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內向者的社交指南,只和「喜歡的人」打交道也能做成事

2021-01-19 騰訊網

如果你不是性格活潑、能言善道、喜歡交際的外向人;

如果你害怕見陌生人但又由於工作原因不得不與陌生人溝通;

如果你想停止無效社交、把時間留給自己的生活……

你該怎麼辦?

全球一流媒體《赫芬頓郵報》日本版主編、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竹下隆一郎認為:

內向者大放異彩的時代已經來臨!

現在不依賴組織,藉由愛好、內容輸出等,也能和關鍵人物建立社交聯繫;個體的力量被網際網路放大,與其追逐交換名片式的表面社交,不如探尋自己的內在,專注於和有限的喜歡的人深度交往,也可以豐富生活&助推事業。

今天這篇文章就編選自竹下隆一郎的《斯坦福精準社交課:讓怕生的人更成功》一書。

在書中,作者總結了7大社交法則,介紹了諸如「三明治法則」「咖啡的煩惱VS白宮的煩惱」等一系列實用又簡便的方法,教你從關鍵人脈中,找出能一起共事的人,建立強團隊,還有更多打造精準人脈的技巧,讓你在保持社交距離的時代,不聚會、少出門,也能與人高效連結。

01

打造精準社交

信息的傳播方式在不斷變化,人們高速地交換信息——

人們利用網絡進行在線視頻通話的情況增加,彼此的交流沒有預先安排的腳本,人們高速而有效地交換著「新鮮而富有熱度的信息」。

在與對方接觸時,我最為重視的是自己「喜歡對方」的這種感覺。當然,這和戀愛中的「喜歡」是有所不同的,一句話總結就是:「在一起時,是否會直覺地感到舒服。」

打造精準社交的關鍵就在於此。

勉強自己與「難相處的人」繼續相處,是沒有意義的。

與其勉強自己「與難相處的人」相處,不如與「在一起感到很愉快的人」產生聯繫、一起推進工作來得更為簡單些。

· 只和直覺上感到「在一起很開心」的人交往。

· 對於難相處的人,勇敢地保持不關心的態度。

02

給內向者的七條「斯坦福派」社交法則

尋找七個你喜歡的人

訓練自己嚴選「三明治餡料」,在嚴酷的世界中生存。

「三明治餡料」理論來自史丹福大學的艾希教授:「如果今後各位進入商界,一定會遇到不知何為正確答案的時候。這時,就像選擇自己喜歡的三明治餡料一樣,依據自己的感覺進行選擇,結果可能會更好。

能夠讓自己的企業在真正意義上有別於其他公司的,正是高層管理者們拋卻道理後的熱情,以及他們在經歷了人生各種煉獄般的考驗後形成的情感上的「喜歡」。

首先有意識地找出七個自己喜歡的人。

鍛鍊自己以「喜歡」為基準進行選擇,只和七個你喜歡的人進行聯繫。

不要結交把 「嗯,不過」「雖然這麼說」 這種話掛在嘴上的人

作者參加過一個有趣的表演工作坊。

首先要從小組六個人當中選擇一個人作為「發表意見的領導」一角,老師只會規定這個人的發言內容,餘下五人的工作內容是要準備宴會。他們要在大家面前「用三種模式表演短劇」。

演出的第一種模式規定:發表意見的領導無論聽到什麼都要說「NO(不)」。

第二輪發表意見的領導被要求對於任何意見都必須說「YES(好)」。

最後一種模式的短劇演出。在這個模式中,領導必須說「Yes,but(嗯,不過)」。

作者發現在溝通中真正讓人感到困擾的是總說「嗯,不過」這種模稜兩可的話的領導。

這種談話好像會永遠進行下去,大家的心情開始煩悶起來。讓人感覺不可思議的是,之前一直被否定、被說「NO」時,大家還有笑聲,相比之下,此時討論的氣氛竟然還不如一直被說「NO」時那樣輕鬆。

