:憲法賦予人大權力監督憲法實施,包括就議題是否符合「一國兩制」及《基本法》作決定,及認為內地口岸區的設立正是體現了高度自治。

「一地兩檢」安排目的在於提高通關效率、方便兩地民眾,這件原本不須爭拗的合理安排,被香港反對派用來刻意阻撓能夠惠及廣大市民、有利香港經濟的高鐵正常運作,企圖通過再度拖延高鐵運作以削弱香港競爭力,反而讓廣大市民認清了反對派「逢中必反」的真實面目,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建制派在立法會補選中獲得了更多選票。

九、立法會議員補選顯示選民基礎有重要變化

3月11日2018年立法會補選舉行,填補香港島、九龍西和新界東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4個空缺。是建制派及反對派於各取2個議席。民主派的區諾軒及範國威分別奪得香港島及新界東地區直選議席,而建制派的鄭泳舜及謝偉銓分別奪得九龍西地區直選及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功能界別議席。

鄭泳舜成為回歸以來首位在立法會地方選區補選中勝出的建制派代表。其後,獲得建制陣營劫難的陳凱欣在立法會九龍西補選中,又戰勝反對派候選人。有觀點認為,反對派長期在立法會選舉中「政治宣導高於經濟民生」的手法越來越受到選民質疑,選民更趨務實。

十、香港名人流年不利

以武俠小說影響華人社會億萬讀者的金庸、國學大師饒宗頤、諾貝爾獎獲得者「光纖之父」高錕等巨匠去世,還有著名作家劉以鬯、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乃強、香港政壇元老鍾士元、獲頒大紫荊勳章的企業家田家炳等,亦在今年辭世,令人唏噓。