在「Yes,but」劇中,領導看似是贊成的,卻又在「不過」的後綴中說出了各種各樣的想法,導致雙方的對話範圍越來越狹窄,話題無法「展開」。

先別交換名片, 直接開始交談

名片上沒寫的信息更能提高親密程度。

與其談論各自的職位,不如與初次見面的人談論「最近在做的有意思的事」「工作上的展望和夢想」「關注的新公司(今後可期待的新興企業)」等。

小型談話的要領(請在一張A4紙上寫出以上三條備忘錄):

為自己配備一位「商業教練」

大多數人的煩惱只有兩種,分別是「白宮的煩惱」和「咖啡的煩惱」。

所謂「白宮的煩惱」,指的是總統、專業人士和閣僚應該一起努力去面對的世界級課題,例如「如何消滅戰爭」「縮小貧富差距」等等。這些煩惱是憑個人的力量無法解決的。

而「咖啡的煩惱」指的就是那些和朋友、領導或者家人一起去咖啡店,邊喝咖啡邊商量就可以解決的問題。

作者建議:需要拿出勇氣,拜託重要朋友來做「指導教練」,如此一來,你們之間就能進行完全不同的交流了。

這樣的訓練,每周可以設置三十分鐘的訓練時間。

用抽象的話語展開對話和思考

提出抽象問題,驅動想像力。

在聊天時,要注意:「具體的事物會有損多樣性」「抽象的話題能讓談話變得曖昧模糊,使更多的人能夠參與進來」。

它容許人們進行多樣化解讀,因此,即使談話者對於主題不是十分了解,也能加入到談話當中來。

看報紙、看電視時遇到了有趣的詞,或者在和某人聊天時覺得某個說法很棒時,就記錄下來,投到「大腦口袋」裡。

用紙和筆吸引別人

我在遇到重要的人或者覺得今後會有深度交往的人的時候,就會應用這種方式,馬上在筆記上畫圖,有時會真的用剪紙的方式將自己的想法「有形」化。

使用便利貼,讓問題「看得見」。使用素描本做一個連環畫風格的陳述。

使用具體物品,現場製作,會給對方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充滿變數的時代裡尋找「微小的變革者」

手冢先生是一家擁有兩千五百名男公關的俱樂部的管理者。

他說,在男公關的世界裡,比起用電子郵件傳達事情、用合同規則來約束對方,不如口頭說服對方,用吵架的方式向對方傳達自己的想法,這樣更「奏效」。比起看名片,不如看面前的對象「在說什麼」,這樣更具有震撼力。通過談話一決勝負,而非文字。

而矽谷最喜歡「交談」。從積極的意義上講,這是一群「想要搞破壞」的人,他們聚在一起,把想到的創意和某人談一談,然後便一往無前。更容易激發出偉大的創意。

打造精準人脈,要重視談話中的「破壞性」。多找機會進行見面溝通。

找出身邊的「微小變革者」——用不同角度去看問題的人、不斷升級自己認知的人——如果能做到有別於昨天的「1.1倍」,那麼今天就是「1.1」。這樣不斷地重複著,很快就能超過「2.0倍」。

我們要和那樣的人成為朋友,哪怕只有幾個人,甚至只有一個人也好。看見對方的成長,自己也會受到刺激,從而發生改變。去發現進行「1.1倍」改革的人,也是打造精準人脈的秘訣。

03

如何進行精準社交

帶地圖不如帶指南針,要相信你喜歡的人

當你身處一塊地圖也沒有記載的未知土地上時,與其帶一個畫滿了世上所有區域和道路的地圖,倒不如帶一個能辨認方向的指南針。

劃時代的商業模式如雨後春筍般出現,人工智慧和機器人進入職場的時代也近在眼前。在這樣一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比起一個事先寫滿了職業規劃和人生戰略的「地圖」,人們更渴望有一個能幫助自己隨時辨別前進方向的「指南針」。

於我而言,所謂的指南針就是「和真正有趣的人相遇,並喜歡上對方,和這個人一起工作」。

因為棘手的人際關係而消耗人生,那是得不償失的。跟隨自己認定的那個人的腳步去構築自己的事業,這才是時代的大勢所趨。

· 遇到合得來、感覺對的人就跳槽

· 不斷地與精準結交的人一起共事

找到喜歡的人後,再開展新項目

不是想好做什麼以後再去僱人,而是因為結識了想在一起工作的人,才開始工作——這便是促進新項目成功的秘訣。

在今後的社會中,我們必須面對堆積成山的所謂「沒有答案的問題」。如果沒有可以依靠的「專家」,就需要自己從零開始成為「專家」。為此,只能通過建立「精準人脈」,和喜歡的人一起,不斷去挑戰。

如何鑑別對方是不是自己喜歡的人

「對話」是你鑑別自己喜歡的人的有效方法。

提出所謂的「絕殺問題」——這就像足球比賽中上演的「絕殺傳球」一樣,我將以「能否回答好這些問題」為參考,明確自己是否能夠「喜歡」上對方。

第一個絕殺問題是:「你認為AI(人工智慧)會給你的工作和人生帶來怎樣的改變?」

問這個問題,可以了解對方是否能夠抽象地理解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結構,將來如果我們不能和那樣的人一起工作的話,就將會被時代所淘汰,而且我也喜歡能夠像這樣思索未來的人。

另一個「絕殺問題」是問對方:「你最近的1萬日元都用在了什麼地方?」

作者所說的1萬日元合人民幣622元,通過詢問花錢做了什麼,可以發現一個人的本質。

除此之外,有效的方法還有一起散步。通過散步,你可以清楚地了解對方。

讓對方喜歡上自己的三個方法

經常在生活中做一些新的嘗試,比如讀自己以前覺得讀不進去的書,哪怕每天只能讀幾頁。倘若經常在日常生活中嘗試那些微小的「變化」,深入思考這些變化背後的意義,那麼就會令你在工作的閒聊時間或是吃飯時的對話中充滿魅力,對方也會對你產生更大的興趣,說不定還會給你的工作提出建議。

還建議「在社交平臺上保持活躍」,不斷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能吸引更多興趣相投的人。

堅持做讓對方感到違和的「趣事」。一個人不論擁有多麼有魅力的才華,如果不常做有趣的事,他的天性和本能就得不到磨鍊,用不了多久,就會被周圍的人厭煩。因此,一定要做有趣的事。

違和的「趣事」是指讓對方覺得和平時不一樣,是自己生活中沒有過的感受,對方就會認為你是一個「有趣的人」。

越具有「違和感」,越能在他人心目中產生具有積極意義的吸引力。

-END-

來源 | warfalcon(ID: read01)