相關焦點

  • 對香港的歸屬感來自一根登山杖——專訪「十大新香港青年」溫凡
    對香港的歸屬感來自一根登山杖——專訪「十大新香港青年」溫凡 2020-12-14 19:40: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張奧林 責任編輯
  • 港媒驚人發現:香港高校的通識教育很大程度上由美國操控!
    香港多所大學在「修例風波」中淪為暴徒基地,不少大學生成為外國勢力的棋子。有港媒16日調查發現,由美國駐港總領館主導及撥款資助的中文大學香港美國中心(即「港美中心」),執行美國國務院教育及文化事務局轄下的「傅爾布萊特計劃」(Fulbright Program),聲稱推動學術交流,其實是滲透香港八所大學,設計通識教育課程等,變相操控香港高等教育重要課程。
  • 新聞丨2020年度十大華語影壇大事件
    艱難的2020,可算過去了,但即便疫情施虐的去年,華語影壇也有大新聞。這年度十大事件,總有一件,你肯定知道。
  • 1978-2007歷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名單
    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臺--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
  • 華語粵語首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你聽過幾首?
    十大中文金曲評選具有真正的領導樂壇的地位。——顧嘉輝十大中文金曲十大中文金曲自1978年起舉行,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臺"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 。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粵語流行音樂和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香港最權威的十大風水師揭曉香港風水大師排名最新榜單
    香港最權威的十大風水師揭曉、香港風水大師排名,香港十大權威專業知名最厲害的風水大師排行榜、香港第一風水大師是誰,香港(粵語:hoeng1 gong2;英文:Hong Kong;縮寫:HK),簡稱「港」,全稱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HKSAR)。
  • 香港各界發聲:不必將港媒列為「境外媒體」,見外!
    編輯:化蝶香港回歸已經20多年,中央政府遵照當初「一國兩制」的協議沒有對香港做出大的改變,充分發揮「港人治港」的特性。港媒融合呼聲高1月4日,時事評論員陳雲生在港媒「東網」刊文稱,港澳媒體過去一直被內地列為「境外媒體」,這種說法顯得「格外見外」。
  • 每周大事(2018年9月22日~28日)
    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儀式舉行 香港邁入「高鐵新時代」 9月22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開通儀式在香港西九龍站舉行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通儀式上表示,高鐵香港段的開通標誌著香港正式加入國家高鐵網絡,踏入「高鐵新時代」。  中國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 9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關於中美經貿摩擦的事實與中方立場》白皮書,旨在澄清中美經貿關係事實,闡明中國對中美經貿摩擦的政策立場,推動問題合理解決。
  • 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2018年12月31日,由空間瞭望智庫、《國際太空》、《衛星應用》雜誌,以及「中國太空網」官方微信聯合組織的「天啟」2018年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評選揭曉。  「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發射,開啟人類首次月球背面軟著陸探測之旅」、「中國北鬥三號基本系統完成建設,北鬥系統正式邁入全球時代」和「中國航天發射次數居世界首位」成為2018年的熱點,同時入選全球十大航天新聞和中國十大航天新聞。
  • 「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世界航天十大新聞評選揭曉
    中新網1月2日電 近日,由中國航天報社主辦、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協辦,張履謙、餘夢倫、楊寶奎等航天領域知名院士專家以及國內從事科技報導的權威媒體記者共同評選的「火箭院杯」2018年中國航天十大新聞和世界航天十大新聞揭曉。
  • 針灸界2018年全球十大新聞事件
    在全球化的浪潮下,2018年,無論對於中國針灸界還是對於世界針灸界,都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以下為《針灸界》編輯部評選出的針灸界2018年全球十大新聞事件。」論壇、香港國際針灸高峰論壇、第二屆世界針灸康養大會、世界針灸學會聯合會2018國際針灸學術研討會、第二十三屆全國針灸臨床學術研討會等一系列重要學術會議,以及「振興灸法中國行,從醫聖故裡出發」等一系列重要活動,2018年陸續舉行。
  • 香港明星排行榜前十名
    2003年因參加全球華人新秀香港區選拔賽而進入演藝圈。2006年成為Sun Boy』z組合一員[1] 。2008年獨立發展,同年推出首張個人專輯《Will Power》,並獲香港十大勁歌金曲頒獎禮「最受歡迎男新人金獎」、香港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金獎」 。  2013年出演災難電影《救火英雄》,並憑藉其飾演的張文健一角獲澳門國際電影節最佳男配角獎項。
  • 香港網友評選最帥男星,吳彥祖多年排第二!第一當之無愧是他!
    劉德華、古天樂、吳彥祖……香港這些男星誰最帥?大家一直爭得不可開交。說實話,這些明星都是經得起考驗的型男,每個都非常帥。而且,哪個明星最帥,其實要看時代,比如九十年代,在香港,張國榮、黎明和劉德華一直是人氣最高的帥哥。
  • 香港經典電影十大排行榜,第一至今無人敢翻拍
    香港電影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達到了最鼎盛的時期,風靡整個亞洲,被稱作「東方好萊塢」。同時造就了一批不可磨滅的經典電影和天王巨星,時至今日依然深受人們的喜愛。雖然如今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遠去,但我們依然可以從香港十大經典電影中去感受那個年代獨有的味道。
  • 香港24小時 | 8月21日香港發生了什麼?
    · 中國記協發表聲明 強烈譴責粗暴無理侵犯記者正當採訪權益行為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簡稱中國記協)就少數香港媒體記者肆意圍堵、惡意阻撓廣東廣播電視臺香港記者站站長陳曉前在香港警察總部新聞發布會現場正常採訪工作發表聲明。聲明指出,對少數香港媒體記者粗暴侵犯記者正當採訪權益、橫加幹涉其他媒體正常採訪活動的無理行為表示強烈譴責!
  • 香港恐怖片《南洋十大邪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點擊上方三角鍵可在線觀看◎片名:南洋十大邪術◎豆瓣評分:6.2◎上映日期:1995-09-14(香港)◎片長:89分鐘◎又名:The Eternal Evil of Asia◎導演:錢文錡◎演員:陳雅倫 / 陳國邦 / 吳毅將 / 徐錦江 / 鍾淑慧 / 吳瑞庭 / 歐陽震華 / 苑瓊丹◎類型:劇情 / 恐怖 / 情色◎語言:粵語◎製片國家: 香港◎資源狀態:720p◎故事簡介:香港九十年代恐怖片多半會和喜劇混搭,所以娛樂性也比較高,雖然分級為三級
  • 香港24小時 | 香港8月20日發生了什麼?一文速覽
    · 香港警方記者會上 一名內地記者遭港媒記者圍攻今天的香港警方例行記者會上,一名來自內地的女記者被港媒記者圍攻記者會結束後,在場的近20位港媒記者將該名女記者團團圍住,強迫其出示證件,又指控其為警務人員。警方屢次嘗試護送該記者離開現場,卻遭阻撓。事後核實,該記者為廣東電視臺駐港記者陳曉前。事件發生後,廣東臺第一時間發聲支持員工,譴責港媒的不禮貌對待——陳曉前是廣東臺香港記者站站長,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登記在冊的記者。
  • 香港事件最新消息今天 2019年8月香港最近發生了什麼事?
    ①傷害付國豪的嫌犯,被告畢惠芬申請保釋被拒;  ②廣東臺記者發布會被港媒圍堵查證件;  ③港媒跟蹤環球時報赴港記者報導,突出名字,胡錫進代表報社發聲明;  ④反港警「黑衣人」試圖在澳門集會未遂,7人被警方帶走調查;  ⑤推特、臉書刪近千內地帳號,聲稱涉香港「假新聞」;
  • 1978-2007歷屆香港十大中文金曲名單(全文)
    1978年,伴隨著香港流行音樂的產生及發展,由香港惟一的政府電臺--香港電臺主辦,香港作曲家及作詞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香港會)、香港唱片商會協辦的"香港十大中文金曲"誕生了。七十年代後期至八十年代是香港本土流行音樂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時期,香港流行音樂及其所形成的商業運作體系,包裝制度在整個華語流行音樂中都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 港媒揭「攬炒派」議員惡行:辱罵鬥毆潑臭蛋 抹黑國家毀香港
    來源:海外網圖源:港媒海外網7月17日電香港立法會17日迎來本屆任期內最後一次會議。可即使前兩日的最後幾次會議,仍不能善終,在「攬炒派」瘋狂拉布、不停點算法定人數下連續兩日流會,似乎呼應了本屆立法會屢禁不止的亂象。為此,港媒17日專門梳理了本屆立法會的關鍵事件,並分析造成這些亂象的罪魁禍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