相關焦點

  • 《走出內向》:怎樣從內向者變成社交達人?
    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演講撰稿人戴維利特盛讚推薦的治癒之書。2021年1月,由天喜文化策劃、天地出版社出版的《走出內向:給孤獨者的治癒之書》上市。
  • 《走出內向》|如何從內向者「修煉」成社交達人?
    《走出內向》一本給內向者和孤獨者的社交指南一場從內向轉變到外向的性格試驗與陌生人搭訕,公開演講,來一段即興表演,用社交軟體尋找新朋友,上臺表演脫口秀,來一次毫無準備的旅行,組織一次朋友聚會……這些是作者在成為一名外向者的過程中所經歷的故事
  • 喜歡獨處的人很糟糕?心理學家: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無謂的社交
    在爸媽看來,我這個樣子,像是有自閉症似地,不出去玩,見人也不喜歡打招呼。擅長的事,莫過於發呆,給一本書就能坐一天。那個時候,爸媽經常把我「趕」出家,讓我出門玩。所以說,很多人對內向者都有一種刻板印象,認為他們自我,不懂得團結協作。但真相是,性格內向的人不需要社交。為什麼內向者不需要無謂的社交?再次強調一遍,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並不是錯,沒必要刻意改變,安靜也可以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性格外向的人——喜歡社交——「充電」 在心理學看來,外向的人通過人際互動獲得能量,是「充電」的方式。
  • 用好內向孩子的交友指南,幫孩子跨出第一步
    一個內向的孩子同樣的也可以擁有交際的能力,性格有時候改變不了,但是作為父母我們可以教會孩子如何與別人打交道,走出第一步之後接下來的就不難了,性格難改變,但是交際能力卻是可以培養,內向的孩子往往對本身自己的不自信之外,還缺乏很多溝通技巧等等,所以父母要從小注重孩子在這方面的教育,以下這三個指南可以幫到家長!
  • 這5個專業,工作後不用太與人打交道,適合性格內向的考生!
    還有一些同學在填報志願的時候,還會考慮一下,要填報的這個專業,未來就業的時候,需不需要和很多人打交道,因為自己的性格稍微有點內向,不太喜歡和很多人交流溝通,所以如果是畢業後所從事的職業需要經常和其他人打交道,自己還是要慎重考慮一下到底要不要填報。那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分享5個大學專業,工作後不用太經常與人打交道,適合性格比較內向的考生,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同學們。
  • 職場英語:最適合內向者的10大高薪職業
    內向者不是不喜歡人,只是不斷與人打交道會讓他們筋疲力盡。社交媒體經理專攻網絡虛擬互動,這樣的工作對內向的人來說最合適不過了。社交媒體經理與成千上萬的Twitter和Facebook粉絲互動,但不會令太多人闖入他的社交圈子裡。   9.
  • 這4大生肖是個很內向的人?很不喜歡跟別人打交道,總是獨來獨往
    很多人緣不太好的人,都是因為他們平常很難相處。要麼說話不好聽,要麼就是為人自私自利只顧自己,因此才會讓身邊的人覺得很煩惱。而今天我們就要一起來分析看看,到底十二生肖中哪些男生總是脾氣怪異人緣很差的呢?屬牛男:內向固執  屬牛男是個很內向的人,他們很不喜歡跟別人打交道,所以總是獨來獨往,跟身邊的人都不熟。而且屬牛男有時候脾氣很倔,什麼都不聽勸,總是堅持一些一看就是錯誤的事,所以常常讓別人很頭痛。
  • 家庭教育學院 | 孩子性格內向,就不要強迫他做這幾件事了!
    艾森克個性問卷對典型的內向性格描述為:  安靜,離群,內省,喜歡獨處而不喜歡接觸人。保守,與人保持一定距離(除非摯友)。傾向於做事有計劃,瞻前顧後,不憑一時衝動。  你看,這樣的描述很中肯,根本沒有好壞之說。但我們要看到,內向的性格也有其優勢所在。
  • 內向和外向只是性格特徵不同,內向並沒什麼不好
    很多人以為內向是種貶義詞,象徵著孤陋寡言,以為內向就是沉悶無趣的標籤。而外向就代表著風趣幽默,不管任何時間、地點都能與人交好。其實,內向只是一種和外向不同的性格特徵。而且很多在外人看來外向的人,其實內心存在著很多內向的特徵,內向並不是負面的。
  • 社會心理學:內向的人好不好?看看這3種內向型性格
    你是個內向的人嗎?喜歡看看書、玩玩手機?現實生活中,大部分都是為外向者設計的。那內向是不是不好呢?許多人喜歡旅遊,可你對此不感冒,總覺得是花錢買罪受。對於一個內向的人,回家是一種最大的誘惑。內向分為社交型內向、思考型內向和焦慮型內向。
  • 性格內向,不善交際的人適合什麼工作?
    性格開朗的人較善談,人脈相對來說更好一點,更善於交際,可以從事交際性方面的工作比較合適,但是性格內向的人,往往不善言辭,不喜歡人多的場合,不喜歡總是跟陌生人講話,但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有自己的做事風格。那麼性格內向的人更適合什麼樣的工作呢?
  • 性格內向,不善於交際應酬的人適合做什麼工作?
    全文總計1654字閱讀時間7分鐘首先可能要搞清楚一些比較客觀的內容,性格內向的人,並不是只有一種內向。看似不善於社交的人,並不代表不能社交,也不代表社交能力弱。內向的人分四種:只喜歡和熟人一起玩的人;充滿想像力和創意懶得社交的人;不喜歡在人多地方出現的人;大家不愛和他玩,導致被動內向的人。
  • 內向,敏感,就等於自卑,話少,惹人厭嗎?你錯了!
    同學聚會,朋友相聚,總會有幾個人能吸引大多數人的目光。他們好像天生擁有主角的光環,說話得體,舉止端莊,常常是大家爭相稱讚的對象。這些社交場合耀眼奪目的人,是不是讓我們在心底會有一點小羨慕呢?向外看外向型人格的世界真的非常精彩,但是內向型人格的世界的也是五彩繽紛的,只是他們不聲張,別人也沒有在意罷了。發現自己得優點,這正是《內向高敏者》這本書要給我們的。
  • 真正內向的人具有6大特徵,你中了嗎?
    有的人會覺得,內向者不喜歡與他人打交道是情感淡漠的一種表現,其實不然,他們之所以迴避社交場合,其實是因為對人際知覺過於敏感,比如,諮詢案例中琳對於同伴的親密動作感到敏感且牴觸。 人際交往過程中,內向者往往能覺察到他人言語之外的情緒信號,而為了減少這些刺激與幹擾,他們會儘可能迴避過度複雜的社交場合,這也是琳的社交困惑所在。
  • 《內向高敏者》善用你的天賦,你的幸福一定會與眾不同
    我是一個喜歡從一而一終的人,不管在哪裡工作,只要企業不倒閉我絕不主動離開,因為我害怕改變,喜歡追求安穩,不喜歡不確定性。遇到事情,我也喜歡明明白白知道知道對方的底線,這讓我有安全感,讓我知道自己是否能接受。所以每當我的問題沒有得到一個明確回復時我心裡會焦慮不安。
  • 永遠不要低估一個性格內向的人
    從小到大,爸媽就一直在給我灌輸一種思想: 「內向性格是缺點,你要改變」、「內向性格在社會中不受歡迎」、「優秀的孩子就應該善於自我展現,和誰都能打成一片」。 長大後,社會給我們的壓力更大,在社交和外向性格備受推崇的文化中,作為一個內向的人很難,甚至是可恥的。
  • 這些星座女性格內向,不擅長社交,喜歡活在自己的世界裡
    文/葉子每個人的性格都可以說是各不相同,有的人性格是非常外向的,她們喜歡和別人交往,喜歡交際,而有的人卻是性格非常的內向,害怕和陌生人交流
  • 擁有內向心理的人要怎樣去維持人際關係?
    如果是滿電狀態,內向者和外向者在社交上相比起來並沒有什麼劣勢。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雖然內向者對於人多的場合比較抗拒。但是內向者在1對1的溝通上很有優勢。這個優勢就是傾聽。懂得傾聽的人一般都沒和別人的關係走的更深。換句話說,就是更容易走到別人心裡。所以內向者應該利用好這一點。另外說幾個細節點的。
  • 喜歡清靜,不喜歡社交的三個星座
    喜歡清靜,不喜歡社交的三個星座金牛座金牛喜歡安靜 ,而且不少金牛比較宅,畢竟他們覺得,最好的放鬆方式,就是在一個自己感到安心舒適的環境下,安靜的呆著,聚會喧鬧什麼的,只會讓金牛更累。
  • 性格內向,膽小怕事,喜歡逃避現實的4個星座
    雖說我們都想成為勇士,但奈何很多時候性格使然,我們做了一個膽小慎微的人,就像下面這幾個星座,性格有點內心,有點膽小有點怕事,總喜歡逃避現實。社交場合裡也很喜歡拋頭露面的啊,怎麼可能算是性格內向的人呢,但其實很多人並不真正了解白羊座,白羊座的性格是很具有雙面性的,看似活潑的外表之下,其實白羊座有著很內向的一面,而且白羊座骨子裡特別自卑,開朗熱情都是裝出來的,其實白羊座是很害羞的人,而且膽小怕事,遇到一點大事情就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喜歡糾結,所以白羊其實是最喜歡逃避現實的星座人。